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3個孩子各1000元,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去使用,18歲後,會變成什麼樣?

實驗發現,第一個孩子將1000元交在父母手裏存放,等18歲的時候取出來,還是1000元,孩子養成了守財的習慣。

第2個孩子的爸爸挺有想法,從小教孩子怎麼賣玩具, 1000元成爲本錢,孩子最終賺到了10000元。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不僅知道了錢該怎麼用,更重要的是,到了18歲的時候,他擁有了大幅領先同齡人的財商,最後成爲了一名成功的企業家。

第3個孩子,拿着1000元錢買喫的,買玩的,結果一個月就把1000元花了個精光,18歲的時候則早就養成了月光族的習慣,一直保留至今。

三個同樣大小的孩子,面對金錢的不同態度,導致了他們截然不同的人生。

而事實上,孩子之間的差距,源自父母從小對孩子的金錢教育;一個孩子,是否從小擁有正確的金錢觀,這種潛移默化的滲透將影響孩子對自己人生的管理。

日本作家高取志津香在《忍住!別插手!》——讓孩子獨立的自我管理系列叢書中,就孩子的“金錢教育”問題指出:

“這個時代的孩子,可以說要什麼就有什麼。他們不知道錢到底是什麼,從不懂得剋制慾望。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長大後很可能爲了想要的東西負債累累。與其到那個時候再後悔,不如早些教給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和合理支配金錢的方法。”

來得太容易,往往就不懂去珍惜。

接二連三曝出來的各種新聞中,孩子對“錢”的無知揮霍,達到令人瞠目結舌的境地。

成都10歲男孩出手超級闊綽,主動打賞遊戲主播三萬多元禮物;鄭州小學生7萬多打賞主播,最高一天刷走3個“1888”;小學生花4萬元打賞主播,眨眼揮霍掉清潔工媽媽兩年不喫不喝攢的錢;16歲女孩掏空家底55萬打賞主播,全家傻眼;……

到如今,孩子揮霍幾百幾千已然不成新聞,不斷曝出來的孩子揮霍幾萬幾十萬新聞則一次次刷新衆人的認知:現在的孩子,到底怎麼了?錢在孩子眼裏,到底是什麼?

這幾天看完了高取志津香《忍住!別插手!》系列裏的《正確的金錢觀》這本書,“與其未來後悔,不如早些教給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和合理支配金錢的方法”, 這個觀念一遍又一遍深深印刻進我的腦海。

孩子的金錢觀始於父母的教育觀,父母對孩子的金錢觀教育決定孩子的一生。

如何讓孩子實現對“金錢”的自我管理?當我們在爲孩子開啓金錢課之前,其實做父母的更需要提前自我充電:教給孩子什麼?怎麼教?

作爲父母的我們,只有非常清楚地洞悉金錢法則對孩子的影響,才能教給孩子切實有用的東西。

關於孩子的金錢教育,這本《正確的金錢觀》一書也許能夠幫助你在對孩子進行金錢教育時有據可依,推薦給每一個有孩子的父母家庭。

01教育前,父母要先解決的一些問題

在傳統認識裏面,父母是教育的“施教方”,而孩子則是“受教方”,教育往往以單方面的灌輸爲主導,孩子常常成爲被要求的那個人。

但事實上,無數的事實告訴我們,父母孩子之間,唯有雙向要求,才能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金錢觀教育,也不例外。舉個前幾年特別有典型的案例。

猶太人對孩子的財商教育是受全世界矚目和尊重的,有一個猶太后裔的上海媽媽,獨自帶着3個孩子回到以色列以賣春捲爲生。“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中國式傳統教育觀念下,上海媽媽的生活中心始終圍繞着孩子:孩子上學,她出攤;孩子放學,她收攤做飯,一個人忙不開交,卻不願意讓孩子搭一把手,生怕耽誤孩子學習。

以色列鄰居看不下去了,過來訓斥:“不要把那種落後的中國式教育帶到以色列來,別以爲生了孩子你就是母親…”

話雖傷人,卻有理。從那以後,這位媽媽開始接納以色列人對孩子的教育,她逐漸放手,然令她萬萬想不到的是,三個孩子有了不同的改變。僅以賣春捲爲例,

三女兒遵循原價賣貨原則幫着媽媽賣春捲,賺得不多,卻可以自己養自己;二兒子採用了薄利多銷的批發手段,雖然單價利潤不高,但總數依然可觀;大兒子則更有創意,舉辦了中國美食講座,品嚐不用錢,入場卻需要購券。最終刨去各項成本,利潤非常豐厚。

三個孩子在創富路上越來越得心應手,後來,一家四口聯手創辦了中國餐廳,日子過得越來越富裕。也因此,這位媽媽逐漸成爲以色列的名人。

家長邁出一小步,孩子才能邁出一大步。

如果這位媽媽當年不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或許如今的她,依然還是以色列街頭那個每天守着春捲小攤,守着三個孩子,過着清貧日子的媽媽。

讓孩子擁有正確金錢觀的前提是,做家長的首先要明確自己的觀念:我們應該教給孩子什麼?

