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惡性程度高、預後差的膽管癌,尤其是肝門部膽管癌,是目前全球消化系統腫瘤研究的熱點和難點。近期,天津醫科大學南開臨牀學院(以下簡稱南開醫院)王西墨團隊,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黃波團隊首創的“載藥囊泡治療膽管癌技術”,爲缺乏有效治療手段的膽管癌患者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案。該項目成果刊載在最新一期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生物醫學工程》上。

病死率和手術複發率達到50%—70%

流行病學資料顯示,膽管癌在消化道腫瘤佔比約3%,屬於罕見病的一種,發病率相對不高,但惡性程度僅次於胰腺癌,病死率和手術複發率達到50%—70%,被視爲消化道“癌王”。中國是世界上膽管癌發病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且發病率逐年上升。

但針對膽管癌的治療難度大、手段有限,治療方法對患者危害大,使膽管癌成爲臨牀上難以攻克的疾病。

在生物學表現上,膽管位於膽汁引流和肝功能正常運轉的關鍵位置,因爲解剖位置特殊和膽管癌腫瘤組織的“外殼”堅硬,膽管癌尤其是肝門部膽管癌患者對放化療均不敏感,一旦失去根治性手術機會,患者基本面臨“無藥可醫”的局面,從而導致消瘦、乏力、營養不良、胃腸道梗阻等問題,生存質量差、生存週期短。而現在癌性膽道梗阻發病率明顯增加,這類病人一旦出現感染,病情更加兇險。

“臨牀上目前只能用胰腺癌或消化道腫瘤的化療方案對其進行治療,且療效不佳,故無法成爲公認的標準治療方案。”論文第一作者、南開醫院張暉主任介紹,現有專家共識推薦的首選治療方案爲手術切除,但膽管癌前期症狀不明顯,當出現症狀就診時,膽管癌大都進展到中晚期,此時僅有不到20%的患者有根治性手術的機會。

新技術調動“免疫大軍”殺滅癌細胞

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來源於腫瘤細胞的囊泡,與微量的化療藥物結合後,將化療藥物富集於囊泡內,並激活免疫反應,用於惡性腫瘤的治療。

載藥囊泡能夠使得膽管癌細胞像吹氣球一樣,不斷脹大直至爆裂,這種炎症性細胞死亡形式,被稱爲細胞焦亡。當載藥囊泡到達膽管癌瘤體上方的膽管腔時,大量的中性粒細胞被募集過來,進而對膽管癌細胞周圍的基質進行破壞,裸露出一個個的癌細胞。這些癌細胞能夠與載藥囊泡接觸,進而被殺滅即焦亡。膽管癌細胞的焦亡,還進一步刺激中性粒細胞,使得後者也對癌細胞進行攻擊,也就是免疫細胞殺傷腫瘤細胞。另外,膽管癌細胞焦亡時,釋放的致炎因子,亦能有效吸引中性粒細胞。通過多種途徑招募的中性粒細胞,實施了對膽管癌細胞的二次殺傷。

這是一項集生物化療和免疫治療爲一體的新型抗腫瘤技術,由於載藥囊泡獨特的作用機制,即既有化療藥物的部分作用,又有生物載體的特性,更動員了機體免疫大軍中性粒細胞,並巧妙利用膽管癌部位極爲狹小的空間,最終對梗阻性膽管癌產生不尋常的療效。

該技術主要研究者之一王西墨教授表示,隨着後續樣本量的擴大和方案的逐步優化升級,未來有望成爲一線的膽管癌治療方案,改變當前膽管癌缺乏有效治療手段的臨牀格局。

膽管癌只是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的適應症之一,據介紹,該技術的產品管線已涵蓋惡性胸腔積液、惡性腹水、肺癌、食管癌等實體瘤及其併發症。同時,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臨牀轉化進展迅速,目前已在湖北、河北、安徽、湖南、山東、深圳、天津等7省市獲批上市。

膽管癌病因尚不清楚

膽管癌是指源於肝外膽管包括肝門區至膽總管下端的膽管的惡性腫瘤。其病因可能與膽管結石、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等疾病有關。臨牀可採用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等方法,但預後較差。

膽管癌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膽管結石。約1/3的膽管癌患者合併膽管結石,而5%—10%的膽管結石患者將會發生膽管癌,說明膽管長時間受結石刺激,上皮發生增生性改變,可能與膽管癌發生有關。

——華支睾吸蟲。在東南亞,喫生魚感染肝吸蟲者導致膽道感染、膽汁淤滯、膽管周圍纖維化和膽管增生,是導致膽管癌發生的因素之一。

——膽管囊性擴張症。少數膽管囊性擴張症患者發生癌變。囊腫內結石形成、細菌感染,特別是由於匯合部發育異常導致胰液反流,是導致癌變發生的主要原因。

——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有報道認爲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是膽管癌癌前病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