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收到了一封有趣的粉丝私信,一位妈妈询问为什么自己家孩子一直不会爬。回答好问题,又跟她沟通了带孩子爬行的注意事项。

但是这几天这位妈妈又发来私信,告诉我:他们家的宝宝已经直接“跳级”从爬到走了,这爬行训练,是不是就不要进行了?

在帮助妈妈们解决0-1岁宝宝成长的问题时,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个案:孩子从坐直接过渡到走,根本。

一些长辈会认为这是因为孩子聪明学的快,有的人认为这是孩子营养充足体能发展好。但实际上,这样的现象并不值得高兴。

爬行是婴儿成长中重要的阶段,其影响不仅在于身体发展,更会影响认知发展。爸爸妈妈需要重视起来,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如何帮助宝宝爬的多、爬的好。

为什么有的宝宝不爬就走

儿童运动研究者Emmi Piker博士指出:自由活动的孩子,应该先是学会爬,再学会坐。

老人们通常会说“三翻六坐九爬爬”,很多爸爸妈妈会在孩子六个月左右就让孩子尝试靠坐,但那时其实宝宝还没有做好准备。向我咨询的那位粉丝妈妈也是一样,大约在孩子七个月左右,他们就让宝宝尝试着独坐。

我们知道,如果你想做一个动作,需要运用那部分的肌肉群就会得到锻炼。在大运动发展的历程中,孩子先学会的是翻身,接着是爬,再后来是坐,然后才是站。

但坐和爬带来的视觉感受完全不同,提前学会坐的孩子发展了背部及臀大肌的肌肉群,并且获得视野,如果手边有东西,是很愿意也有能力通过拉的动作站起来的。有了站做基础,就会慢慢的移动学走路,从而“跳”过爬的过程。

宝宝学爬的好处

《儿童心理学》指出:婴儿爬行时能够感知地板的温度、硬度、颜色等,这些信息会传入大脑并刺激相应区域大脑皮层的发育与成熟。

然而孩子跳过“爬”直接到站和走,并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因为''爬行期''对于宝宝的发展非常重要。

一方面,充足的爬行有助于宝宝日后形成健康的体态。在爬行时婴儿要动用颈部肌肉看向前方,同时用腰背部肌肉作为支撑。这样孩子日后在应对繁重的学习中,就不那么容易含胸驼背。

另一方面,所有的发展都是孩子的内在需求,如果不能满足这个发展,宝宝很容易出现感统失调的情况。小婴儿在0-2个月会出现一种叫做''非对称性颈部张力反射''就是孩子的头转向哪边,手就会伸向哪边。这是帮助孩子抓到看见的东西。而在4-6个月,宝宝则会出现''对称性颈部张力反射''就是当他是跪姿时,头会抬起,手臂会伸直,双腿弯曲。这个反射是为了孩子爬行做准备。

当孩子学习爬行的时候,这两种反射就会被反复用到。如果直接跳过爬行阶段。孩子的反射没有被充分利用,宝宝就会出现“反射残存”的情况。宝宝就会躁动不安,这种情况长久下去,很容易造成注意力缺失,对他日后的学习和认知产生影响。

三个游戏让宝宝快乐爬行

虽说爬行是孩子自然而然习得的''技能'',只要不人为逼迫孩子早早学坐,宝宝们大部分都会自己开始爬。但是有的孩子好动,爬的就多一点。有的孩子懒一点,就不爱爬。而将爬行当做一种亲子游戏,能让宝宝在轻松的氛围下,爱上爬行。

游戏一:抓住小球

训练目的:定向爬

在宝宝吃完奶半个小时以后,让他趴在柔软干净的毯子上,可以来点音乐。在宝宝前方,用小软球或其他宝宝喜欢的玩具吸引他的注意。鼓励宝宝伸手去够那个玩具。如果宝宝一开始不知道该怎么爬,我们可以利用他的“对称性颈部张力反射”,用双手抵住宝宝脚掌,帮他往前爬。够到玩具的婴儿就会受到鼓励获得成就感。在脑中形成奖赏回路,更加喜欢爬行。

游戏二:寻宝游戏

训练目的:自由爬

当宝宝已经能够自如爬行,如何鼓励他爬的更多一点呢?大宝比较懒,学会爬之后也很少到处爬,而是喜欢呆在一个地方,为了鼓励他,我们就想了一个游戏。清空一块区域,把他平时喜欢的玩具藏在各种地方,让他爬着去翻找。每找到一个,就给他大声地鼓励。大宝直到已经会走了,还是经常会玩这种寻宝游戏。

游戏三:什么在响?

