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是历史上最出名的将领之一,“龙城飞将”的名声因唐人王昌龄的那首《出塞》而流传千古。在大家印象中,他英勇善战,屡建奇功,最终却难得一侯之封,让后人发出“李广难封”的感叹和“李蔡(李广的堂弟)为人在中下,却是封侯者”的抱不平。但我们单纯从军事角度看,也能找到李广“难封”却也有合理的原因。

飞将军李广

一是声望名气大,作战实绩少。李广以“勇”闻名,不以“功”闻名。作为将门世家,年少时因“冲陷折关、力格猛兽”,而得到汉文帝的夸赞,认为他如果生在战争年代“万户侯岂足道哉”。但到汉武帝汉匈战争期间,李广的战绩却始终很少,甚至多是败绩。公元前129年,李广率军一万出雁门反击匈奴,全军覆没,自己被俘,后夺马逃回。公元前123年,李广随卫青从定襄出塞作战,这一战很多将领因功封侯,但李广却寸功未建。公元前120年,李广从右北平出塞作战,因支援部队延误期限,几乎全军覆没,但也杀伤不少敌军,功过相抵,没有封赏。公元前119年,汉匈漠北决战,李广的最后一些机会,但因多次失败,失去武帝信任,被临时改去右翼,结果迷路。

汉匈战争

二是战斗素质出众,战役能力匮乏。李广的诸多过人表现均是其个人战斗素质,但对打仗来说最重要的是将帅的组织指挥能力,而不是自己鹤立鸡群而又缺乏推广性的个人表现。李广骑射过人,在小战斗中表现十分出众。但在大战中,个人的骑射素质难以左右战局。而过人的个人素质,也滋长了李广的自负与轻敌心理,但低下的战役指挥能力,使其判断往往有误,导致他屡战屡败。司马迁曾记载:李广组织部队的弓箭手射箭,必须要等到“数十步”距离以内一定能射中敌人时才会命令放箭,结果导致屡丧先机而战败。李广可以做一个出众的百夫长、总教头,却并非一个优秀合格的将帅。可以说,小材大用,是他的悲剧根源。

弓箭手射箭

三是过分感情带兵,缺乏法纪严军。《史记》记述李广时,也记述了与他齐名的程不识,并对他们二人的带兵方式进行了比较。李广行军没有严格队列,驻扎也不进行事先部署,人人自便,只远远地部署哨兵和侦察兵,营区内也不设固定哨和移动哨,但他爱兵如子,凡事身先士卒,有士兵未喝水,自己则不喝一口,有士兵没吃饭,自己也一口不吃。因此,士兵作战勇猛,肯与他同生共死。而程不识则各项要求均按部就班,各项制度严格落实,官兵虽然不能像李广军队那样轻松,但却也极少战败。司马光曾有评价:像程不识那样,即使不能建功,也不会战败;但像李广那样,却很少没有不败亡的。原因无他,完全凭感情带兵,固然能得到士兵之心,但只有严格的纪律才是胜战最有力的保障,才是对一支军队真正的负责。

“李广难封”,乍听颇有不公之处。但细究之下,却也合情合理,这对我们的当今的军队建设仍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