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尹新民介紹,體檢是發現膽管癌的有效手段,每年體檢時,如果發現肝功能中的膽紅素和腫瘤標記物腫CA19-9增高,建議去醫院做腹部彩超,必要時做CT和核磁排除膽管佔位病變。四種膽管癌都以膽管梗阻引發的黃疸爲重要發病信號,不同的是產生當遠端膽管癌發生黃疸時,癌症相對較早期,一旦肝內膽管癌發生黃疸了,一般都是中晚期了。

(健康時報網端記者 孫寶光)從確診患癌到去世只有短短三個月!據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官網消息,9月16日凌晨,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任放因膽管癌逝世,年僅56歲。

56歲教授從確診到去世僅3個月!這種“癌王之王”愛找中年人


武漢大學官網截圖

時間倒回到四個月前,據知情人介紹,2019年5月底,高校畢業生論文答辯繁忙季,任放察覺自己身體異常並沒有太在意,覺得是最近熬夜看論文,過度勞累,休息一下就沒事了。

直到答辯結束,任放的臉色越來越黃,還開始拉肚子,最後撐不住了,6月3日纔到醫院檢查,檢查出來已經是膽管癌晚期了。

而這一結果一度令任放的親人朋友無法接受,因爲在此之前任放的身體一直很好,很少生病,經常打網球、跑步。爲什麼一查出來就是膽管癌晚期?
 

膽管癌和胰腺癌並稱癌症“王中之王”

膽管癌的兇險程度不比胰腺癌差,和胰腺癌並稱爲癌症中的‘王中之王’”,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膽道一科主任姜小清介紹,膽道腫瘤每年新發病例在10萬~15萬例左右,發病率相對較低,但兇險程度高。

因爲膽管的位置特殊,膽管癌的特點之一就是早期症狀不明顯,一般靠體檢或偶然查體發現,發現多爲中晚期,而且膽管癌即使能手術,術後5年生存率也很低。63歲的香港影星沈殿霞曾因此病離世。

姜小清介紹,膽囊就像一個蓄水池,裝滿了肝臟分泌出來的膽汁,是用來幫助脂肪和蛋白質消化的,消化食物時﹐膽汁通過膽管流入十二指腸。而膽管癌是指源於肝外膽管包括肝門區至膽總管下端的膽管的惡性腫瘤。

探望任放教授的學生稱其“發病的時候臉色已經發黃,整個眼白全是黃的。” 姜小清表示,膽管癌按病變位置分爲肝內膽管癌、膽囊癌和肝外膽管癌,肝外膽管癌又分爲近端膽管癌和遠端膽管癌。四種膽管癌都以膽管梗阻引發的黃疸爲重要發病信號,不同的是產生當遠端膽管癌發生黃疸時,癌症相對較早期,一旦肝內膽管癌發生黃疸了,一般都是中晚期了。

“任教授具體患了哪種癌症不太確定,但是從發病到去世時間如此短來看,肯定不是遠端的膽管癌”。姜小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右上腹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也是膽管癌常見症狀,常常容易與胃病、膽囊炎等疾病症狀相混淆。

姜小清強調,一旦出現黃疸、腹痛、發燒、體重減輕、皮膚瘙癢等症狀,需高度警惕,立即就醫。

中年人尤其要小心

“膽管癌的具體發病原因尚未明確,各個年齡段都可能發病,臨牀來看50歲以上較爲多見,且男性比女性居多”,湖南省人民醫院肝膽微創外科學科主任尹新民表示,自己曾接診過的患者最年輕的只有18歲,年紀最大的有90多歲。

膽管癌真的就無法預防嗎?不是的!

尹新民介紹,體檢是發現膽管癌的有效手段,每年體檢時,如果發現肝功能中的膽紅素和腫瘤標記物腫CA19-9增高,建議去醫院做腹部彩超,必要時做CT和核磁排除膽管佔位病變。

此外,尹新民提醒,有以下幾種情況需要高度警惕,相比於不明因素,癌變的幾率更大:

膽管結石。臨牀上看,不少膽管癌患者伴有膽結石,因而認爲結石的慢性刺激可能是致癌因素。一旦發現結石要儘早處理。

預防結石要注意膳食多樣化,且一日三餐、規律飲食。晚飯後30分鐘做適當運動,可以促進胃腸道的蠕動,減少膽管內膽汁的淤積,有利於食物消化吸收。

膽管囊腫。膽管囊腫是常見的先天性膽管病變之一,癌變率高達20%以上。主要表現爲腹痛腹脹、畏寒發熱,嚴重時出現面色、眼睛發黃、小便發黃。一旦確診,宜早手術處理。

慢性炎症,反覆感染。無論是膽道結石還是膽道囊腫都可能出現膽道慢性炎症,反覆感染。長期的慢性炎症對膽道黏膜刺激可導致上皮不典型增生是膽管癌發生的基礎。有膽道炎症的患者注意積極治療,防止癌變。

尹新民強調,長期消化不良、食慾下降、消瘦者患者不要簡單認爲是胃腸不好,應該及時檢查肝功能、腫瘤篩選檢查和B超檢查。

(責任編輯:鄭新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