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分紅險大戶弘康人壽上半年保費收入驟降,淨利同比下降近9成

成立首年即實現盈利並持續至今的弘康人壽2020年上半年淨利潤大幅下降。

7月29日,弘康人壽披露的2020年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該公司二季度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6.31億元,淨利潤-2.19億元。

綜合來看,2020年上半年,弘康人壽實現保險業務收入34.7億元,同比下降66.9%;淨利潤0.37億元,同比下降88.79%。

截至6月末,弘康人壽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爲127.61%,較一季度末提升0.83個百分點。

不過,按照銀保監會最新發布的《關於優化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配置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保險公司上季末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爲100%以上但不足150%的,權益類資產投資餘額不得高於本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20%。換而言之,弘康人壽的權益類資產投資比例將由30%降至20%。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銀保監會發布《關於強化人身保險精算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要求從2020年7月1日起,保險公司報送人身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審批或備案的,最近季度末責任準備金覆蓋率不得低於100%;同時,不符合本通知要求的產品分紅型人身保險說明書不得繼續使用。

簡單來說,銀保監會明確演示利率上限後,可以更好引導客戶合理預期,防範銷售誤導和惡性競爭。在此之前,保險公司在分紅險的利益演示和紅利分配上均有較大的自主調節空間,但也由此產生了分紅險分配不透明、誇大演示利益等問題。消費者在購買了一些分紅險產品後,獲得的實際分紅收益或許並沒有宣傳中的那麼高。

據弘康人壽2019年年報顯示,該公司2019年原保險保費收入前5位保險產品中,前4位均是分紅型兩全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達114.35億元,主要銷售渠道爲銀保渠道。而對於以分紅型產品爲主的保險公司來說,其收益多靠投資拉動。但在當前全球利率下行的趨勢下,投資端的壓力驟增。

今年年初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銀行保險業的線下展業收到較大影響,而此類依賴銀保渠道銷售的分紅型產品則必然受到不小的影響。疊加監管政策的收緊,此類產品的銷售可謂是難上加難。

弘康人壽成立與2012年,法人代表兼董事長爲李安民。經過一系列的增資和股權轉讓後,“湘暉系”盧德之成爲弘康人壽董事長。除了弘康人壽,盧德之控制的“湘暉系”還參股了其湖南老鄉李光榮曾擔任董事長的華安財險,持股比例爲12.14%。

2020年6月5日,弘康人壽進行了法定代表人變更,周宇航接替盧德之成爲弘康人壽法定代表人,盧德之仍擔任董事長。現年42歲的周宇航自2019年12月底開始擔任弘康人壽副總經理,此前曾擔任京東數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兼財富事業部總經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