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的國力在排在戰國七雄的首位。如果齊國沒有強大的實力也不可能排在首位,這也從側面說明了齊國的國力確實很強大。齊國的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因爲靠近大海,齊國可以大力發展經濟,而且它的海產資源也非常豐富。齊國是山東臨海6個國家中最強的國家,甚至當時齊國準備聯合其他侯國要滅掉周王朝的想法。

齊王建和丞相後勝統治齊國時,是齊國政權最腐敗的一個時期。在秦國“賄賂六國豪臣”的政策下,後勝是秦國重點賄賂對象,他以及他的門客接受了大量來自秦國的厚賄,這些人在齊國朝堂中多居於要職。因此他們屢勸齊王建朝秦,不修攻戰之備,不助五國御秦。齊國已經其他五國這麼快的滅亡,與後勝有密切的關係。在最後秦軍兵臨城下之際,齊王建還是想要與秦軍打一打,但是在後勝的勸說下主動投降了秦國,最後落得一個客死他鄉的下場。

齊國的不戰而降肯定有很多人想不通。先說在攻打齊國之前,秦皇其實已經派了使節過來,從這一點上來看,秦國其實沒有非要讓齊國滅國的心思的。否則根本不可能派人過來。再說說使節給的待遇,在其他硬拼的國君不是死了就是淪爲囚犯的情況下,秦國願意給齊國國君五百里地,讓他做封君。這麼好的待遇,就算沒有後勝,齊王也是很心動的。畢竟秦國的殺傷力實在是太強了。

齊國地處山東半島,佔據魚鹽之利,自古便富甲天下。再加上田法章、田建兩代齊王近四十年的休養生息,國庫中的錢糧早就已經堆積如山。就算不白白贈與,那怕借的名義,也總比日後被秦國直接收繳要來的痛快吧。而且出兵幫助他國更有利的一個點,那就在於可以訓練齊國的士兵,不至於像歷史上那樣,堂堂四十萬大軍,就像是四十萬頭大白豬,被人家耍得團團轉。這樣就算是走到最後山窮水盡的那一步,也能在秦國身上咬下一塊肉來,不至於輸得那麼的屈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