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三國,能稱得上戰略規劃的,恐怕沒幾個。

《隆中對》肯定是戰略規劃,經過《三國演義》大力宣傳,爲人們所熟悉。憑《隆中對》,諸葛亮獲得了很多粉絲。

本文介紹的三國戰略規劃,不是《隆中對》,而是"十勝十敗論"。

此論乃曹操麾下謀士郭嘉所提,於公元197年產生。

那時曹操處於四戰之地,連張繡也沒擺平。袁術雖然勢衰,但負隅頑抗。劉備誅殺楊奉,奪其軍馬,和呂布在徐州發展,與曹操爲敵。尤其是袁紹,坐擁河北四州之地,虎視眈眈,給曹操巨大威脅。

幸虧鍾繇督關中諸軍,在西面纏住了馬騰、韓遂這股勢力,使曹操暫時沒有西顧之憂。

至於孫策,在江南與嚴白虎、陳瑀打得熱火朝天,和曹操沒必要做冤家,各做各的事。

下一步,曹操怎樣發展自己的勢力,稱霸諸侯?

明眼人都知道,曹操把漢獻帝接到許都,扯大旗拉虎皮,狐假虎威,這是歷史上有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最不服的是袁紹,多次揚言引兵南下,由他來保護天子!

曹操只能打哈哈,本初啊本初,咱倆是發小,從小一起玩的,你就讓弟弟保着天子。以後弟弟沒能力保天子,你過來保嘛。

袁紹看了曹操書信,冷笑幾聲,阿瞞啊阿瞞,你可以玩火,但不能玩得過火!否則,我帶兵滅了你!

此時郭嘉上書,提出"十勝十敗論"。

因爲那時在曹操陣營裏,很多人得了"恐袁症",一些人偷偷寫信給袁紹,說願做內應,助袁破曹!

在"十勝十敗論"裏,郭嘉提出對付袁紹的遠期和近期的戰略目標。

讓我們重溫一下"十勝十敗論"吧。

劉、項之不敵,公所知也。漢祖唯智勝,項羽雖強,終爲所禽。嘉竊料之,紹有十敗,公有十勝,紹雖兵強,無能爲也。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一也。紹以逆動,公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二也。漢末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懾,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勝三也。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公外易簡而內機明,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間遠近,此度勝四也。紹多謀少決,失在後事,公策得輒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五也。紹因累世之資,高議揖讓以收名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誠而行,不爲虛美,以儉率下,與有功者無所吝,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願爲用,此德勝六也。紹見人飢寒,恤念之形於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也,所謂婦人之仁耳,公於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於大事,與四海接,恩之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之所周,無不濟也,此仁勝七也。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公御下以道,浸潤不行,此明勝八也。紹是非不可知,公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勝九也。紹好爲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衆,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武勝十也。公有此十勝,於以敗紹無難矣。

郭嘉從十個方面比較了曹袁之優劣,曹操有十個長處,而袁紹有十個短處,高下立判,不啻黃鐘大呂,提振了士氣。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嘛。你別看眼下袁紹一方力量強大,那是表面的,其實是紙老虎,一捅就破!

郭嘉驚人的洞察力,顯露無疑。

此論在官渡之戰前夕形成,爲曹操所採納,那是袁紹的哀歌。

郭嘉一開始在袁紹帳下,但他沒有被袁紹重用,那時講究門第出身,袁紹出身高貴,自然瞧不起郭嘉這種出身低微的人。於是,郭嘉果斷棄袁投曹。

因爲郭嘉是天才式的謀士,被曹操一下子看中了,這叫"慧眼識英雄"。

郭嘉是千里馬,曹操是伯樂,就是這麼一回事。否則,不會有"十勝十敗論"的故事。

道勝、義勝、治勝、度勝、謀勝、德勝、仁勝、明勝、文勝、武勝,此十勝,映襯了袁紹的十敗。此論之所以形成,曹操高超的領導藝術,治下欣欣向榮的局面,那是客觀條件。沒有這些有利條件,縱有十個郭嘉,也提不出這樣的勝敗之論。

"十勝十敗論"幾乎囊括了中國古代兵書戰策的精髓,完全可以和孫子兵法一較高下。孫子兵法從宏觀角度分析戰略,而"十勝十敗論"裏的論斷,可操作性極強,容易爲人們所接受。

東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此時郭嘉已歿,泉下有知的話,亦當笑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