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車險綜改在即:尹江鰲、孫建平、陳勇、陳杰軍、謝邦傑怎麼看?

來源:13個精算師

昨天,中國銀行保險報,舉辦了主題爲“新時代車險的變革與創新”的雲對話。

會議邀請了銀保監會財險部副主任尹江鰲,平安產險董事長孫建平,大地保險總裁陳勇和上海廣匯德太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杰軍等多位大咖。

一起看看,監管、險企、車商的代表對此次車險改革有何看法?

*大咖們,怎麼看此次車險綜改的影響?

*中小公司,又該如何打造自身競爭力?

*“去中介化“真的會到來麼?

1

車險改革:價格更低、保障更多

服務更好、機制更活

銀保監會財險部副主任尹江鰲:我相信這次改革之後,爲消費者帶來更多的實惠和便利。當然,要落實好這些改革措施,我們行業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今年6月末,我們國家機動車保有量已經達到3.6億輛,有駕照的已經達到了4.4億人。

所以,車險涉及到廣大人民羣衆的自身利益,銀保監會領導和財險部主要負責人對車險改革十分重視!

我個人的理解此次改革最大的特點就是改革的目標清晰,明確提出了改革的目標是保護消費者權益。

具體來看,怎麼樣體現以人民爲中心,我覺得有以下4點:

①價格更低

此次車險改革,根據實際風險變化情況重新測算了基準費率和基準保費。整個基準純風險保費,應該說會下降,消費者實際的簽單保費也將明顯下降。

同時,也優化了交強險的浮動係數和商車險的優待係數,對消費者更加有利。

②保障更多

交強險的總責任限額,提升至20萬,同比提高了64%。

商車險示範產品“加量不加價”,在降價的同時,保障責任擴展,涵蓋了7個附加險的責任,責任限額上限也從500萬元提高到了1000萬元。

③服務更好

合理刪除實踐中容易容易引發爭議的一些免責條款,增加車險增值服務的示範條款,實施電子保單等。

大家知道,北京地區今年以來推出這個互動快賠,我看了一下這個效果,還是很不錯的。

④機制更活

這次改革提出來,讓市場主體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商車險示範產品由審批制改成備案制。

支持行業探索新能源車險,里程保險等創新產品,開發網銷、電銷等這種渠道的車險產品。

2

平安產險孫建平

從四個方面看車險改革

平安產險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孫建平:本次車險的綜合改革方案,附加費用率從35%下降到25%,從保護消費者利益出發,規範了車險的市場秩序。

同時,能夠更快速全面的提升各家主體的風險篩選能力,運營效率和理賠服務能力,從而可以提升客戶的體驗。

具體來說有4個方面:

①從車主的角度

本次車險的綜合改革深入的貫徹了以人民爲中心的理念,緊緊圍繞保護消費者利益的核心目標。

這是,此次改革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更好更多的讓老百姓得到了實惠,切實服務於民生。

②從產品的角度

本次改革比較全面、系統的解決了車險產品,多年來存在的一些問題,爲財產險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一是交強險和商業險同步改革;二是是重新測算了純風險保費,同時下調基準保費,完善了商業車險的條款費率市場化機制的形成;三是在不增加車主保費支出的基本原則前提下,商車險主險的保障範圍擴大,產品的風險保障更加全面。

③從渠道的角度

鼓勵線上直接渠道的發展,讓消費者購買車險,更加的方便快捷。

同時,規範了中介渠道的經營理,中介費用更加透明,讓消費者能夠明明白白消費,客戶的認同感也會顯著的增強。

④從服務的角度

此次改革豐富了商車險的產品,推出了包括帶送檢,道路救援、代駕服務、安全檢測等,車險增值服務險等的示範條款。

3

應對車險改革

保險公司需要哪些配套措施?

中國大地保險總裁陳勇:本次車險改革以人民爲中心,保額提升、費率下降,更多的讓利廣大消費者。

在這種大背景下,附加費率又下降25%。這將更有效的減少車險市場的手續費的亂象。

同時,也倒逼保險公司精細化管理,不斷創新,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當然,這需要多方面共同的努力!

①在監管政策方面

建議能夠多維度審視各公司的費率方案。考慮到中小保險公司在固定成本上與大公司的差異,對中小公司目標成本給予一定時間的寬容。

同時,在改革落地後,希望能夠更加嚴格的監控市場費用,堅決遏制市場的高費用情況。

②對保險公司來說

一方面要提高成本控制對車險經營重要性的認識。要認真梳理各項費用的成本,制定和實施各項費用嚴格管控措施。

另一方面,要更加積極的開展直銷業務。以客戶爲中心,進一步的拉近與客戶的距離,加強客戶綜合經營水平。

4

監管重視中小公司發展

一定會給政策支持

銀保監會財險部副主任尹江鰲:中小財險公司的發展問題,監管部門一直很重視!

