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縣曾是福建省貧困人口最多、地域面積最廣的貧困縣。歷經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經過多輪大規模扶貧,安溪實現了從貧困脫帽到基本小康、再到全國百強三大歷史性跨越。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安溪集全縣之力,攻貧困之艱,緊抓產業脫貧、就業脫貧、搬遷脫貧、金融脫貧、醫療脫貧等方式幫助貧困人口擺脫貧困,形成了一套建立長效脫貧機制、鞏固脫貧成果的有效辦法。近年來,通過加快統籌社會性扶貧資源,逐步構建起了“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打造了小康路上的“安溪樣板”。截至2018年底,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由1.94萬人減少至41人,71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脫貧退出。

發揮扶貧協會作用 實現鄉鎮全覆蓋

安溪在長效脫貧工作過程中十分重視動員扶貧協會的作用,使穩定脫貧的長效機制落實到鄉村日常工作中去。2016年,安溪就在縣級成立了扶貧開發協會,一年後全縣24個鄉鎮相繼成立了鄉鎮一級的扶貧開發協會,共募集捐款1.3億元,實現了扶貧開發協會向鄉鎮一級的全覆蓋。以扶貧開發協會爲核心,組織社會力量圍繞項目、資金、信息、技術、就業、助學六大方面進行工作佈局,以長效穩定的方式開展精準幫扶。扶貧協會機制覆蓋鄉鎮可以最大限度動員基層的企業和個人廣泛參與,使得外部幫扶渠道精準有效的落實到貧困戶上。

引導企業對口支援 實現精準結對幫扶

2015年,安溪啓動了精準的企業對口幫扶計劃,推出了“百企聯百村”的精準扶貧模式。以村爲單位,共動員了146家企業,對口支援101個村。依靠各地安溪籍的企業主,形成了以安溪籍商會爲依託、以知名企業爲主體的結對共建,形成了貧困村、戶同企業之間的幫扶長效機制關係。同時,發動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等海外會館,承擔結對幫扶工作。結對幫扶成爲安溪籍企業體現企業社會責任和榮譽的重要方式,企業家造福家鄉、回饋家鄉的動力也成爲促進幫扶工作的重要保障因素。

安溪鐵觀音專家指導貧困戶茶產業發展

第一批22個異地商會與安溪縣試點村結對共建,投資(捐資)助合作意向達84億元。

強化扶志扶智工作 建立農民講師團

安溪縣是全國最早一批成立農民講師團的縣域之一,發展到今天已經形成了非常完備的“農民講師團”機制。講師團建立了頗具特色的“雙導師制”,“政策導師”負責輔導貧困戶“三農”政策等理論知識,“技術導師”負責培訓貧困戶專業技能。爲保證“講師團”宣講質量,安溪縣針對遴選的講師成員提供爲期1月的崗前集中培訓,提升理論水平、專業素養、宣講能力,分“說、試、評、議”環節對成員試講情況進行考覈,確認合格後赴一線巡講幫扶。

農民講師團指導貧困戶茶園管理

根據2019年統計,安溪已經從全縣遴選了390多名社會各界的致富能人,已經累計宣講530多場,培訓4萬人次,成爲縣域一支永不走的扶貧扶智的中堅力量,給有意願、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羣提供技術和政策幫扶。

強化脫貧帶頭人作用 開展技術性精準幫扶

安溪的“脫貧帶頭人”從本地種養大戶、製茶專家、市場營銷能手和大學生村官等羣體中產生,一面開展“講習”一面帶動生產。破除了很多地區脫貧培訓“光說不練”的實踐壁壘,鼓勵推動產業屆、商業屆精英與貧困農戶直接簽訂帶有“經濟價值”的幫扶協議,聯合市場渠道一同開展脫貧帶動工作。

安溪禾康好農爲貧困戶種植培訓

不但讓貧困戶長見識、增技能,而且講實際的市場訂單送到幫扶對象手中,真正做到讓貧困戶賺到現實收益。進一步拓寬了縣域內脫貧人羣的持續性收入來源,真正做到了幫扶精準到位、持續可靠。

圍繞“兩不愁三保障”聚焦返貧救助工作

針對“返貧”的動態監測與兜底保障工作,2018年起,安溪縣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專項幫扶資金重點聚焦“因病、因災”致貧、返貧對象的幫扶工作。資金重點涵蓋“因病、因災”導致貧困戶住房、醫療、教育等方面的困難救助,着力解決貧困戶的生活兜底保障,結合動態臺賬機制,實現長效脫貧的成果鞏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