在《正確的金錢觀》中,我比較認同作者開篇對父母提出的幾點要求:

1) 不忌諱和孩子談錢。找所有和金錢相關的各種話題,幫助孩子全方位瞭解金錢的概念,讓孩子對“價值”有敏感度。

2) 讓孩子意識到“金錢並非取之不盡”。從與孩子約定使用零花錢的正確方式開始,父母對自己也要做出調整:孩子想要什麼就給買什麼。

3) 教孩子學習和金錢相關的等式。等價概念的滲透,會讓孩子未來避免陷入負債境地。

4) 教給孩子面對金錢正確的態度:金錢教育=品行教育。

每個父母都有一套自認爲對的教育經,但爲什麼若干年後,不同孩子之間會呈現出不同的教育效果?

很大的一個原因來自父母的高度,即父母的——“認知天花板”

毫無疑問,每個父母都知道我們應該對孩子做好金錢觀教育,但教些什麼?什麼該教?什麼不該教?父母自己有明確的系統的認知,才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正確方向和準則。

02教育時,父母與孩子一定要做到的幾件事

明確了正確的理念,也要有切實可行的方式。具體怎麼做呢?在《正確的金錢觀》中,作者給到了非常系統而又切實可行的操作指導。

對於孩子來說,“零花錢”是他們在未成人階段最大的財富,以零花錢作爲切入口,作者解決了這幾個問題。

1)要不要給孩子零花錢?

生活中,有不少父母給孩子“形式上”的零花錢,即:孩子雖然手頭攥着錢,但是他們要買什麼都事先需要經過家長同意。

作者指出:這種管控式的金錢教育是無效的,雖然看起來防止了孩子亂花錢,但實際上,無法爲孩子提供自我約束的機會,孩子無法在用有限的零花錢過程中學習到取捨和忍耐。

定時定額給孩子零花錢,讓孩子自由支配,他們纔會有最真切的體會。

2)零花錢怎麼給?

零花錢要給,但怎麼給也是有講究的。父母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初級階段,可以按周給,給的數額不要太大,並要引導孩子對自己所需要購買的物品進行優先級安排,以此掌握“收支平衡”的花錢方式。

只有當孩子養成了“有計劃花錢”的習慣和金錢觀,父母才能按月給。

3)如果零花錢不夠,怎麼辦?

控制物慾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孩子在使用零花錢的過程中也會碰到“錢花完不夠用”的時候,怎麼辦呢?或者父母也會聽到孩子抱怨“某某同學有更多的零花錢”時,父母又該怎麼做呢?

孩子錢不夠花是學習管理金錢的好機會,父母可以有效利用契機,讓孩子學會合理用錢。在這種情況下,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明確2個概念:

1) 零花錢不是理應給孩子的錢,有錢就要有代價。2) 不能和別人比較,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經濟情況。

在具體做法上,父母可以給出4個指導:

1) 固定日子給錢,提前用完,不能加錢2) 指導孩子製作零花錢賬本,清楚自己的錢花在哪裏3) 引導孩子學會必要物品,提前支付4) 指導孩子學會攢錢買自己喜歡的大件物品

03輔助家庭訓練法

這套書,還有一個非常不錯的地方在於,在提倡正確理念的同時,作者還根據階段目標給出了達成效果的訓練方法,爲父母提供了可以“拿來就用”的方式方法。

比如講到父母要多渠道讓孩子認識“金錢”,這裏就設置了一個可操作的活動方法,準備好報紙、雜誌、熒光筆、記號筆等,一家人一起找一找報道內容裏有關錢的信息。

簡單、好用,非常切合時機。

比如說,爲了讓孩子養成有計劃花錢的習慣,書中針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孩子給出了不同的訓練方向,小學高年級可以從計算個人生活成本入手,在具體的做法上,則給出了具體的指導(具體見圖)。

再比如說,我們希望孩子成爲一個明智的消費者,那麼就需要訓練孩子對商品價格的敏感度,切合這個主題,作者設置了一個“巧克力挑選”方案,通過覈對每克的單價來比對商品的實惠度。有過這樣的訓練,當孩子下一次在超市購物時,就會情景遷移,把學到的知識用起來。

以上只是《忍住!別插手》中的其中一本書,整個系列一套3本書,分別爲《合理安排時間》、《整理好身邊的物品》、以及《正確的金錢觀》,從時間觀、生活習慣和金錢觀三大角度,教孩子學會自我管理,真正培養孩子全方位獨立能力。

一套書3本 ,2個肯德基漢堡的費用,卻可以指導孩子一生。育兒路上的好幫手,這套好書推薦給家長們,點擊鏈接,可以直接購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