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冠肺炎確診、疑似患者共發生醫保結算13.6萬人次,涉及醫療費18.5億,醫保支付比例達2/3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 周程程    每經編輯 陳旭    

“一方面,我們看到多年來建立的我國公共衛生體系在這次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另外一方面,我們確實也要看到,這次疫情暴露出我國公共衛生體系的一些短板和問題。”

7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司司長歐曉理在國新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作出上述表述。

歐曉理表示,特別是與疫情初期“爆發式”需求相比,發熱門診的收治、傳染病救治的牀位、重要的醫療設備以及醫療物資等,在短期內都出現了一定的短缺。

近期,國務院辦公廳發佈《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0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以下簡稱《工作任務》),要求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增加防疫救治醫療設施和移動實驗室。

歐曉理表示,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用於公共衛生相關項目建設的投資總量是去年的兩倍,縮減了其他的一些專項,集中支持公共衛生領域的建設。

據介紹,截至7月19日,全國新冠肺炎確診和疑似患者發生醫保結算13.55萬人次,涉及醫療費用18.47億元。

新增一批達生物安全三級水平的實驗室

針對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我國公共衛生體系的一些短板和問題,歐曉理表示,在未來一段時間,重點通過加強相關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強化七項能力,完善三個保障。

七項能力中包括強化發熱門診的接診能力、強化可轉換傳染病區的收治能力、強化可轉換ICU的救治能力、強化實驗室的檢測能力、強化傳染病的檢測能力、強化應急救援能力。

在實驗室檢測能力方面,歐曉理表示,新增一批達到生物安全三級(P3)水平的實驗室,填補地市級P2實驗室空白點,提升重大傳染病檢測一錘定音的能力。

今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印發《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方案》要求,實現每個省份至少有一個達到P3水平的實驗室,每個地級市至少有一個達到P2水平的實驗室,具備傳染病病原體、健康危害因素和國家衛生標準實施所需的檢驗檢測能力的建設目標。

多地已經將P3的建設提上日程。全國人大代表、原廣東省科技廳廳長王瑞軍接受採訪時透露,廣東科技廳牽頭已經形成一個P3實驗室的規劃建設方案,規劃建設25~30家P3實驗室。

北京市衛健委主任雷海潮在5月的北京市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北京尚沒有一所P3實驗室,未來將加強P3實驗室建設。

在完善三個保障方面,歐曉理表示,一是完善重大疫情救治保障,要綜合考慮人口、區域等因素,支持每個省份改造升級1~3所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承擔危重患者救治和重要醫療設備儲備任務。

二是應急醫療物資保障,引導醫療機構做好醫用口罩、防護服、防護眼罩等儲備,提升有效抵禦第一波需求衝擊的能力。

三是應急醫療物資啓用預案保障,要求各地全面掌握定點醫院、方艙醫院等應急設施分佈圖和啓用的次序表。

儘快提升核酸檢測能力和質量

做好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也被列入今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

對此,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祕書處副主任王賀勝表示,現在關鍵還是要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四早”要求,集中優勢資源,儘快提升核酸檢測能力和質量,深入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溯源工作,充分發揮公共衛生等專業人員作用,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儘快把疫情傳播的鏈條搞清楚。

王賀勝指出,在醫療救治方面,按照國家第七版診療方案進行同質化、規範化治療,關口前移,防止輕症患者轉成重症危重症。

“國家衛生健康委也將繼續加強這方面的技術指導,不斷調整技術指南,加強臨牀、護理、中醫藥治療以及醫療設備、急救藥品的儲備。同時,加強流調、院感防控工作培訓,幫助各地提升醫療救治能力和防控水平。”

王賀勝強調,做好秋冬季疫情防控,一定要充分發揮聯防聯控機制作用,壓實屬地、部門、單位、個人和家庭“四方責任”,嚴格落實“及時發現、快速處置、精準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態化防控要求,結合秋冬季呼吸道傳染病高發的季節特點,研究制定加強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具體措施,採取更有針對性的舉措,遏制疫情的擴散和蔓延。

醫保也爲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有力保障。數據顯示,截至7月19日,全國新冠肺炎確診和疑似患者發生醫保結算13.55萬人次,涉及醫療費用18.47億元,醫保支付12.32億元,支付比例達到67%。

下一步該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熊先軍表示,做好結算清算,不留後賬。堅持全國一盤棋,統一組織參保地核實並進行全國清算;總結經驗、完善制度。對疫情期間出臺的“互聯網+醫保”、長處方等便民措施,使它常態化、制度化,探索建立特殊羣體、特定疾病醫藥費豁免制度。

熊先軍指出,還要加強形勢分析與研判。壓實基金管理責任,做好基金運行監測分析。積極支持醫療機構渡過難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