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鐵馬冰河入夢來——探訪10位健在的開國將軍

來源:解放軍報

已過百歲的開國將軍張力雄坐在沙發上,雙眼一刻也沒有離開過電視機屏幕。

屏幕上,正在直播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沙場閱兵。走過硝煙,走過風雨,誕生在戰火中的人民軍隊走過史詩般的壯麗征程;鐵流滾滾,三軍將士列陣沙場,以戰鬥姿態接受習主席檢閱,接受黨和人民檢閱。

沙場點兵,揚我軍威,振奮人心。人民軍隊強軍興軍的嶄新面貌,讓老將軍看得熱淚盈眶,激動處還站立起來,向屏幕敬一個莊嚴的軍禮。

1955年至1964年,我軍首次實行軍銜制,有1614人被授予將帥軍銜。其中,元帥10位,大將10位,上將57位,中將177位,少將1360位。如今,大部分人已離開了我們,至今健在的僅有10位,他們是:楊永松、鄒衍、詹大南、黎光、楊思祿、張力雄、王扶之、文擊、陳紹昆、塗通今。這些一生戎馬倥傯的開國將軍,大都從紅軍時代開始,就在血與火的磨礪中親歷人民軍隊的發展壯大,致力於爲強國強軍作出貢獻。他們最懂得,人民軍隊的歷史輝煌,是鮮血生命鑄就的,永遠值得我們銘記;人民軍隊的歷史經驗,是艱辛探索得來的,永遠需要我們弘揚;人民軍隊的歷史發展,是忠誠擔當推動的,永遠激勵我們向前。

今天,是第93個八一建軍節。93載雄關漫道,撫今追昔,10位健在的開國將軍是人民軍隊輝煌征程的見證者。幾度探訪,寥寥數語,不能栩栩勾畫出他們可歌可泣的軍旅人生,但透過老將軍們一段段動人的講述、一枚枚閃耀的勳章,一幅人民軍隊93載波瀾壯闊的歷史長卷已經徐徐鋪開。

楊永松——

一生難忘是長征

人物小傳:楊永松,廣東大埔人,1918年生,1931年參加紅軍,曾任華北軍區裝甲兵政治部主任、北京軍區工程兵政委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2006年,我曾有幸見到楊永松將軍。講到長征時,老將軍潸然淚下。

楊永松5歲時父親病逝,在哥哥影響下走上革命道路。他一生最難忘的是長征。紅軍時期,他先後任紅一軍團1師司令部和3團司令部文書,跟隨主力紅軍長征。途中戰鬥頻繁,常常喫不上飯、睡不好覺,好多戰士頭髮裏都是蝨子,腿瘦得像麻稈。過草地的第5天晚上,他們在一條小水溝邊宿營。半夜突然下起大雨,人不能躺着,只能坐在原地。第二天天亮,楊永松發現腿腫得老高,打不了彎,不少戰友就這樣倒下了。

楊永松說,那一刻,他實在不甘心,提醒自己不能就這樣倒下。正是靠着這樣的信念,他走完了長征。

今年6月初,我對楊永松將軍做了電話採訪。6月22日,我收到將軍寄來的回憶錄《硝煙往事》,並與將軍約定之後上門拜訪,再聽他講述崢嶸歲月。

鄒 衍——

簽署佈告處決“座山雕”

人物小傳:鄒衍,江西興國人,1915年生,1930年參加紅軍,曾任瀋陽軍區裝甲兵政委、瀋陽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副政委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一本《林海雪原》,讓楊子榮與“座山雕”鬥智鬥勇的故事深入人心。2014年,我在瀋陽拜訪鄒衍將軍,楊子榮正是他在東北率部剿匪時所屬部隊湧現出的孤膽英雄。

