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道:近日,“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採訪團成員赴南陽市唐河縣,就該縣脫貧攻堅情況進行採訪報道。

  唐河縣是革命老區,是南陽首批3個革命老區縣之一,河南省12個蘇區縣之一,是豫鄂邊省委書記張星江烈士的故鄉;是哲學泰斗馮友蘭的故里,誕生了地質學家馮景蘭、文學家馮沅君等名人賢達。張星江、馮友蘭等人的一生彰顯了唐河人奮鬥不止、勇往直前、奮發圖強的幹事創業精神。正是在這種唐河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一批批貧困羣衆走上了脫貧致富路,一個個特殊貧困個人自強脫貧的事蹟打動和感染着採訪團每個人的心。

  大河屯鎮李灣村村民楊甜:不能說 能幹

大河屯鎮李灣村村民楊甜在洗菜

  7月29日上午,在大河屯鎮李灣村扶貧車間餐廳的廚房裏,該村村民楊甜正在洗菜。今年26歲的楊甜是一名聾啞人,之前在家照顧婆婆和兒子,一家人全靠她丈夫農閒時外出務工掙錢養活。

  瞭解這一情況後,唐河縣財政局駐李灣村“第一書記”李偉和幫扶責任人王奇反覆到楊甜家拉家常,給她講身邊殘疾人勞動致富的例子,並帶她到馬莊寨村盲人李喜柱家中,親身感受李喜柱身殘志堅、樂觀向上挑戰命運的積極生活態度。

  在扶貧幹部的一次走訪中,楊甜主動向扶貧幹部表達了要戰勝自己,出去工作的想法。李灣村黨支部書記劉大坡立即把她的想法彙報給鎮扶貧辦,讓她參加“雨露計劃”短期技能培訓,然後又和扶貧車間——澳騰實業溝通,安排她在車間餐廳幫忙做飯。當上了“工人”的楊甜每天按時上下班,每月有了2000元左右的穩定收入,還能照顧家人,工作起來勁頭十足、盡心盡力,臉上也時常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大河屯鎮馬莊寨村村民李喜柱:用心和手創造幸福世界

馬莊寨村村民李喜柱在修理一輛電動三輪車

  7月29日上午,唐河縣大河屯鎮馬莊寨村村民李喜柱正在家門口修理一輛電動三輪車。和別人不同,李喜柱雙目失明,修車只能跟着“感覺”走。

  李喜柱今年40歲,3歲時患上小兒麻痹症。後來,他雙腿逐漸行走不便,因多次摔跤最後造成視網膜脫落。16歲那年,李喜柱徹底雙目失明。2008年,李喜柱的哥嫂因爲車禍雙雙離世,將小侄女還有80多歲的父母扔給了李喜柱。2015年,他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生活的重創,沒有擊垮李喜柱。他家裏唯一值錢的交通工具就是哥嫂留下的一輛舊摩托車。李喜柱說:“我當時沒事做,也好奇,就每天把不同的零件卸下來,聽一聽、摸一摸,看看摩托車有什麼變化,再根據記憶,一遍遍地將零件組裝好。”

  有一次,鄰村村民推來了一輛發動機有故障的摩托車,對李喜柱說:“你看看能修不?修不好就當廢品賣掉。”李喜柱熬了幾個通宵,反反覆覆拆裝無數次,竟然排除了故障。從此以後,來找李喜柱修理電動車、摩托車的人漸漸多了起來,他的幹勁兒也更足了。修車的時候,他怕螺絲放地上不好找,就把螺絲含在嘴裏。

  李喜柱還通過貧困羣衆技能培訓,進一步學習到了系統的摩托車、電動車修理知識、技術。駐村工作隊充分發揮自己的資源優勢,幫助李喜柱利用到戶增收、糧倉分紅資金購置了充氣泵、萬用表、扳手等修理工具,採購了常用的摩托車、電動車配件。李喜柱依靠維修收入、銷售電動自行車的利潤,再加上當地政府給予的幫扶,在2019年12月光榮脫貧。

  “脫貧不是我的目標,我還想把日子過得更紅火,就像收音機裏聽到的那些殘疾人一樣。”李喜柱笑着說。他現在獲得了一家電動車品牌的代理銷售權,他相信只要不停地努力,生活一定會越做越好。

  大河屯鎮馬莊寨村婦聯主席楊金枝:昔日貧困戶 今朝幫扶人

工作中的楊金枝

  “我現在是村幹部,是扶貧專幹,2018年10月被抽調到鎮扶貧辦參加全鎮的扶貧工作,截至目前,我們村貧困戶還有7戶15人,蒼臺鎮享受貧困戶政策的共有468戶,已脫貧385戶,剩餘83戶沒有正式脫貧,”7月29日,在蒼臺鎮後灣村村部,負責該村扶貧工作,身兼村婦聯主席、鎮扶貧辦工作的楊金枝,向採訪團介紹起了扶貧工作進行情況。

  出生於1989年的楊金枝,現在是後灣村最年輕的村委會幹部。楊金枝1歲多時因發高燒患上小兒麻痹症,腿部落下殘疾,走起路來不太方便。“我2012年嫁到這裏,婆婆突患重病住院,欠了6萬多的外債,當時成了貧困戶。”楊金枝說,“我平時就是到貧困戶家裏走訪,瞭解情況,就和當初扶貧幹部幫助我一樣。”

  2018年,楊金枝一家在該村村委會的幫扶下,還清了債務,光榮脫貧。她還在該村兩委換屆選舉中,被選爲村扶貧專幹。楊金枝曾帶動村內19名貧困戶在該村扶貧車間加工針織衫,引進白參菌種項目,實現家門口就業。

  楊金枝信心十足地向採訪團表示,蒼臺鎮目前沒有脫貧的83戶貧困戶計劃於2020年底全部脫貧,該鎮將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的任務。

(來源:中央廣電總檯國際在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