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觀:申花對於漢超重在治病救人 秦升早有先例

因爲塗改車牌而被廣州恒大開除的球員,最後被上海申花收留,于漢超職業生涯的這個轉折,並不僅僅是"再就業"上崗,而是一次"救贖"。相比恒大的鐵腕紀律,申花則重在"治病救人"。于漢超近日在接受央視《足球之夜》專訪時,勇於面對錯誤,"對於批評的聲音,我都接受。但我不能總沉迷於這次錯誤中,要用積極的態度和行動,面對接下來的工作。"

于漢超的態度和發聲值得鼓勵。人的一生難免犯錯,重要的是從錯誤中學習,不要重蹈覆轍。上海申花俱樂部總經理周軍表示,"犯錯就應該面對,從哪裏跌倒,哪裏站起來,我們真這麼想,他在賽會制結束後,讓他在上海當交通宣傳員,用他的實際行動告訴大家如何遵紀守法,遵守交通法,去宣傳好,比一味的處罰他更有意義。"

上觀:申花對於漢超重在治病救人 秦升早有先例

這不禁讓記者想起2017年的夏天,申花球員秦升在烈日下做公益的一幕。2017賽季,讓秦升刻骨銘心的是因爲惡意踩踏天津權健的維特塞爾,被處罰禁賽6個月,這對他個人和申花俱樂部都是巨大的損失。當年7月25日上海市交通安全宣傳日,秦升和瓜林、柏佳駿身穿交通志願者背心,出現在年家浜路周康路路口,參與交通志願服務、協助民警管理路口交通秩序,勸導行人、非機動車遵守交通法規,並向過往行人發放交通安全宣傳品。那段時間上海連續超過40攝氏度的高溫天,申花球員站上街頭,體會交警工作的辛苦。秦升也用行動呼籲市民民,多爲自身安全着想,遵守交通規則。有網友就對當時尚處停賽期的秦升給予肯定:"不要總抓住短處不放。"

上觀:申花對於漢超重在治病救人 秦升早有先例

2017年,秦升上街當交通志願者。

球員在球場上和生活中有多重角色。在很多球迷記憶中,于漢超是在球場上敢拼敢搶的硬漢形象。上個賽季,于漢超經歷了長期傷病,于漢超表示:"2018年下半年就開始了,當時只能一條腿發力,但恒大在爭冠關鍵時刻,球隊比較需要我,我只能通過喫止疼藥打封閉針去完成比賽。包括國家隊打亞洲盃,國家隊教練組也希望我能堅持就堅持,參加國家隊比賽我也是喫止痛藥打疼痛針,但效果已經不明顯了,我只能一條腿發力,到了去年5月份我疼痛受不了了,才與恒大教練組商議後去完成手術。"

于漢超的"再就業",解決了申花隊內人員的需求,讓他可以繼續在球場上發光發熱;同時他也是一面鏡子,給其他球員提個醒。職業球員是公衆人物,一言一行產生的社會影響,一般大於普通市民。除了在球場上展現拼搏精神,球員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展現積極健康的一面。

現在,對於球員違紀、犯規的行爲,俱樂部和行業主管部門除了開除、禁賽、罰款這樣的手段外,完全可以仿效歐美職業聯賽的一些做法,引入懲戒性的"社區勞動"概念。最著名的例子,是曼聯當年的超級球星坎通納。在飛腿怒踹水晶宮球迷後,他除了被禁賽八個月外,還被要求從事120小時的社區勞動。NBA球星阿泰斯特、小奧尼爾和斯蒂芬·傑克遜在奧本宮鬥毆事件後,除了罰款競賽等處罰外,還分別被處以60小時社區勞動的懲罰。

上觀:申花對於漢超重在治病救人 秦升早有先例

于漢超能否在申花再次閃光?

在歐美職業體育成熟的國家,職業體育是與社區公益密不可分。作爲體育明星,他們有責任、有義務爲社區做出貢獻。俱樂部也有責任營造健康的球迷文化。投身公益、服務社區,是職業球員的一種責任,同樣一旦有球員犯下錯誤,懲戒性的社區勞動服務,往往更會讓球星們真正認識到錯誤,通過參與公益來改善原本受損的形象。

"對於大家的批評,我虛心接受,以後時刻提醒自己做一個守法的公民。"于漢超用摔了一跤的痛,警示公衆遵紀守法。希望聯賽結束後,他有機會真正服務於社會,樹立自己的正面形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