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李白40歲,其年齡和公元同步進行。

此前李白經歷了不少世事,早在公元715年,15歲的李白寫了《明堂賦》、《擬恨賦》等詩作,展現了過人的才華。

此後李白才情勃發,過着亦隱亦仕的生活,隨心生活,在大唐盛世的背景下,不知憂悒是何物。

儘管李白身上有不少道家的影子,但他最看重的是儒家,是經世致用,渴望建功立業。

歲月蹉跎,當四十歲來臨時,李白迷惘了。

他不理解努力奮鬥二十餘年,依然沒有封侯,沒有做上高官,沒有建立自己想要的功業。

難道俺不如別人?不,我是相當有才華的人!

想我李白21歲時,拜訪司馬相如琴臺、揚雄故宅,豪情滿懷,寫下"今來一登望,如上九天遊"的詩句,歌頌祖國山河,我雄奇豪放的詩風,開始形成。

我呀,喜歡浪漫!

我24歲時,辭親遠遊。一邊旅遊,一邊寫詩文,太愜意了。

《別匡山》、《登峨眉山》、《渡荊門送別》、《望天門山》、《金陵城西月下吟》、《蘇臺覽古》、《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江夏行》、《登新平樓》等詩作,就是我的遊感,純粹玩出來的。

我喜歡求仙問道,把見聞融入我的文筆,浪漫風格越來越明顯。和孟浩然詩酒唱和,玩得特別開心。

唉,如今我李白已至不惑之年,回想前世今生,彷彿一場夢啊。

我除了詩文和還算可以的劍術,其它不值一提!

李白呆立在徂徠山頂,望着天上變幻莫測的流雲,怔怔出神。

一陣夜風襲來,李白打了個寒噤,哦,天已秋!

韓準、裴政、孔巢父、張叔明、陶沔等人一邊說笑,一邊來到李白身邊。

孔巢父擠眉笑道:"謫仙人,你想跳崖啊,嘻嘻。"

李白急忙扭頭,輕輕搖了搖頭,嘆道:"歲月悠悠,人生如夢。我們在徂徠山已喝了幾個月的酒。美酒佳餚,人生至樂,可惜--"

陶沔問道:"可惜什麼?"

"可惜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人家稱我們六人爲'竹溪六逸',逍遙派嘛,過幾天我們要分手了,總得留點詩文下來吧。"

韓準、裴政等人聽了,頻頻點頭,於是與李白圍坐在一起,吟詠起來。

李白寫了《送韓準、裴政、孔巢父還山》,友情深摯。

獵客張兔罝,不能掛龍虎。

所以青雲人,高歌在巖戶。

韓生信英彥,裴子含清真。

孔侯復秀出,俱與雲霞親。

峻節凌遠松,同衾臥盤石。

斧冰嗽寒泉,三子同二屐。

時時或乘興,往往雲無心。

出山揖牧伯,長嘯輕衣簪。

昨宵夢裏還,雲弄竹溪月。

今晨魯東門,帳飲與君別。

雪崖滑去馬,蘿徑迷歸人。

相思若菸草,歷亂無冬春。

最後一句"相思若菸草,歷亂無冬春"意思是:朋友們,想你們啊!相思就像春天的菸草,無邊無際。

此後相當長一段時間,李白過着遊客生活,主要在東魯一帶活動,寫下《遊泰山六首》、《侍從遊宿溫泉宮作》、《駕去溫泉宮後贈楊山人》、《溫泉侍從歸逢故人》等詩。

唐天寶二年(公元743年),李白43歲時,終於有了待詔翰林的機會,但在那年秋天,李白遭讒見疏,遂有歸隱之念。

唐天寶三年(公元744年)三月,李白主動上書,要求還山,說要繼續修煉。玄宗無奈,只得放李白出宮。

那時像李白這樣的人,比比皆是,亦隱亦仕,無拘無束。做官不開心了,求仙問道,然後出仕,循環生活。

李白屬於大唐名士,隨心生活,玩得轉。

因爲有了寬鬆的創作環境,李白的創作力長盛不衰,寫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文。其瑰奇多變的想象力,至今無人望其項背。

別的不說,光憑《夢遊天姥吟留別》,李白傲視羣雄。

寫《夢遊天姥吟留別》時,李白46歲,其創作水平,不亞於年輕時代!

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遊仙詩。意境雄偉,變化惝恍莫測,繽紛多采的藝術形象,新奇的表現手法,向來爲人傳誦,被視爲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此後李白的筆力逐漸衰減,"安史之亂"發生後,李白心中的桃花源毀了,他痛心疾首,爲大唐的命運揪心。

唐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十一月,62歲的李白拚盡全身力氣,寫下《臨終歌》,溘然長逝。

大鵬飛兮振八裔,

中天摧兮力不濟。

餘風激兮萬世,

遊扶桑兮掛左袂。

後人得之傳此,

仲尼亡兮誰爲出涕!

彌留之際,李白依然把自己比作扶搖直上九萬里的大鵬,可惜中途翅折,壯志難酬!

華夏詩仙,殞落當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