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年常在醉,算來三萬六千天”,這是元朝官窯瓷器上的詩句,顯示了蒙古宮廷飲酒的豪邁,雖說在此後的朝代中,天天喝大酒的事已經很少見了,但是愛酒的皇帝卻也層出不窮,就拿離我們最近的清代來說,每個皇帝都有他們各自喝酒的故事,而且他們喜歡喝的酒,有不少也流傳至今。

愛配藥酒的雍正

雍正不當皇帝的話,恐怕能是個特別好的藥劑師,在他當王爺的時候,就常與道士往來,酷愛煉丹等神仙方術,而且還特別喜歡配製養生藥酒,清宮裏記載的補益藥酒,比如龜齡酒、松陵太平春、春齡益壽酒、八仙長壽酒、五加皮藥酒、狀元露、黃連露、青梅露、紅毛露、參苓露等,大多都與他有關係。雍正八年的時候,他還特意讓內務府去他的潛邸雍和宮查看當年他配製的藥酒情況,如果沒過保質期,仍舊調入宮內飲用。

世宗在位時,首創了清宮過年明窗開筆的儀式,也就是說過年的時候,大年三十那天皇帝要封筆,休息一天,等正月初一要有個開筆儀式,以示我又上班了,這個儀式所用的就兩樣東西,一管萬年竹枝筆,一杯屠蘇酒。雖說屠蘇酒在古代中原地區就用於新年,像宋代王安石便有“春風送暖入屠蘇”的詩句,但真正把屠蘇酒用於宮廷新年禮儀的則是雍正帝。這屠蘇酒便是地地道道的藥酒,內中含有大黃、桔梗、白朮等多味中草藥,炮製工序複雜,有祛除瘟疫的效果。

獨愛玉泉的乾隆父子

清朝皇帝裏戲最多的一定是乾隆帝,他喜好附庸風雅,生活上的諸多事務,總愛在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情趣中找出說辭。比如他調製的三清茶,以佛手、梅花、松仁爲茶,用雪水沖泡,不僅自己爲其作詩,在重華宮茶宴上,還命羣臣以此聯句,極盡風雅之姿態。茶如此,酒更是如此,乾隆曾命人測量天下名泉的水質,京西玉泉山的水名列前茅,由此定下了皇家每日引用玉泉山水的習慣。

玉泉山

天下第一泉不僅品茶好,而且釀酒也是絕佳,在每年春秋兩季泉水最清的時候,釀造上好的玉泉酒,無論平時用膳,還是宮廷宴饗,玉泉酒毫無例外地都是皇上的首選,到了嘉慶朝,皇帝更是喜愛此酒,在不提倡飲酒的清宮裏,他仍然時常一天半斤、一斤地喝,嘉慶表面上看着溫文爾雅,但就這酒量,也可見是個性情中人。玉泉酒的配比大致是糯米(近120斤)、淮麴(7斤)、豆麴(8斤)、花椒(8錢)、酵母(8兩)、箬竹葉(4兩)、芝麻(4兩),如此出酒96斤,雖然有了配方,但沒有玉泉山的水,所謂釀酒也是白搭。

慈禧太后的蓮花白

到了慈禧太后掌後宮的時候,玉泉酒依舊是清宮中最常用的酒,不僅用於飲饌,而且在做菜時當料酒。不過,每到夏季的時候,一種叫蓮花白的酒又稱爲了慈禧的新寵,常常用於賞賜她的親信大臣。按《清稗類鈔》所載:

瀛臺種荷萬柄,青盤翠蓋,一望無涯。孝欽後每令小閹採其蕊,加藥料,製爲佳釀,名蓮花白。注於瓷器,上蓋黃雲緞袱,以賞親信之臣。其味清醇,玉液瓊漿,不能過也。

也就是說瀛臺附近的花心都讓慈禧派人給揪光了,再配上一些中草藥,專門用於釀造此酒。我記得北京大約在30年前還能見到這款酒,北京葡萄酒廠釀造,大概是49度,後來就漸漸消失了,可惜那會兒我太小,沒嘗過,不知道是個什麼滋味,據說味道濃郁,且有一股清甜的藥酒香,現在一些超市裏賣的蓮花白酒是河南產的,與當年宮裏的蓮花白貌似是沒有什麼關係的。

現在我們還能見到的這些清宮用酒,主要以藥酒居多,還是不是當年的配方以及炮製工藝,就不得而知了,玉泉酒沒有玉泉山的水,恐怕也難再複製,而且本身它當年就不是民用酒。不過要說到蓮花白,上世紀80、90年代,整個社會剛剛從刻板的體制裏走出來,又受到諸多外國新鮮事物的衝擊,企業的改制、關停並轉,致使如此有特色的酒在市面上消失,的確有些可惜了。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