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的對中國人來說十分重要,因爲它不僅代表了一個家族的血統,同時也蘊含了極爲重要的認同感。

據統計,我國有單姓6931個,加上雙字姓、三字姓、四字姓、五字姓,以及六字姓、七字姓、八字姓、九字姓等,至少有八九千個姓氏。

據2014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王,李,張,劉,陳,楊,黃,趙,周,吳,這十個姓氏排在所有姓氏前十名。

而這也只是我國姓氏中的冰山一角,從這一點其實也可以看出,我國人口“最多”的4大姓氏,就是排在前四位的王,李,張,劉。

相信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李姓纔是我國第一大姓。但是在2014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時,卻發現王姓卻後來者居上。

而據2010年的數據來看,才僅僅隔了四年的時間而已。在我國四大姓氏中,王、李、劉三個姓氏,在古代歷史中都曾出過皇帝。

而張姓雖然有很多歷史名人,比如大家熟知的張良、張騫等,但是祖上卻從未出現過一位皇帝。

相比較於張姓而言,劉、李兩姓共出了100多位皇帝,數量可謂無人可及。爲什麼王,李,張,劉,會成爲我國人口數量最多的姓氏呢?這其中也蘊含了很多歷史因素。

第一、王姓

我國所有姓氏皆源於上古八大姓,即“姬、姜、姒、嬴、妘、嬀、姚、姞”。一般認爲,王姓出自“姬姓”,部分源自子姓、嬀姓和少數民族改姓。

據記載,東周時期的姬晉爲王姓始祖,按照“王”字的造字結構來看,是由三橫一豎構成。

按照古人的說法三橫代表天、地、人,而一豎貫通天、地、人,實際上就是三者皆歸“王”管。

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古代國家中最高統治者,皆以“王”自稱。從這一點來看“王”作爲姓氏,主要源於“王”這個字的尊貴地位。

很顯然,王姓從第二大姓氏,躍居於曾經的第一大姓氏李姓之前,也體現出了人口快速增長的一面。

雖然在大家的印象中,王姓成爲第一大姓氏,只是近近幾年的事情,但是早在宋明兩朝,王姓就曾是人口最多的姓氏。

古代歷史中,王姓稱帝者大有人在,只不過新朝王莽和前蜀王建,比較知名而已。

實際上五代十國時期的閩國,王審知、王延翰、王延鈞,以及王繼鵬、王延羲、王延政等也都曾是皇帝,只不過因其國家影響力比較小,根本無法與大朝代相提並論。

第二、李姓

李姓也是上古八大姓氏之一出自贏姓,血緣先祖爲舜帝時大理皋陶。隨着時代變遷“先爲理氏,後爲李氏”,在古代歷史中,根據民間統計,李姓稱帝王者多達60餘人。

除了大家熟知的大唐王朝之外,還有大成、西涼、涼、吳、魏、楚、後唐、南唐,以及大蜀、西夏、大順等政權。

李姓之所以曾經位於第一大姓氏,主要是因爲唐朝時期,李姓爲國姓。正因如此,“李姓”作爲皇族之姓,在唐朝時期迅速發展。

除了李唐王朝的影響之外,還有因賜姓或少數民族改姓等原因,將其他姓氏改爲“李姓”所致。

第三、張姓

張姓,起源於上古八大姓之一“姬姓”,在我國四大姓氏中,張姓,是唯一個沒有出過皇帝的姓氏。

或許有人會說,東晉十六國之一前涼,就是由張姓族人建立的國家。前涼皇帝張軌確實姓張,但由於前涼存在感實在太低,所以根本算不上王朝。而張軌這個所謂的皇帝,自然也就不算數了。

張姓之所以會位列四大姓氏之一,究其原因與少數民族改“張姓”有關係,從“張”字造字來看,可釋義爲“使弓弦”。

而涼州當地遊牧民族特別多,他們每天都要與弓箭打交道。所以爲很多少數民族,都將姓氏改爲了“張姓”,這其實也與前涼國姓息息相關。

第四、劉姓

劉姓作爲四大姓氏第四位,最早源自堯帝后裔劉累,也就是說劉累,是劉姓得姓始祖。

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劉姓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改姓。據民間統計,劉姓共出了70多位皇帝,比李姓、王姓皇帝還要多。

《中國通史》中曾有過這樣的記載,劉姓族人先後建立了西漢、後漢、南漢等政權。

西漢和東漢,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王朝,“漢族”就是源於大漢王朝。由於漢朝國祚時間較長,所以劉姓才得以迅速發展。

結 語

姓氏對於一個國家、民族,乃至個人來說都至關重要。因爲一個人只有知道自己的姓氏,才能瞭解自己的身世和家族起源。

生活中總能聽到“你是不是不知道自己姓啥了?”,實際上說的是一個人要銘記姓氏,才能知道自己的根在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