1.監管一定會給政策,但中小公司也要自身努力

對於如何看待中小公司的發展,以及怎樣促進中小公司的創新發展,我個人覺得可以從三個層面來探討:

第一個層面,中小公司既很重要也很必要。

中小公司是多層次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

美國有2,509家財險公司。其中,絕大部分都是中小公司,有一種很專業性的叫產權保險公司就有58家。

目前,我國財險公司是87家。其中,2019年保費規模在100億元以下的中小公司佔了75家。

我國財險市場應該說發展的空間前景是廣闊的,有很多空白領域要去開拓,老百姓的財險需求也在不斷升級,也需要大量的中小公司去參與這個市場。

第二個層面,中小公司既有劣勢也有優勢。

隨着,全球化、信息化、市場化的推進,很多行業“強者恆強”的現象越來越明顯,財險市場也是如此。

因爲,中小財險公司在品牌、渠道、信息系統、成本管控等方面,都處於劣勢,整體競爭力不強。有些數據可以來證明這一點!

比如2019年,我國車險保費是8,188億,前十大公司市場份額是85%,前三大公司淨利潤佔比是86%。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得出來,中小公司劣勢很明顯。

同時,中小公司也有機制活、決策快,效率高等特點,可以發揮船小好調頭的優勢,在細分市場、創新領域贏得一席之地。

第三個層面,中小公司既要政策扶持也要自身努力。

隨着改革的實施,預計市場主體會更加分化。缺乏競爭力的中小財險公司,經營可能會比較困難,但這是市場機制下優勝劣汰的一個正常影響,也有利於倒逼中小公司轉型升級。

爲促進中小公司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變成多層次的市場體系,監管部門也動了一些腦筋。這次改革對中小公司的創新和發展,提出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

產品政策上,支持中小公司優先開發差異化的產品和網銷、電銷產品;定價政策上,支持中小公司執行更加靈活的一些自主定價係數的管理;費用政策上,我們支持中小公司執行更加寬鬆的優惠上限政策。

所以,對於中小公司,監管一定會給政策,但中小公司也要自身努力!

2.優秀的企業不是保護出來的,而是在市場競爭中成長起來的!

中小財險公司要強化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通過自身努力實現創新發展,可以從三個“化”的角度去考慮:

第一是要專業化,細分市場深耕細作。

中小公司要打造更多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比如說像製造業裏面就有很多中小企業是隱形冠軍。

第二是要精細化,要加強內控管理、優化成本控制、擠壓理賠水分。

第三是要特色化,做好車險本身的保障和服務創新。

同時,要積極開拓非車險市場,培育自身的優勢。因爲,我國車險業務的保費佔比爲63%,但是,國際上佔比一般是30%,所以,非車險的空間是非常大的。

總的來說,優秀的企業不是保護出來的,而是在市場競爭中成長起來的。

所以,希望中小財險公司要揚長避短,發揮自身的優勢,實現高質量的發展,在市場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

5

中小公司差異化道路

平安和大地有何建議?

1.關注風險敞口

大地保險總裁陳勇:對中小公司來說,差異化的發展,專業化經營,有特色創新產品,是中小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以大地公司來講,一是,把精算前置到我們的產品線上,做到精算與業務的有效融合。一直以來,精算與產品線都是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和監督,這樣既鼓勵創新,又避免了盲目的創新。

二是,創新模型的設計,必須要做到風險的敞口可控,成本可控。只有這樣的創新才能做到一個健康持續的發展。

2.支持中小財險公司優先開發創新產品

平安產險董事長孫建平

第一,車險產品是與人民羣衆利益關係密切的產品。

但是,目前我國車險產品的同質化還是比較嚴重。隨着,客戶需求的不斷改變,新的科技不斷創新,迫切的需要行業在產品和服務上進行創新。

比如,依託車聯網、自動駕駛等新科技的應用,開發出滿足客戶需求,讓車主實實在在受益的服務和產品。

第二,本次改革的重要變化之一,是鼓勵中小保險公司走出一條差異化市場競爭和發展的道路。

支持中小財險公司優先開發差異化的創新產品,爲中小公司開闢了新的賽道,可以促進中小財險公司的健康發展。

6

費用空間被壓縮

車商面臨規模和佣金下降的壓力

上海廣匯德太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杰軍,表示“車商面臨規模和佣金下降的壓力”。

