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與荔枝齊名,市面上卻很少見,果期僅十幾天,如今正當季

作爲最知名的南方水果之一,荔枝的大名可謂是無人不知,自古就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古人愛喫荔枝,如今愛喫荔枝的人也非常多,甚至帶動了與荔枝口感相似的龍眼的銷量。但另外一種與荔枝齊名的南方水果,黃皮,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

在嶺南一帶流傳着這麼一句俗語:“飢食荔枝,飽食黃皮”,兩者同是夏季水果,地位相當,荔枝能聞名全國,黃皮卻基本只在南方銷售,這是爲何?

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荔枝之所以得到大衆廣泛認可,是因爲它的口感好,味道極甜。咱們的水果市場最好賣的永遠都是味道甜的水果,比如荔枝、西瓜、哈密瓜等,酸甜的水果都要往後排,例如李子、杏子這類水果就遠不及荔枝受歡迎。

偏偏早期的黃皮口感都是酸多甜少,除非是本地人,不然外地人第一次嚐到這麼酸的水果,真的喫不慣。筆者還記得十多年前第一次喫黃皮,因爲它和荔枝擺在一起賣,還以爲很甜,結果嚐了一個,好酸,都不知道怎麼嚥下去的。從此之後,對黃皮敬而遠之,還是荔枝夠甜夠味。

黃皮的酸使得它沒辦法和荔枝相比,除了在廣東、廣西、福建、海南等地的水果市場比較常見,外地的市場很少能見到新鮮的黃皮。當然,這和它的果期短也有關。每年黃皮的果期僅十幾天,這期間黃皮果實大批量成熟,在街上水果攤上成堆出售,喜歡喫的可以盡情喫個夠,價格便宜,物美價廉。

等這段時間過去,基本上大部分黃皮都下市了,想喫要等下一年。黃皮的種植量不及荔枝,品種也沒有荔枝那麼多,成熟期又集中,來去匆匆,不利於積累名氣。

其實如今也有甜黃皮了,以前的酸黃皮都是老品種,過去是藥食兩用,口感酸。如今培育的甜黃皮味道很甜了,個頭也更大,更適合鮮食。只是它的名氣還不夠大,如果能像荔枝一樣聞名全國,想必銷量也不會差。

黃皮的產量很高,如今正當季,7月底到8月這段時間正是黃皮成熟季,在兩廣的街邊水果店隨處可見,對黃皮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嚐嚐。前面提到“飢食荔枝,飽食黃皮”的意思是餓的時候喫荔枝,有助於快速補充體力,飽的時候要喫黃皮,它藥食同源,有助於消化,理氣,喫了對身體好。

在喜歡喫黃皮的人眼中,靈魂喫法是連皮一起喫下,因爲黃皮渾身是寶,尤其是皮的藥用價值非常高,嚼碎後細細嚥下,不僅可以助消化,還有降火、生津止渴之效。不過大多數人喫的時候還是習慣於剝去果皮再喫,果肉飽滿多汁,酸酸甜甜,喫了十分開胃。如今社會越來越注重身體健康,黃皮這種藥食同源的水果在未來應該具有不錯的發展空間,或許有一天能真正和荔枝齊名。

讀者朋友們,你們喫過黃皮嗎?歡迎留言交流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