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马香车,歌姬乐舞,古卷青灯,西域的一切曾令古人痴迷,在今天仍旧有着无穷的魅力。

作为东西交流的通道,天山亦是两种文明的分界线。北麓和山中盆地内,分布着大片的草原,养育了马背上的游牧民族。南麓则多为沙漠,在分散的小绿洲中,诞生了众多以农耕为生的城邦小国。

两千多年前,汉朝西域往来的特使、和亲公主和商人们如何翻越天山?

在沟通天山南北、从伊犁通往南疆的捷径诸多古道中,如果说夏特古道胜在名气,狼塔之路胜在暴虐,环博格达胜在神圣,包扎墩乌孙古道,则无疑于名气、暴虐、神圣之外,更兼具震撼人心的大美。

当年解忧公主来去的乌孙古道,从龟兹至乌孙,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伊犁河流域是当时西域最强大的乌孙国的游牧地,地处天山腹地,位于丝绸之路的要冲。

西汉武帝时期,为了彻底击败西北边塞的匈奴,张骞建议用厚赂招引乌孙国王猎骄靡,同时下嫁公主,与乌孙结为兄弟。于是就有了史书上第一位记载的和亲公主刘细君。

不幸的是公主在和亲后第五年便离世,为了双方继续维持与边境稳定关系,乌孙使者不远万里来到长安,上书为乌孙王求娶汉朝公主,以续两国联盟。

汉太初二年(前103),汉武帝封刘解忧为公主,下嫁乌孙国王岑陬。

送嫁那一天,汉武帝“赐乘舆服御物,为备官属宦官侍御数百人,赠送甚盛”,随从官员、乐队、杂工以及侍女等数百人,送亲队伍浩浩荡荡地向西进发,一路上锦旗蔽日,鼓乐喧天,十分壮观。

大队人马从长安出发,翻越天山,途经龟兹国,最后抵达乌孙国,一路历时一年有余。

作为汉朝公主,路途上享受着汉朝大国和亲的高等礼待,解忧公主所到之处皆被西域各国邀为上座,鲜明浓厚的异域风情逐步悉知领略。即便舟车劳顿路途遥远,需要历经高山群岭和沙漠困境,仍然极尽奢华之享。

公主抵达当日,在乌孙的夏都特克斯草原上,硕大华丽的蒙古包门外,乌孙的王公贵族们翘足远眺;公主的专车被欢乐的人们前呼后拥,迎亲的队伍足有十里之长。

乌孙国国王新婚当晚,举国欢庆,四处的欢歌笑语不绝于耳,牧民们通宵庆贺。

喜筵达到高潮时,君臣和牧民在篝火旁载歌载舞。乌孙人的风情歌舞热情奔放,汉家儿女的歌舞更是大放异彩。公主应邀献舞《幽兰》、《白雪》,皆为古朴典雅的名曲。乌孙的文臣武将门皆目不斜视,叹为观止。

至此,两千年前解忧公主的和亲之路,在汉朝一路的大国背景支撑之下,顺利翻越天山,抵达乌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