①費用空間再次擠壓,對汽車經銷商來講,影響是巨大的

我們面臨車險保費總規模的下降,還有佣金收入下降的雙重影響,佣金收入的下降將直接影響公司的收入和利潤。

簡單測算,附加費用率從35%降至25%,佣金收入直接下降10個百分點;車險總保費規模的下降,保險事故車產值也會減少,影響社會的收入。

②建議給車商渠道差異化的手續費

一是,原車損險7個附加險併入了主險,保費充足度有所下降,導致車損險的風險成本增加。

建議在新車出單折扣上,對風險成本的增加有所反應。

二是車商渠道的業務,業務質量是最好的,保費規模也比較大。

所以,建議保險公司給予車商渠道差異化的手續費。

③針對此次改革,廣匯汽車也將積極應對

一是我們全國800多家4s店,爲積極做好客戶的服務,爲每一位在廣匯4s店購買保險的客戶,享受專業化的保險售前售中到社會服務。

我們擁有400萬的活躍客戶,將會充分挖掘客戶的需求,提高新車的首保率,保有客戶的續保率,提升車險的總保費規模。

二是積極創新,我們將大力發展非車險業務,通過非車險的佣金收入來補充車險佣金下降的影響。

圍繞人和車開發更多滿足客戶需求多層次的保險產品,爲客戶提供更全面的車輛及保險保障服務。

例如,輪胎保障、車上人員意外險,延長保修服務,事故車維修補償,健康險,壽險等。

7

車險“去中介化”

車商的挑戰是不是更大?

上海廣匯德太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杰軍表示“如果真的去中介化,等於是改變整個保險生態圈!對於汽車經銷商的挑戰是巨大的!”

保險中介是整個保險生態圈的重要組成部分,保險公司負責產品的開發,保險中介負責銷售及服務。

如果真的去中介化,等於是改變整個保險生態圈!對於汽車經銷商的挑戰是巨大的!

但是,能否去中介取決於客戶的選擇。

因爲,保險中介有存在的價值,以汽車經銷商4s店爲例,他有天然的車險服務的優勢和客戶企業車險服務的平臺。

在4s店,消費者可以享受到人與人接觸式的企業的服務,包括車險的銷售,車輛的救援,配件供應以及車輛的維修服務。

所以,應該大力支持有實體4s店的這種保險中介。

對於沒有實體,沒有服務能力,光靠拼手續費,擾亂市場的中介,要予以規範。

那麼,我們在4s店面也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包括在店面設立保險部,配置了新保、續保、理賠等專業化的人員,核心就是提高客戶的滿意度。

例如,4s店續保率現在做到了70%以上,說明客戶對於4s店面提供的車險服務是非常滿意的,客戶也願意選擇通過4s店這樣的中介渠道來購買車險。

8

科技是要被駕馭的!

是被“中介化”?還是找新賽道?

騰訊微保總經理兼首席運營官謝邦傑表示“科技還是需要被駕馭的!”

科技之於車險,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闡述:

①最開始,大家把科技的力量想的“太大”

像互聯網這樣子酷炫的科技對準一個行業的初期,其實,人們都很容易想的太大。

以車險爲例,一開始前幾年大家開始在互聯網上做車險的銷售,做車險的理賠,互聯網平臺也開始通過比價或者推薦等方式做車險銷售。

可是,在那個時候車子還是這些車子,監管的規定也沒有改變,渠道其實也還是原來的面貌,所以,各種外部環境的本質並沒有改變。

在這樣的背景下,互聯網衝進來做車險。

事實證明,撼動不了原來的交易習慣,和這個市場的格局,傳統的方法還是絕對的老大。

所以,在那個時候互聯網對於車險的影響其實非常有限,那就更不要提像基於互聯網的中介渠道更沒有影響力。

所以,大家做了一陣子以後發現是不是想的太大了~

②也千萬不要“想的太小”:汽車從兇器變成寵物,保險產品的變化也很大~

發動機、科技安全、車聯網、5G自動駕駛、人工智能等技術,已經對車輛本身和駕駛車輛的行爲,產生很大的影響。

某種程度上,這些技術,已經把汽車,從過去老保險人喜歡說“汽車是跑在路上合法的兇器”,已經蛻變成“一個舒適、溫馴、體貼、智能、安全的寵物”,帶我們去任何地方。

所以,科技對於車輛的本身和相應的風險,從風險的程度上跟風險的本質上都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因爲,汽車其實是越造越好,越來越安全,相應的風險程度其實也是改善的。

本來,汽車是人開的,有了自動駕駛人工智能之後,就多了主機廠或配套服務商的角色,也衍生了像責任險等新的責任。這些從風險的本質和程度上都做了一個很大的變化,這是個大事。

過去,汽車是由人來看人來開,而人相對是不可控的。

操作一個其實不是很智能的車輛,因爲本人或者是他人的疏忽,導致的像物損責任或人傷的風險,在那個時候車險是支撐這樣的一個需求。

但是,各位想想當科技更成熟,而且監管也越來越開放之後。

我們想像持有一個或駕駛一個或乘坐一個高度智能的車輛,他所需要配套的保險產品應該是深度的、自然的、跟科技結合,而且要非常的個性化,跟現在是完全不一樣的。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千萬不要想小了!

