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的中國,積貧積弱。

曾有一個文人,寫下這樣的詩句: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不看註釋,光憑直覺,一股蒼涼兼豪邁的詩味,撲面而來!

多愁善感者,壯志未酬者,此詩讀完,淚流滿面!

眼下的中國,這首詩乃青少年必讀,可見此詩的魅力,深入人心。

這名文人叫龔自珍,字璱人,號定盦(一作定庵)。漢族,浙江臨安(今杭州)人。晚年居住崑山羽琌山館,又號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改良主義的先驅者。

龔自珍是一名文人,是一名官吏,也是一名鬥士。

龔自珍曾任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和禮部主事等官職。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則徐禁除鴉片。

1813年(嘉慶十八年)7月,龔自珍21歲,妻子因誤診,撒手人寰,這事對龔自珍打擊很大,身心受到極大摧殘。

1820年(嘉慶二十五年),以舉人挑選爲內閣中書。

從1821年(道光元年)起,龔自珍任國史館校對等官職,先後十幾年。其間,他閱讀了內閣豐富的檔案和典籍,勾索舊聞,探討歷代得失,參加《大清一統志》的修撰,寫出了《西域置行省議》等有深刻見解的文章。

1829年(道光九年),龔自珍經過第六次會試,終於考中進士。

公元1838年,清王朝開始重視禁菸問題。道光帝八天八次覲見林則徐,就是明證。

林則徐離京前夕,龔自珍寫《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贈與林則徐,提出禁菸建議。

林則徐閱後,深爲震撼!

在建議書裏,龔自珍禁菸態度堅決,不無偏激。提出對買賣鴉片者殺無赦,對吸食者處於"絞刑"!

後來龔自珍送了一方硯臺給林則徐, 硯石爲一紫端,有硃砂斑,石質細膩。硯長22.3、寬1.53、厚2.5釐米,刻工精妙,僅一端鐫爲水池。背刻摹王羲之《快雪時晴帖》,林則徐跋詩七絕一首,草書小字二行:定庵貽我時晴硯,相隨曾出玉門關。龍沙萬里交遊少,風雪天山共往還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林則徐充軍新疆伊梨期間,隨身攜帶此硯,可見此硯對林則徐的影響之大。

常言道,性格決定命運。龔自珍性格耿直,眼裏揉不得沙子,所以經常得罪權貴。

1839年(道光十九年)春,龔自珍在詩文裏屢屢鍼砭時弊,遭到權貴忌恨,對龔自珍實施飽和打擊,龔自珍在京城難以立足,遂辭官南歸。

同年9月,龔自珍自杭州北上,接還家小。兩次往返途中,龔自珍感慨萬千,寫下了許多詩文,憂國憂民之情,躍然紙上,這便是著名的《己亥雜詩》315首,這是龔自珍對華夏文化的重大貢獻。

1841年9月26日,龔自珍在丹陽雲陽書院離奇死亡,結束了他坎坷的一生。

柳亞子稱讚龔自珍爲"三百年來第一流",梁啓超稱"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確與有功焉……今文學派之開拓,實自龔氏"。

龔自珍是中國改良主義運動的先驅人物,他清醒地看到了清王朝已經進入"衰世",是"日之將夕";他批判封建統治的腐朽,揭露封建社會沒落趨勢、呼喚改革風雷的風氣。

終龔自珍一生,一直爲思想解放和個性解放奔走呼號,其詩文的思想性強於藝術性,個性卓然,不容褻瀆!

龔自珍紀念館坐落在杭州城東馬坡巷6號小採園內,佔地六百多平方米,1990年開館。

就讓龔自珍的這首詩結束本文吧,不尚雕琢,純由心田流出。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