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精銳部隊第24師少將師長威廉·迪安曾在抗美援朝中被俘,他在戰俘營呆了三年,回國時發自心底的說:我認爲歷史在中國是重複的,一個一個國家都曾想吞下中國,但都沒有吞下,不僅10年,100年是這樣,1000年,10000年以後也會是這樣,任何企圖征服中國的國家都被這個國家趕跑了,而且丟盡了顏面,有的甚至被中國同化了,這個國家了不得,碰不得……

有人說,這個世界上最瞭解你的人是你的對手,能對你做出相對公正評價的人也是你的對手,我深以爲然。很多人在評價抗美援朝的時候,總是單單一傷亡數字作爲評判標準,他們拿出的論據是中朝軍隊傷亡63萬餘人,韓軍,聯合國軍傷亡57萬餘人,所以按照傷亡人數來說,美國勝了。可是評價一場戰爭的勝利與否,僅僅只看傷亡人數就可以了嗎?

這些美國老兵,當年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都和我軍真刀真槍地幹過。那一代的美國軍人剛剛經歷過二戰的洗禮,可以說是武德充沛,上了戰場後的心理素質也非常穩定,並且在現代化軍事作戰方面,美聯軍已經相當成熟,但就算如此,志願軍依然把他們打回了三八線,最後把他們帶回到了談判桌上。換來了長久的和平。

戰爭有一個鐵的規則,那就是你在戰場上得不到的,永遠不要期望在談判桌上得到。從鴉片戰爭開始,清政府被迫在談判桌上籤訂了多少不平等條約,我們兩隻手都數不過來。可是一味地示弱討好得到別人的尊重了嗎?慈禧老太太當時說: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這都已經屬於跪舔了,可換來的不是什麼歡心和讚賞,是越來越貪婪的西方列強。

新中國成立之後,美國先後發起了兩次規模比較大的局部戰爭,一次是朝鮮戰爭,一次是越南戰爭,大家有沒有想過,爲啥這兩次戰爭都恰好發生在中國的家門口呢?

這絕不是一個偶然,當年的日本,就曾經制定了欲征服世界,先征服中國,欲征服中國,先征服朝鮮的戰略。我們回顧一下日本侵華的大致過程,可不就是先佔領並且控制了朝鮮半島,然後在蠶食東北,最後再實施全面侵華的嗎?

所以說不管是朝鮮還是越南,都屬於中國家門口的一道天然屏障,只要這道屏障是安全的,我國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才能得到保障,這就是我們爲啥要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的原因。

從表面上看,志願軍傷亡要比美聯軍大,可是人家當時天上有飛機,地上有坦克,人家的傷兵受傷之後兩個小時之內就能得到有效治療,死亡率自然要小很多。而我軍當時幾乎沒有空中支援,大部分時候只能夜間趕路,受傷之後要靠自己的意志力爬出陣地纔可能得到有效治療,很多傷兵就是因爲這個而犧牲了,當時條件艱苦到很多將士連過冬的棉衣都沒有,但所有人,爲了執行命令,寧願被凍死在原地也絕不挪步。這一點把當時和中國作戰的美軍給驚呆了。美軍的伙食是火雞,麪包配可樂,志願軍則是一口炒麪一口雪,很多被俘虜的美軍剛開始看到伙食這麼簡陋,以爲我軍虐待俘虜,可是當他們看到大部分志願軍喫得還不如俘虜的時候,就徹底服氣了。這樣的軍隊,有禮有德有力,強大到幾乎讓他們找不到任何缺點。

所以你可以看到,後來中國不費一兵一卒,就相繼讓香港,澳門等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很多人可能會本能地會反駁我說,那是因爲中國的經濟實力強大了,世界的格局也發生變化了,所以自然而然導致的結果。

但你知道嗎,就在1982年,英國和阿根廷爲了爭奪馬島那麼一個彈丸之地就可以大打出手,戰爭歷時74天,英方參戰兵力3.5萬人,以傷亡1000餘人,損失艦船16艘、飛機34架,耗資12億美元的代價獲得了島嶼主權,而這個島嶼其實根本沒有任何戰略價值。但1999年,英國卻主動歸還香港,香港的價值大家心裏都清楚。關於這事很多英國人也不解,紛紛提問,爲什麼呀?

然後他們得到了一個無法反駁的回答:如果想把香港拿回來,誰去面對中國軍人!

說實話,就是這麼簡單。因爲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們的軍隊在國際戰場上未嘗一敗,凡是敢和我們動手的國家都喫盡了苦頭,最後黯然退場。就是這種強大的威懾力,才讓對手膽寒,害怕,尊敬和不敢輕舉妄動。

縱觀世界的歷史,任何一個國家的強盛,都先是軍事實力的強盛。因爲武力是保障經濟可以平穩發展的重要因素。只注重經濟而不注重武力,最終就會和宋朝一樣,被迫簽訂城下之盟,最終也逃離不了被欺負,被滅亡的命運。所以今天的我們,要以史爲鑑,以史爲誡,不能再走宋朝的這條老路。

永遠記住一點,傷亡人數不是評判一場戰爭勝利與否的唯一依據,你要去看這場戰爭過後,對方是想張牙舞爪的再來一局,還是乖乖地把和平還給愛好和平的你!因爲最瞭解你實力的,永遠是你的對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