1946年春,鄒衍任牡丹江軍區政治部主任。當時,東北民主聯軍派3縱隊2支隊配合牡丹江軍區剿匪,給當地土匪以毀滅性打擊。1947年初,海林縣北部夾皮溝一帶有一股土匪經常出沒,匪首“座山雕”刁頑狡猾,經常率匪徒燒殺搶掠。曾經大智大勇勸降400多名土匪的2支隊2團7連戰士楊子榮奉命帶人進山偵察,智擒“座山雕”。牡丹江軍區在牡丹江市召開公審大會,鄒衍簽署佈告,對這個匪首執行死刑。之後,配合牡丹江軍區執行剿匪任務的2支隊2團副政委曲波據此創作了長篇小說《林海雪原》。

今年“八一”前夕,我給瀋陽某幹休所政委謝智倫打電話,詢問鄒衍將軍的身體狀況。謝政委說,首長的身體很好。

詹大南——

血與火中鏖戰半生

人物小傳:詹大南,安徽金寨人,1915年生,1931年參加紅軍,曾任28軍軍長、蘭州軍區副司令員兼甘肅省軍區司令員、南京軍區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詹大南戎馬一生,戰功赫赫。紅軍時期他曾兩救軍團長徐海東。1935年的直羅鎮戰役中,詹大南奉徐海東命令率少共營跟蹤追擊,擊斃敵109師師長牛元峯。抗戰時期,詹大南創造了兩個奇蹟,一是百團大戰中帶1個營全殲日軍140餘人,二是率部從日僞軍手中解放張家口,殲敵2000餘名。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時任27軍副軍長的詹大南率部全殲號稱“北極熊團”的美軍步兵第7師31團,創造了我軍歷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成建制殲滅美軍1個加強團的光輝戰例。

2006年10月6日,我赴南京採訪老將軍。與將軍暢談一個上午,臨別時我客氣地說改日再來拜訪,老將軍卻很認真,追問“什麼時間?我好做準備。”祕書在旁趕快解圍:“首長,他下午就要回北京了。” 老將軍說:“原來是這樣,那趕快,不要誤了火車。”這個細節,讓我牢牢記住了老將軍的一絲不苟。

2019年9月17日,我再次見到詹大南將軍是在東部戰區總醫院。他的兒子說,從年初開始父親病情加重。望着老前輩,回想當年他給我講故事時激情飛揚的情形,感慨萬千。

黎 光——

改名只因能征善戰

人物小傳:黎光,原名黎光裕,四川儀隴人,1914年生,1933年參加紅軍,曾任南京軍區工程兵主任、南京軍區司令部顧問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2019年9月17日,我在南京一家醫院見到黎光將軍。將軍的長女黎秋莉對我說:“爸爸真的命大,戰爭年代受了那麼重的傷,如今105歲了,是個奇蹟。”

黎光原名黎光裕。1932年冬,紅四方面軍進軍川北,來到黎光裕家鄉,他隨後參加紅軍,後被編入紅31軍91師。一場戰鬥中,一顆子彈從他的左肩穿過,打入左下顎,從右耳根穿出,血流如注。當晚,敵軍又襲擊了收留傷員的村莊,戰友將他用一牀毯子裹好,藏在廁所裏,方倖免於難。

1940年,時任冀中軍區29團團長的黎光裕,率部在任(丘)河(間)霸(縣)一帶與日寇周旋,打得敵人狼狽不堪。一次行軍途中,他們發現一隊百餘人的日軍在一條溝裏開會,出其不意地將他們全部消滅。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得知後惱羞成怒,發誓一定要找到黎光裕的部隊算賬。爲躲開日軍的瘋狂報復,冀中軍區政委王平命黎光裕改名黎光。

楊思祿——

能開超音速戰鬥機

人物小傳:楊思祿,江西于都人,1917年生,1933年參加紅軍,曾任蘭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福州軍區空軍司令員、空軍顧問等職。1961年晉升爲少將軍銜。

