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網絡上流傳的一句話是:父母吵架,不論輸贏,最後的犧牲品永遠是孩子。近日,一部泰國高分恐怖短片就把孩子心中的\'\'童年陰影\'\'描繪出來,直指父母情緒失控對孩子的傷害。短片以小孩子的視角來看待父母吵架的過程,短片僅有4分鐘,但給網友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莫過於壓抑的氣氛。

從孩子的角度來看,父母情緒失控時會變成\'\'怪獸\'\',互相廝打糾纏,最後兩敗俱傷,但是傷的最深的不是吵架的父母,而是孩子。我們永遠都無法體會父母情緒失控對孩子的\'\'殺傷力\'\',而作爲家長,我們應當對自身的情緒管理有足夠的重視。

一、《吵架的父母》:父母情緒失控,纔是孩子的童年陰影

1、家庭教育的大忌——情緒失控

在短片開頭,媽媽正在給女兒講故事,女兒被故事情節嚇得瑟瑟發抖,媽媽不斷地安慰她不要害怕。凌晨,爸爸終於回家了,媽媽留下女兒獨自下樓。很快,小女孩聽到了爸爸媽媽吵架的聲音,循聲下樓的時候發現爸爸媽媽變成了可怕的怪獸,糾纏在一起。

小女孩嚇得趕緊奔回房間,卻發現怪獸已經追到了房間裏,還咬了她一口。夜晚雷電交加,小女孩拼命地躲避怪獸的撕咬,而房門卻被怪獸堵住,還看着一家三口的照片也變成了怪獸的合照……

這一段故事把父母吵架時,孩子內心的絕望和恐懼表現得淋漓盡致。昔日溫柔的媽媽在一聲怒吼中變爲怪獸,不斷咆哮,並且要傷害女兒。小女孩的雙手沾滿了獻血,所到之處全是怪獸猙獰的面孔,這就是孩子心中的童年陰影。

在這短片中,有非常多隱喻的情節,其中一個就是小女孩被怪獸堵在房門口出不去,短片想表達的意思是:父母情緒失控的行爲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而長久的。小女孩無處可逃,也正是很多孩子在面對父母情緒失控的時候,手足無措的表現。

除此以外,最後小女孩親愛的,發現一家人的合照居然變成了怪獸的照片,這意味着父母情緒管理不當會破壞整個家庭的環境和氣氛,讓孩子在看待問題的角度上出現偏差。

小女孩之所以有這樣恐怖的視覺,歸根結底是因爲父母沒給她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一直在恐懼和擔憂中成長,小女孩也只能看到事情糟糕和負面的一面。

2、父母情緒失控不利於塑造孩子的性格

在一檔育兒互動節目《拜託了,媽媽》中,中科院心理博士羅靜提到: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會導致孩子的情緒一緊張焦慮,然後腦袋就會分泌一種壓力激素,導致專注力和記憶力明顯下降。在很多時候,我們都不能夠做情緒的主人,而是被情緒所控制,當着孩子的面和另外一半大喊大叫,甚至是動手摔東西泄憤。

我們確實在負面的情緒中得到了發泄,但是卻沒有照顧孩子的感受,和情緒失控,對孩子的影響。兒童教育家孫敬修說過:\'\'孩子的眼睛是錄像機,孩子的耳朵是錄音機。\'\'父母相親相愛,孩子心中才會充滿愛,父母能夠穩定自己的情緒,孩子才能從中獲得滋養。

情緒溫和的父母才能培養出平和有好的孩子,而常常情緒失控的父母只能養出脾氣火爆、性格惡劣的孩子。聰明的父母從不當着孩子的面吵架,會注重在家庭中營造充滿愛和溫暖的氛圍,這是對孩子心靈的保護。逞一時口舌之快,僅僅能夠解決實際問題,還傷害了孩子的心靈。

3、導致孩子過分推崇暴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格的形成在七歲左右就已經完成了。在人格形成的過程中,孩子是非常敏感的學習者,而家庭正是培養孩子良好情緒,最早效果最好的地方,父母的情緒管理能力直接關係着孩子以後的性格和爲人處事的方式。

