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帶給孩子的影響同樣重要。近些年大火的親子類綜藝欄目《爸爸去哪兒》、《爸爸回來了》等等,都在鼓勵爸爸參與到育兒中來,帶娃不只是媽媽一個人的事情。這些綜藝多少影響到了普通家庭的育兒觀念,在年輕人中帶起了一股爸爸帶娃的風潮。

由於男性和女性性格的差別,爸爸和媽媽帶孩子的畫風也有很明顯的區別。很多爸爸初次帶娃手忙腳亂,自己還是個“熊孩子”,還要帶另一個孩子,那帶娃的場面就很搞笑了。

今天看到一組動畫,講的是在同一件事上,爸爸和媽媽帶娃的不同態度,很搞笑也很真實,和大家分享一下。

做遊戲

媽媽帶孩子做遊戲比較中規中矩,搭積木,玩拼圖,或是讀繪本,講故事。很有目的性,動作也很靜。

而爸爸帶娃畫風一轉,帶娃玩遊戲?孩子在爸爸眼中就是最好的玩具了。爸爸更傾向於帶孩子做一些力量的、冒險類的遊戲,而且想起一出是一出,身邊的物品爸爸都能變成哄娃神器。

喫東西

在喫東西這件事情上,媽媽是孩子這個年齡該喫啥喫啥,而爸爸則偷偷摸摸給孩子喫着喫那。

學騎車

教孩子騎自行車,媽媽是真的在一步一步的教,爸爸則是自己騎着車玩了起來,童心未泯。

這到底是誰的車呀?

洗澡

媽媽給寶寶洗澡,一板一眼,說洗澡就洗澡。

爸爸給寶寶洗澡,洗着洗着乾脆和孩子玩起泡泡來,真是怎麼都能找到哄娃的機會啊。

化裝舞會

孩子要參加化裝舞會了,媽媽一針一線爲孩子縫了個拉風的超人披風。而爸爸卻腦洞大開,給孩子設計了一套超簡易的木乃伊服裝。咦,怎麼看都覺得怪怪的。

犯錯懲罰

孩子犯了錯,媽媽一定要把孩子教育一通,以德服人。而爸爸則會給孩子防水打掩護,是站在孩子這一邊的好戰友。

遇到水坑

走路遇到水坑,媽媽帶孩子繞過去,生怕水坑把孩子的鞋弄髒了。

爸爸和孩子遇到水坑嘛……嘿嘿,水坑不是用來跳的,還叫水坑嗎?

世界上最美好的鞦韆,就是爸爸和媽媽一起爲寶寶搭建的!

爸爸媽媽帶孩子的差別還真不是差的一星半點。

有心理學家調查發現,與父親相處時間較長的孩子,容易從父親那裏獲得更多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有利於刺激孩子的求知慾和好奇心。父親的文化素質能對孩子的思維方式產生影響。

男孩通常會把爸爸作爲榜樣來發展自己的男性特徵,不斷承擔責任,走向成熟。女孩則通過觀察父母之間的互動來學習男女的相處之道,養成自己的戀愛觀。

在這組漫畫中,正是因爲爸爸媽媽不同的教養方式,才造就了孩子的多樣性,也因爲這些不同,孩子有了爸爸媽媽完整的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