2010年4月,有關部門組織老幹部參觀上海世博會,楊思祿將軍以93歲高齡參加。期間,我和軍旅攝影記者盧炳廣有幸聆聽將軍講述往事。楊思祿將軍說,長征中過草地的遭遇他最爲刻骨銘心。一天宿營,他枕着一根樹幹睡着了。半夜下起傾盆大雨,他在睡夢中竟全然不知,第二天醒來才發現全身泡在水裏。他心裏一急,兩眼一黑,就什麼也不知道了。再醒來時已是又一天的早上。他見身上的乾糧還在,覺得還有活下去走出草地的希望,就掙扎着趕路,遇到因腿部受傷掉隊的紅軍戰士馬仁輝,兩人相互攙扶,終於追上了大部隊。

楊思祿在抗戰中屢立奇功。新中國成立後,他到空軍學習飛行,那年他33歲。沒上過一天學的他硬是用2年時間跨過道道難關,最終翱翔藍天,成爲爲數不多的老紅軍中能飛超音速戰鬥機的中國空軍飛行員。

張力雄——

血戰高臺九死一生

人物小傳:張力雄,福建上杭人,1913年生,1932年參加紅軍,曾任雲南省軍區政委、江西省軍區政委、福州軍區顧問等職。1961年晉升爲少將軍銜。

1934年的湘江戰役,紅五軍團第34師爲確保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主力渡過湘江,師長陳樹湘和5000多名閩西子弟壯烈犧牲。其中,不少閩西子弟是時任紅34師100團政委張力雄組織訓練的。聞此噩耗,張力雄痛哭不已。

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紅五軍團與紅四方面軍33軍合編爲紅五軍,張力雄調任45團政委。1936年12月,張力雄和團長葉崇本率部參加堅守高臺的戰鬥,與敵殊死搏鬥,終因彈盡糧絕,高臺失守。張力雄身負重傷,被羣衆藏匿於民宅,後歷盡艱險回到部隊。他後來才知道,三千紅軍將士魂留高臺,軍長董振堂指揮部隊與敵拼殺至最後,壯烈犧牲。

2019年9月16日,我再次拜訪已經106歲高齡的張力雄。將軍身體很好,平易近人,招呼我喝茶喫水果,給我講長征路上的片段,還給我唱了一首紅軍歌:“當兵就要當紅軍,處處人民來歡迎,官長士兵都一樣,沒有人來壓迫人!”

王扶之——

被埋坑道死裏逃生

人物小傳:王扶之,陝西子洲人。1923年生,1935年參加紅軍,曾任總參謀部作戰部部長、山西省軍區司令員、山西省省委書記、烏魯木齊軍區副司令員等職。1964年晉升爲少將軍銜。

1952年夏,王扶之任志願軍39軍115師代理師長,率部堅守臨津川以東陣地。8月2日,敵軍一枚炮彈擊中王扶之所在的指揮部坑道,他被埋其中。部隊隨即組織工兵緊急搶救,24小時未果。此時,工兵連長看見兩隻蒼蠅從坑道中飛出,立即報告:“蒼蠅能飛出,說明洞裏還有氧氣,可能師長他們還活着!”最終經全力挖掘,王扶之等人獲救。

採訪中,我曾問過王扶之將軍,依他之見,國民黨軍隊爲何會在內戰中一敗塗地。他脫口而出:“腐敗!國民黨垮在腐敗上。抗戰勝利後,國民黨軍隊的長官忙着‘五子登科’,誰還會爲他們賣命?腐敗是個毒瘤,任何政黨任何組織都必須正視它、解決它。在這個問題上,共產黨也不例外。我們黨要永葆活力,就必須徹底剷除腐敗!”

6月27日,我致電曾長期在將軍身邊工作的大連某幹休所政委王寶國,詢問將軍近況。王政委說,首長身體很好,這幾年把精力主要用在撰寫回憶錄上,目前已經封筆,期待早日出版,爲後人留下一些值得記憶和借鑑的東西。

文 擊——

率部打響戰勝美軍第一炮

人物小傳:文擊,原名劉樹堂,河北霸縣人,1918年生,1937年參加八路軍,曾任濟南軍區炮兵司令員、軍委炮兵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總參謀部炮兵部部長(副大區職)等職。1964年晉升爲少將軍銜。