训练目的:转向爬

在爬行的过程中学会转向,也是宝宝爬行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该怎么设计游戏才能让孩子转向呢?我的做法是找一些声音玩具,比如小沙锤或者橡皮鸭子之类(注意要避免声音过大的电子产品对孩子造成惊吓和听力损伤)。把他们藏在孩子身后唧唧叫两声,然后妈妈问宝宝:“是什么在响啊?”引导孩子转弯爬,去寻找身后的玩具。

寄语:

养育孩子的过程,就像是牵着蜗牛去散步,孩子自有其内在节奏。学坐也好、学爬也好,不管我们多么着急,也要尊重孩子的生长规律和个体差异。其实,给予宝宝一个充分安全和自由的环境,再加上一定的引导,就能让宝宝在每个阶段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婴儿#颈部#玩具收藏

老人们通常会说“三翻六坐九爬爬”,很多爸爸妈妈会在孩子六个月左右就让孩子尝试靠坐,但那时其实宝宝还没有做好准备。向我咨询的那位粉丝妈妈也是一样,大约在孩子七个月左右,他们就让宝宝尝试着独坐。

我们知道,如果你想做一个动作,需要运用那部分的肌肉群就会得到锻炼。在大运动发展的历程中,孩子先学会的是翻身,接着是爬,再后来是坐,然后才是站。

但坐和爬带来的视觉感受完全不同,提前学会坐的孩子发展了背部及臀大肌的肌肉群,并且获得视野,如果手边有东西,是很愿意也有能力通过拉的动作站起来的。有了站做基础,就会慢慢的移动学走路,从而“跳”过爬的过程。

宝宝学爬的好处

《儿童心理学》指出:婴儿爬行时能够感知地板的温度、硬度、颜色等,这些信息会传入大脑并刺激相应区域大脑皮层的发育与成熟。

然而孩子跳过“爬”直接到站和走,并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因为''爬行期''对于宝宝的发展非常重要。

一方面,充足的爬行有助于宝宝日后形成健康的体态。在爬行时婴儿要动用颈部肌肉看向前方,同时用腰背部肌肉作为支撑。这样孩子日后在应对繁重的学习中,就不那么容易含胸驼背。

另一方面,所有的发展都是孩子的内在需求,如果不能满足这个发展,宝宝很容易出现感统失调的情况。小婴儿在0-2个月会出现一种叫做''非对称性颈部张力反射''就是孩子的头转向哪边,手就会伸向哪边。这是帮助孩子抓到看见的东西。而在4-6个月,宝宝则会出现''对称性颈部张力反射''就是当他是跪姿时,头会抬起,手臂会伸直,双腿弯曲。这个反射是为了孩子爬行做准备。

当孩子学习爬行的时候,这两种反射就会被反复用到。如果直接跳过爬行阶段。孩子的反射没有被充分利用,宝宝就会出现“反射残存”的情况。宝宝就会躁动不安,这种情况长久下去,很容易造成注意力缺失,对他日后的学习和认知产生影响。

三个游戏让宝宝快乐爬行

虽说爬行是孩子自然而然习得的''技能'',只要不人为逼迫孩子早早学坐,宝宝们大部分都会自己开始爬。但是有的孩子好动,爬的就多一点。有的孩子懒一点,就不爱爬。而将爬行当做一种亲子游戏,能让宝宝在轻松的氛围下,爱上爬行。

游戏一:抓住小球

训练目的:定向爬

在宝宝吃完奶半个小时以后,让他趴在柔软干净的毯子上,可以来点音乐。在宝宝前方,用小软球或其他宝宝喜欢的玩具吸引他的注意。鼓励宝宝伸手去够那个玩具。如果宝宝一开始不知道该怎么爬,我们可以利用他的“对称性颈部张力反射”,用双手抵住宝宝脚掌,帮他往前爬。够到玩具的婴儿就会受到鼓励获得成就感。在脑中形成奖赏回路,更加喜欢爬行。

游戏二:寻宝游戏

训练目的:自由爬

当宝宝已经能够自如爬行,如何鼓励他爬的更多一点呢?大宝比较懒,学会爬之后也很少到处爬,而是喜欢呆在一个地方,为了鼓励他,我们就想了一个游戏。清空一块区域,把他平时喜欢的玩具藏在各种地方,让他爬着去翻找。每找到一个,就给他大声地鼓励。大宝直到已经会走了,还是经常会玩这种寻宝游戏。

游戏三:什么在响?

训练目的:转向爬

在爬行的过程中学会转向,也是宝宝爬行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该怎么设计游戏才能让孩子转向呢?我的做法是找一些声音玩具,比如小沙锤或者橡皮鸭子之类(注意要避免声音过大的电子产品对孩子造成惊吓和听力损伤)。把他们藏在孩子身后唧唧叫两声,然后妈妈问宝宝:“是什么在响啊?”引导孩子转弯爬,去寻找身后的玩具。

寄语:

养育孩子的过程,就像是牵着蜗牛去散步,孩子自有其内在节奏。学坐也好、学爬也好,不管我们多么着急,也要尊重孩子的生长规律和个体差异。其实,给予宝宝一个充分安全和自由的环境,再加上一定的引导,就能让宝宝在每个阶段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