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代,羣雄輩出,異彩紛呈。

當世榮耀,後世祭祀,是對一個人的最高肯定。

三國之所以精彩,演義已經告訴我們,有一大批牛逼的武將存在,因爲他們,托起了三國耀眼的星空。

在三國武將裏,有哪些人做到了"當世榮耀,後世祭祀"呢?

根據史書記載,魏蜀吳合計11人,其中魏國2人,蜀國2人,吳國4人,西晉3人。

魏徵東將軍晉陽侯張遼,魏太尉鄧艾;蜀前將軍漢壽亭侯關羽,蜀車騎將軍西鄉侯張飛;吳偏將軍南郡太守周瑜、吳武威將軍南郡太守孱陵侯呂蒙,丞相婁侯陸遜,大司馬荊州牧陸抗;西晉徵南大將軍南城侯羊祜、晉鎮南大將軍當陽侯杜預,撫軍大將軍襄陽侯王浚。

這些人,在死後就享受了立廟的待遇。

三國時代結束後,得到後世祭祀的三國武將,明顯減少。

唐宋的武廟,被視爲祭廟的最高級別。入祀裏面的人物,均爲牛逼的歷史人物。宋代的七十二名將名單裏,三國時期的張飛、關羽、張遼、鄧艾、周瑜、呂蒙、陸遜、陸抗享受此殊榮,入祀武廟。

再往後發展,這八位三國武將後世祭祀情況,似乎除了關張,沒有其它人了。

關帝廟和漢桓侯祠,使關羽和張飛的大名,傳遍中外。

這兄弟倆一比較,後人更賣關羽的帳,所以關帝廟的影響力,超過了漢桓侯祠,也超過了其它三國武將的廟宇。

直到現在,關帝廟依然存在,成爲中華文化的一道風景。

關羽的武勇不消多說,三國時代的萬人敵。陳壽在《三國志》裏有明確記載。

程昱、郭嘉: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

周瑜: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

這些是史書上記載的原話,關羽匹馬刺顏良於萬軍之中,後襄樊之戰,公威震華夏;張飛長坂以二十餘騎,逼退大批曹軍。這些武勇,絕對是三國時代武將中的佼佼者。

隋開皇九年(589年),關帝廟在解州建成,比唐朝的武廟還早,成爲武廟之祖。宋明時曾擴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毀於戰火,經十餘年始修復。

解州關帝廟總面積22萬平方米,共有房舍200多間,分爲正廟和結義園兩部分,是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式道教建築羣和武廟,被譽爲"關廟之祖"、"武廟之冠"。廟內懸掛有康熙御筆"義炳乾坤"、乾隆欽定"神勇"、咸豐御書"萬世人極"、慈禧太后親書"威靈震疊"等匾額,代表建築是"春秋樓"。

這裏有一點要引起注意:關帝廟比《三國演義》出現早

在《三國演義》裏,關羽成了半人半仙的人物,當然有神化成分。但在羅貫中創作《三國演義》時,關羽因爲關帝廟的大量存在,其在三國武將中的名聲,絕對是巨無霸。

那麼,關羽憑什麼得到歷代統治者的青睞呢?

如果沒有歷代統治者的青睞,不可能有那麼多的關帝廟存在。

關鍵在於,關羽身上的這二個特質,得到官方和民間的普遍認可。

這二個特質就是:忠和義

官方需要關羽的"忠",民間需要關羽的"義",關羽在歷史上,的確是忠義無雙的人物。在他遇難後,因爲得到官方和民間的廣泛認可,關羽就成了忠義的化身,被立廟祭祀,香火不斷。

戰亂之際,乞丐、罪犯等低賤人羣躲進關帝廟,會產生極大的安全感。一般情況下,不會有人在關帝廟裏動刀動槍,不能冒犯關爺爺,不能對關爺爺不敬!

關羽的忠,有大量事例佐證。

演義裏有千里走單騎,歷史上關羽的確從曹操那兒逃到了劉備那兒,依然選擇故主,沒有被曹操設置的金錢美女誘惑。這件事,最能體現關羽的忠心。

關羽的義,那就更多了。他年輕時打死惡霸,爲民除害,攤上官司,流浪四方;後與劉備、張飛結義,義氣深重;和底層軍民打成一片,樹立了極高的威信。

可惜關羽錯判形勢, 在沒有蜀漢主力配合的情況下,發動襄樊戰役,結果功虧一簣,被背盟的孫權殺害,遺恨千秋!

就用電視劇《三國演義》的插曲《江上行》結束本文吧,以此表達東疆珠對關羽深深的敬意!

好江風

將這輕舟催送

波翻浪湧

添幾分壯志豪情

龍潭虎穴

何足懼

劍戟叢中久鏖兵

非是俺藐羣雄

一部春秋銘記

義不負心泰山重

忠不顧死何言輕

桃園金蘭誓

弟兄山海盟

早把這七尺身軀青龍偃月

付與蒼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