父母一旦情緒失控的時刻,最受傷的肯定是孩子,因爲她們沒有反抗能力,生怕自己做錯事惹怒父母,會將父母吵架之間的怒火引來自己的身上。這樣的敏感會一直蹲在孩子的潛意識中,在以後面對相似的情景時,便會激發這種情緒,影響着他們的人生。

其中一個最明顯的影響就是暴力行爲,情緒失控的父母會給孩子傳遞一種依靠暴力就能解決問題的錯誤物理練,實際上情緒管理不當正是一種發泄情緒的方式。

如果孩子常常在一個吵架還有暴力的環境下成長,那麼孩子以後情緒失控的時候,就不會覺得這樣的狀態有問題。父母情緒失控的不理智行爲,會在孩子的心裏埋下下一顆暴力的種子,他很可能會認爲只有暴力才能獲得話語權。

二、家庭教育的基礎:情緒管理是家長的必備技能

不可否認的是,每個家庭都會有各種各樣的瑣事,有時候也會因此產生爭執。雖然爭執和矛盾不可避免,但是怎樣處理問題、怎樣管理情緒,我們都可以決定。總是不顧孩子的感受,那麼很可能會造成孩子的性格缺陷:敏感自卑、膽小怯懦、孤僻叛逆,甚至會有暴力傾向。父母吵架時猙獰的面孔已經深深的印在孩子的心裏,成爲一輩子的陰影。

1、保持冷靜客觀的態度看待問題

作爲父母,我們對孩子的表達是要講究方法的,被情緒牽着走的父母,無法給予孩子恰到好處的教育引導,而如果我們能夠正確的進行情緒管理,那麼孩子也會在耳濡目染下更快學會管控自身的情緒。

當家長面臨育兒難題的時候,第一反應不是跟這個問題硬碰硬,而是先把自己的情緒處理好,保持冷靜客觀的態度看待問題。很多時候,家長之所以常常情緒崩潰,是因爲太過焦慮,緊張,不能客觀的看待問題,所以總把錯誤推到別人身上,最後找不到正確的情緒發泄方式。

其實,無論是處理家庭中的什麼問題,家長都應當保持一個冷靜的思維,用理智的觀點來看待身邊的人和事,這樣家庭矛盾也更容易解決,也能有效阻止家庭問題影響自身的情緒。

2、學會適當轉移注意力

每個人情緒失控時的身體反應都不一樣,有些人會心跳加快,有些人會雙手緊握,如果家長能夠常常關注自己的身體反應,就能在情緒失控之前意識到\'\'我已經生氣忍不住了\'\'。這時候,家長了解到自己將要發怒,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趕緊轉移注意力,暫停和其他人的溝通。

在情緒崩潰的邊緣,家長可以試着懸崖勒馬,比如思考一些其他問題,或者直接從當時的環境走出來,換個新環境,平復心情。當家長覺得自己將要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不妨出門散散步,或者坐下來聽一首節奏緩慢溫和的歌。等到自己的情緒平復下來之後,在與孩子進行溝通對話,那麼這時候就會發現情緒對自身的影響已經降低了。

此外,很多人都不能在情緒即將崩潰的時候嘗試靜下心來,那是因爲情緒管理的技巧不足,學會以上的這些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就能幫助你成爲情緒的主人,而不是被情緒帶着走。

3、與孩子平等對話,學會換位思考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父母要時不時想起自己,以前也是一個孩子\'\',這教育我們的就是學會換位思考,與孩子平等的對話,這樣才能找到教育的正解。

有些家長之所以會情緒失控,是因爲他們根本無法理解孩子的想法和行爲,所以常常感到非常生氣,認爲孩子是故意搗亂。但是當父母試着換位思考的時候,這能更清楚地理解孩子的言行。

與孩子處在同一個溝通的水平線上,親子之間就能夠互相理解,這也能大大降低情緒失控對孩子的影響。聰明的父母,不只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也會在教育中,促使孩子學會管理自身的情緒,而學着換位思考就是在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那孩子在以後面對其他人際交往時,也學着在他人的角度來看待問題。

我是小D媽媽,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