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醫學新視點

疫情後恢復正常生活,一方面離不開必要的公共衛生干預,另一方面,康復者已有的抗體能否幫助避免感染和疾病傳播,也是人們一直關心的問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最新發表一項有關抗體水平的小規模研究,引發關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醫學院團隊對新冠輕症患者的檢測結果提示,約2個半月後體內抗體水平就近乎減半。

在這項分析中,研究團隊在30名確診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患者和4名疑似患者中精確測量了IgG抗體。在B細胞產生的特異性抗體中,IgM抗體在病原體入侵後較早時間達到峯值(1周左右),隨後會逐漸下降。IgG抗體則在病原體入侵後較晚才達到峯值(4周左右),但是可能在人體中存在幾個月至幾年的時間。

這些患者平均年齡爲43歲,大多數症狀較輕。有31人接受2次IgG水平檢測,3人接受了3次。首次檢測和末次檢測分別在發病後平均37天和86天時進行。分析抗體水平變化,在考慮受試者年齡、性別、檢測時機、抗體水平等因素差異後,數據顯示,抗體的半衰期約爲73天(95%置信區間52-120天),這意味着約73天后近一半抗體會消失。

這一結果與此前重慶醫科大學團隊在《自然-醫學》發表的結果也相似,對重慶地區感染者的抗體檢測結果顯示,出院8周後,即恢復期早期,無症狀感染者中81.1%(30/37)顯示中和抗體水平下降,有症狀感染者中,62.2%(23/37)下降。

研究團隊指出,他們測量的是抗體的抗受體結合域(RBD)水平,通常能夠反映抗體對病毒的中和活性。這些發現提示,感染新冠病毒後,人體的抗體丟失速度可能比感染SARS後更快;在大多數輕症COVID-19患者中,對新冠病毒的體液免疫可能不會持續很長時間。因此,他們也建議“謹慎對待基於抗體的‘免疫通行證’、羣體免疫”,甚至“疫苗的持久性”也需考慮這一點。同時,他們也承認,這些數據不能推斷更長期的抗體水平變化,因爲抗體衰減速度可能會逐漸減慢。

範德比爾特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傳染病專家Buddy Creech博士點評表示,抗體水平下降的現象確實存在,但同時還需考慮到免疫記憶。“雖然感染新冠病毒不一定能產生終生免疫力,但反過來說抗體只是影響免疫力的一個因素。記憶B細胞也會記住在需要的時候如何製造新的抗體,暴露於新病毒後可以發動免疫攻擊,而且免疫系統的其他部分也起作用。”

此外,Creech博士認爲對抗體水平下降的擔憂“不應該影響人們接種疫苗”。對此,弗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免疫學家Alison Criss持相似態度。“比起自然感染,疫苗可能會提供更長期的保護,因爲疫苗中使用的抗原‘純度’更高。”

顯然,關於康復患者的免疫力,還有不少謎團有待解開。當感染者康復後再次暴露於新冠病毒,B細胞長期免疫記憶是怎樣的?人體是否會再次產生抗體,如何產生?T細胞反應又是如何的?期待更多科學證據讓我們更好地認識人體對新冠病毒的反應,從而更好地抗擊疾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