③是被“中介化”?還是找的新賽道?

過去的中介就是賣、就是銷售,圖的就是掙錢,價值很單一!

但是,當科技衝進來,而且監管在產品上做了開放,在費用上做了壓縮之後,傳統以銷售爲主的中介前途肯定是暗淡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一定會有去中介化的發生。

但另外一個方面,具備強大的科技能力,能夠通過賦能,跟險企或者整個汽車行業來結合,把風險更好的管理起來。

中介就能通過創造價值,提供更好的便利性,在未來掙得一席之地。

通過新科技的賦能,能夠更好的提高消費者感受的中介,一定會有新的賽道,一定會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9

堅定定不移的推進車險綜改

怎麼看?怎麼辦?

銀保監會財險部副主任尹江鰲:大家都知道車險改革比較難,難就難在要各個方面都滿意。

應該說經過前期的調研和廣泛的討論,行業內已經形成了共識,就是車險改革志在必行,綜合改革總體可行!

各個部門將迎難而上,堅定不移的推進車險綜合改革。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探討:

1.怎麼看?

應當全面、辯證的看,有三個維度:

第一,從經營規律來看,“承保盈虧平衡”是一個常態。

大家知道影響車險的利潤分兩塊,一塊是承保利潤。對於淨資產收益率,它的影響目前大概是兩倍槓桿。

舉個數據,2019年我們國家的財險的保費是1.3萬億,淨資產是6600億。如果承保是2個百分點,這塊的淨資產收益率就4%。

還有一塊利潤就是投資收益。

投資收益我們目前是三倍槓桿,對於淨資產收益率,去年保險業總資產8.3萬億,淨資產6600億。如果投資收益有5個百分點,這一塊對淨資產收益率的貢獻是15%。

所以,包括車險在內的財產險,承保往往是大體打平,盈利主要靠投資,按經營規律來看,大體平衡是常態。

第二,從國際經驗來看,改革後出現階段性的虧損,這也是個常態。

比如,德國是實行一步到位的改革,一下子全放開,市場化完全不管,改革之後,德國的車險連續7年虧損;韓國是實行漸進式的改革,它改革整個前後花了8年時間。

所以,從國際經驗來看,改革後出現階段性的虧損,這也是一個常態。

第三,從我國實踐來看,承保保本微利也是常態。

比如2015年到18年,我們車險的綜合成本率平均是99.4%,在盈虧平衡點。19年因爲強力整頓市場秩序,綜合成本率降到98.6%。

今年上半年因爲加上疫情影響等因素,綜合成本率進一步降到96.2%,這個96.2%不是常態,99%左右應該是常態。

以往我國曆史上也出現過,因爲競爭不理性,導致承保虧損的這麼一個現象。比如2007年,我國車險綜合成本率高達109%,承保就虧9個點。

從經營規律來看也好,從國際經驗來看也好,從我國實踐來看也好,承保盈虧大體平衡是個常態。

2.怎麼辦?

我覺得關鍵是要讓市場在各項資源配置上發揮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的發揮監管的作用,主要有4個維度:

第一,聚共識。

車險這個問題由來已久,不得不改,車險的供給側的綜合性改革,必須是有利於保護消費者權益,有利於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改革。行業共識已經基本達成。

第二,要改機制。

市場主體要強化新的發展理念、遵循市場規律、規範公司治理、改進考覈機制、要優化考覈指標。

比如說考覈,特別是總公司要調整這種考覈指標,要增加合規指標和效益指標的權重,通過考覈這麼一個指揮棒,引導各經營機構理性經營,提高水平。

第三,要強約束。

這次監管部門爲了推動理性經營,也制定了或正在制定相應的措施,倒逼公司理性經營,保障改革順利實施。

包括我們這次建立的費率回溯機制和產品糾偏機制,商車險的精算規定已經徵求意見了,建立了保費不足準備金制度,建立了中介同查同處機制,去年我們建立了停止使用條款費率的機制,這個機制震懾力還是比較強的。

我覺得監管部門通過強有力的約束來推動市場理性經營,保障改革順利實施。

第四,重服務。

社會上也關注到,如果說行業性虧損,大家只能去壓理賠,如果影響到理賠質量,消費者權益怎麼辦?

我想因爲費用或非理性競爭,導致理賠服務質量降低,甚至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監管部門將其作爲重點監管對象,依法嚴肅處理。

總體上,我們相信市場主體的理性經營水平的同步提升,配套監管制度的逐步完善,加上我們敢於運用和善於運用一些監管工具、監管措施。

我們相信車險綜合改革應該能夠順利推進,爲消費者提供更好的一個保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