6月28日,我在北京拜訪文擊將軍。他身材魁梧,聲若洪鐘,因爲長期幹炮兵,聽力受到影響,但思維依然敏捷。

文擊19歲參加八路軍,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久經沙場,九死一生,至今心臟旁還留有一塊炮彈片。1950年11月1日,炮1師師長文擊率部配合志願軍第39軍,與美騎1師和南朝鮮軍第1師對決於朝鮮平安北道雲山郡。雲山之戰,志願軍首次與美軍作戰就取得勝利,極大地打擊了美軍的氣焰,堅定了志願軍戰勝強敵的信心。

今年7月12日,是文擊將軍和夫人楊志“白金婚”紀念日。70年來,兩位老人相濡以沫。因爲晚年耳背,文擊將軍和夫人常以文字交流。今年4月,將軍住院檢查身體,因疫情原因醫院不允許陪護。夫人不在身邊,文擊將軍寢食難安,用筆抒發思念:“老兄(平時對夫人的稱呼):我想你,你有什麼辦法見面沒有?”和夫人的恩愛之情躍然紙上。

陳紹昆——

率部轉戰大半個中國

人物小傳:陳紹昆,江蘇宿遷人,1921年生,1939年參加八路軍,曾任39軍政委、瀋陽軍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冶金工業部部長等職。1964年晉升爲少將軍銜。

今年7月2日,我致電陳紹昆將軍的兒媳徐菲女士,想拜訪老前輩。徐菲告訴我,父親身體不太好,住在醫院。不過她說,前些年家裏人爲老人家出了一本書《回顧》,雖然內容比較簡潔,但還算留下點東西。

1939年6月,陳紹昆進入蘇皖抗日軍政幹校,接着到淮海區泗陽縣4區任區委書記兼區隊指導員,此後一直帶兵作戰。解放戰爭時期,陳紹昆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二縱隊5師15團政委,率部轉戰大半個中國。在朝鮮戰場,陳紹昆任志願軍第39軍116師政治部主任,參與指揮所屬部隊參加抗美援朝著名的雲山戰役。朝鮮戰爭進入尾聲時,他調任115師政委,師長是王扶之,兩人密切配合,部隊反空降反登陸準備充分,讓美軍無隙可乘,爲和平談判創造了有利條件。

陳紹昆回憶戎馬生涯,十分感慨:“我經歷了14年的革命戰爭,一直在一線帶兵作戰,參加大仗惡仗無數,身邊不斷有戰友倒下,我竟然從來沒有負傷。我是戰爭的倖存者啊!”

塗通今——

紅軍醫學博士

人物小傳:塗通今,福建長汀人,1914年生,1932年參加紅軍,曾任第四軍醫大學校長、總後勤部衛生部副部長、軍事醫學科學院院長和顧問等職。1964年晉升爲少將軍銜。

2013年春節前夕,我在北京拜訪塗通今將軍。當年,他是聽了毛澤東的演講後參加紅軍的。他說:“1929年10月,毛委員路過我的家鄉福建龍巖塗坊鄉,住在與我家同街的藥店裏。他上街在羣衆集會上講話,號召我們打土豪分田地,用革命武裝粉碎反革命武裝。”塗通今被深深地打動,下決心跟共產黨走,立志當紅軍。

1932年,塗通今如願以償加入紅軍,成爲一名白衣戰士,參加過長征,在戰場上出生入死,救人無數。新中國成立之初,塗通今以優異成績被蘇聯醫學科學院神經外科研究所錄取,與錢信忠、潘世徵成爲新中國第一批赴蘇聯學習的留學生。他出色完成各項課程,獲蘇聯醫學副博士學位,成爲我軍爲數不多的紅軍醫學博士。回國後,他在第四軍醫大學創建了全軍神經外科訓練中心,一直從事醫療和教學工作,爲我軍醫學事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部分老將軍家人黎秋莉、文揚、徐菲、楊英邁、塗西華等,以及部分幹休所工作人員王寶國、謝智倫、朱地委、潘華榮等參與採訪整理。)

刊頭設計:扈 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