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如果讀過詩歌的朋友,唐代詩人中描寫的公孫大娘一定印象非常深刻。杜甫寫到:“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單從詩歌中就可以想象出公孫大娘的風采,劍舞從小就在杜甫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除了公孫大娘,裴旻的劍舞也是當時的一絕。劍舞在唐代以前就有,發展到唐代可以說是盛極一時,取得了極高的藝術成就,我們如今仍能在文獻記載或是詩歌中窺見一二。

1.劍舞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演變

劍舞表演英姿颯爽、震人心魄。在劍舞藝術家公孫大娘的表演中,劍舞有了專門的舞曲及動作套路。單人劍舞動作複雜,節奏緊湊,既具有藝術的張力,又有力量的美感。怪不得杜甫、李白欣賞過後都念念不忘。並且唐代中後期的男子羣體劍舞也對宋代隊舞產生了一定影響。

在表演中,劍舞服飾有如下幾類:第一種以軍中戎裝爲舞服。主要表現的是舞者的劍技及力量美,是以舞者多着戎裝,以戰士的身份來表演,多是軍中即興。第第二種是改進後的仿製戎裝,根據記載在演出服上有裝飾,使得表演更加明豔動人。

唐代劍舞骨力勁峭、英姿俊逸。劍舞以男性表演爲多,能體現出男子的陽剛健氣。最具傳奇色彩的當屬裴旻。《獨異志》記載:“左向右轉,把劍扔進雲裏。身高十丈。如果電光射下來,握着鞘,劍就會從空中掉下去。成千上萬的人在觀看,無一不在驚歎劍舞表演的精彩絕倫。

2.發展成就:名家衆多,表演精彩

劍舞表演英姿颯爽、震人心魄。在劍舞藝術家公孫大娘的表演中,劍舞有了專門的舞曲及動作套路。單人劍舞動作複雜,節奏緊湊,既具有藝術的張力,又有力量的美感。怪不得杜甫、李白欣賞過後都念念不忘。並且唐代中後期的男子羣體劍舞也對宋代隊舞產生了一定影響。

在表演中,劍舞服飾有如下幾類:第一種以軍中戎裝爲舞服。主要表現的是舞者的劍技及力量美,是以舞者多着戎裝,以戰士的身份來表演,多是軍中即興。第第二種是改進後的仿製戎裝,根據記載在演出服上有裝飾,使得表演更加明豔動人。

唐代劍舞骨力勁峭、英姿俊逸。劍舞以男性表演爲多,能體現出男子的陽剛健氣。最具傳奇色彩的當屬裴旻。《獨異志》記載:“左向右轉,把劍扔進雲裏。身高十丈。如果電光射下來,握着鞘,劍就會從空中掉下去。成千上萬的人在觀看,無一不在驚歎劍舞表演的精彩絕倫。

3劍舞興盛原因:物質與精神的雙層需求

唐代尚武的精神追求帶動了劍舞的發展。唐代對英雄非常向往,他們勇敢拼搏、雄強偉岸的戰鬥精神十分推崇,井積極倡導習武健身,下至教坊舞伎,上至王公貴族,都能夠在大庭廣衆之下隨性起舞,以此來顯示他們十分高超的劍術和勇敢的品質,期待自己能夠如前輩那樣能夠在戰火狼煙中浴血殺敵,表現出那些固守在邊關的將士颯爽英姿。

唐代許多文人墨客不吝惜筆墨,對當時人們在舞劍這種動人心魄的健身表演活動情形進行十分生動形象的描述。例如唐初著名詩人李賀在提到“朝嫌劍花淨,暮嫌劍光冷”,李白寫道“三杯拂劍舞秋月,忽然高詠涕泗漣”這些都是對唐代人們在舞劍活動時候的情形具體形象描述,從而構成了唐代詩歌中關於劍舞活動所展現的特有視覺形象。

唐代開明的政治制度和開放的民風同樣促進了劍舞的繁榮。唐代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發展的頂峯時期,疆域廣闊、空前大統一、經濟繁榮,社會長期繁榮昌盛。

唐代歷代統治者基本上都較爲開明,文化更是出現儒道釋並存的狀況,從而表現出我國古代封建社會少有的寬鬆氣氛,整個社會也充滿了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爲人們從事各種文化體育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直接推動了劍舞的發展。

而且唐代的劍舞幾乎滲透到社會各個方面,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無論是男女老少都十分喜歡劍舞,在各種社會場合中都不乏劍舞的身影。

因此,劍舞不僅是一種舞蹈形式,體現出了唐代的社會風貌與時代特徵。將其化成舞蹈,更是寄託了舞者的人生理想與追求,蘊含了唐代人們的激情與昂揚的時代風采。我們也希望這種劍舞文化在新的時代重新煥發活力。

參考文獻

《孔子家語》

司馬遷《史記》

《獨異志》

作者

錦年,自由撰稿人,歷史學愛好者,致力於研究歷史。期望用歷史垂訓鑑戒,塑造集體記憶,鑑往知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