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成都一位媽媽用鏡頭記錄下了讓人哭笑不得的一幕。

這位媽媽帶女兒外出遊玩時,小女孩把路邊的牛蒡子一顆顆戴到了腦袋上,認真的爲自己設計了一頂“牛蒡帽子”。

不得不說,小姑娘還挺有設計感,這牛蒡子往頭上一堆,還挺像一頂帽子的。

但之後的事情,可就讓她不愉快了。小女孩沒想到,這牛蒡子戴上容易摘下難。

由於牛蒡子具有很強的吸附性,它們緊緊地“抓”在小姑娘的頭髮上,女孩的奶奶不得不一個一個的往下摘。摘的過程牽扯到頭髮,摘一個疼一次,還沒摘完小姑娘就哭了。

網友們的評論也是很搞笑:“欲戴皇冠必承其重。”這應該是小女孩童年中記憶最深的一件事了。

有人說了,媽媽在旁邊怎麼不知道提醒孩子別弄到頭髮上呢?

其實在視頻裏也說了,媽媽有勸阻小姑娘,可是這孩子沒聽。那能怎麼辦呢?那就讓她自己試試吧。這不,小姑娘用親身經歷換來了教訓,再也不玩牛蒡子了。

其實這件事也恰恰體現了一個育兒理念:在安全範圍內允許孩子試錯。

復旦大學副教授沈奕斐曾說過,孩子的成長是螺旋性的,要自己不斷去試錯,纔會知道前進。

我們是鼓勵孩子試錯,而不是鼓勵犯錯。鼓勵只是一種手段,試錯纔是重點。在安全範圍內鼓勵孩子試錯,孩子在一次次的嘗試中鍛煉出來的判別能力、選擇能力、自信心和抗挫力,都是他在未來社會中必須擁有的能力。

王菲對竇靖童的教育理念就是“不用怕失敗,什麼都試試好了。”

或許是遺傳了老爸竇唯的音樂細胞,竇靖童也爲音樂着迷,她不想讀書想去學音樂。而王菲尊重了她的選擇,送她去伯克利音樂學院學習。後來竇靖童中止了學業,選擇出道做歌手,王菲也是給予支持。

王菲對人生開闊的觀念,讓女兒的人生也變得自由而開闊。

不怕試錯,大不了從頭再來!這是父母給孩子上的寶貴一課。

第89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鷸》,講述了一個有趣又令人深思的故事。

鷸寶寶等着媽媽的投餵,沒想到鷸媽媽卻用嘴把它推到了海邊,讓它自己去尋找食物。

鷸寶寶初次來到海邊,應對海浪還沒有經驗,被突然襲來的海浪拍打在一邊。它慌忙地跑回窩,害怕得不知所措。

但是在鷸媽媽一次次的鼓勵下,鷸寶寶戰勝了內心的恐懼。它在海浪中看到了不一樣的風景,也學會了應對海浪的技能。

有人會說了,不是所有家長都有資本,像王菲這樣教孩子。但我覺得也不是說沒資本就不能這麼教小孩。在安全範圍內給孩子自由和試錯的機會,同時教會他們擔當,這一直是我教小孩的目標。

想想看,日常生活中,是不是有些父母總是害怕孩子添麻煩、傷到自己,就不讓孩子獨自探索和試錯?當孩子想要幫忙做家務時,你怕孩子幫倒忙,把他支走了;當孩子走進廚房,你怕孩子不小心就摔了瓶瓶罐罐,害怕廚房裏的油與火不小心燙到孩子……

其實,孩子的成長就是在不斷地嘗試新鮮事物,不斷地戰勝恐懼與挑戰未知。

當然啦,我一直在強調,是在安全範圍內的試錯,危險的事情,一定要阻止孩子嘗試。

老話說“喫一塹長一智。”

只有等到孩子真正邁出第一步之後,勇於試錯之後,他們就會發現自己成長了,知識更加豐富了,視野也更加寬闊了。

最重要的是,他們在勇敢試錯之前,戰勝了內心的恐懼,收穫了成長。

不設限,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大的寬容和自由。

再有潛力的孩子,一旦被父母的侷限思維圈住了,也很難有大成就。

人生有很多可能,如果孩子願意嘗試,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最喜歡的,那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