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個重點城市半年報出爐:22城GDP增速轉正 新一線表現搶眼

目前,全國多數城市已公佈2020年上半年主要經濟指標。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根據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名單共39個作爲重點城市展開調查。截至8月2日,除呼和浩特、烏魯木齊、西寧、拉薩缺少必要數據外,共統計到35個重點城市上半年的地區生產總值和其同比增速。

數據顯示,從半年GDP同比增速看,西安、南寧、長沙、南京、蘭州城市名列前茅。一線城市“北上廣深”依然在GDP總量上依然位列前四,但經濟恢復速度緩慢。同時,新一線城市則展現出強大的經濟韌性。

專家認爲,上半年,西安、南京等城市憑藉着新動能的助推快速發展,合肥、蘇州等新一線城市避免了傳統一線城市的負面因素從而能較快恢復經濟。下半年,上半年發展緩慢的消費主導型城市將獲得較快恢復,“新基建”會是未來地方發展的重要策略。

20市跑出半年GDP正增速,新動能助推多市發展

按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統計,今年上半年,35個重點城市中有20個城市GDP增速爲正,23個城市GDP超過上半年全國平均水平。以半年GDP增速排名,前10的城市分別是西安、南寧、長沙、南京、蘭州、杭州、貴陽、長春、福州、重慶。

疫情期間,我國動能轉換持續加快,新興經濟在上半年逆勢增長,其創造出的新動能爲多地的經濟回升作出積極貢獻。其中,GDP增速名列前茅的西安、南寧、長沙、南京等城市都在上半年經濟運行報告中提到了當地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力。

作爲上半年GDP增速排名第一的西安市,據西安市發改委介紹,上半年西安高技術產業、限上企業網上零售額等均實現了高位增長。特別是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保持43.1%的高速增長。在多個重大高技術項目帶動下,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實現94.4%的增長,帶動工業投資增長42.1%。

南京市在上半年的經濟發展上也有搶眼表現,其一季度GDP增速爲1.65%,成爲35個城市中唯一個在一季度保持GDP正增速的城市。從半年情況看,南京市GDP增速排名位列前5,半年GDP總量排名位前10。

“整個上半年來看,南京經濟結構轉型優化、創新優勢逐漸積累、新的增長點不斷湧現,成爲優異經濟表現的基礎。” 中信證券高級宏觀分析師程強告訴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南京作爲江蘇省省會,近年來受益於長三角一體化區域協同發展,高科技產業、生產性服務業加速聚集,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增加。

在程強看來,上半年,南京市在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軌道交通等行業增加值分別增長49.8%、33.4%、22.5%、36.1%;網上商店零售增長36.3%;臺積電南京廠產值增長近一倍;中興通訊、LG動力電池等百億級項目相繼投產。這些亮點都對南京市經濟發展形成了強勁拉動。

新一線城市展現經濟韌性

對比上半年GDP增速較一季度數據回升的情況,GDP增速回升最快的10個城市分別是武漢、合肥、蘇州、長春、瀋陽、鄭州、重慶、青島、蘭州、東莞,新一線城市佔據六席,展現出強大的經濟韌性。

相比之下,“北上廣深”四大傳統一線城市雖然在GDP總量上依然位列前四,但在上半年的GDP增速以及經濟回升情況都不甚理想。上半年,“北上廣深”的GDP增速分別僅爲-3.2%、-2.6%、-2.7%、0.1%。

程強認爲,從全國上半年的情況看,消費佔比高、人口基數大的大城市經濟增速較低,比如上海市爲-2.6%、北京爲-3.2%、廣州爲-2.7%、天津爲-3.9%,可能的原因在於這些大城市生活性服務業、居民消費對經濟的貢獻更大,而上半年受制於疫情防控以及社交距離的限制,消費的復甦成爲需求側最慢的變量。

“上半年經濟的主要矛盾還是疫情的衝擊以及疫後的經濟恢復節奏分化。從這個角度看,傳統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GDP增速的差異主要源自於傳統一線城市受疫情影響更大。”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陶金向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表示,首先,北上廣深等傳統一線城市集聚了大量服務業,而他們遭受的疫情衝擊也相較於工業更深遠。第二,由於服務業集聚,大城市的經濟更依賴於消費,而疫情之後的消費復甦不像工業部門那樣能夠直接得益於各類逆週期政策,缺乏政策抓手,因而速度較慢。第三,傳統一線城市擁有更多外來人口,疫情導致的外來人口無法返工問題更嚴重,影響也更大,同時這些人員所對應的城市消費需求也消失。

陶金表示,對於傳統一線城市的三個負面因素,新一線城市所受影響都較小。一是中西部有些新一線城市近幾年承接了東部地區的產業轉移,工業規模擴張,“享受”到了本輪工業的快速復甦。二是新一線城市的外來人口比例相對較小,疫情導致的人員無法返工問題能夠得到較早、較好的解決。三是部分新一線城市發揮了各自的產業特色,在工業製造業、互聯網經濟等領域發力,緩解了社交隔離措施對其服務業的衝擊。

下半年或將消費復甦,“新基建”是未來策略重點

多位專家認爲,下半年的消費復甦將帶動上半年增速較慢的消費型主導城市。

陶金預測,隨着疫情逐步得到了總體控制,全國經濟很可能在三季度進一步恢復,並逐漸迴歸常態化的增長。其中,上半年增速相對較慢的城市也會在下半年呈現更快的經濟恢復。其中一個重要的邏輯在於以服務業復甦爲主導的消費復甦很可能會在下半年逐步開啓,在這樣的結構化復甦態勢下,東部地區的相關城市更受益。同時,由於基建投資在下半年依然十分重要,因此中西部地區經濟未來不乏增長動力。

“展開下半年,消費主導型大城市可能會出現比較明顯的經濟回補,因爲隨着消費場景的迴歸居民消費支出也會出現恢復性和補償性增長。”程強表示,在全國範圍內逆週期政策的持續發力下,所有城市都會呈現逐月逐季改善的態勢。

“下半年,‘兩新一重’必然是各地區發展的重點。”財政部專家庫專家、360企業安全投資總監唐川對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說,同時,充分引導新興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發展,促進消費也會是重點城市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方向。所以,下半亮點可期。初步預計,會有更多以重點城市爲核心的跨市、跨省重大工程落地,同時在新基建的支持下,也會有更多的“互聯網+”工程落地。

在唐川看來,與傳統基建不同,新基建項目單體投資規模較小,大致以10億以下投資體量的項目居多,數十億投資體量的項目極少,所以新基建的經濟任務不在快速拉動地方GDP,而是重在與各類產業協同配合,以新的服務幫助企業提升生產效率,進而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模式向着高質量層級飛躍。故而,地方選擇重點發展新基建的經濟策略,可以說是對新時代經濟局勢的正確判斷。可以預見,新基建發展走在前列的地區將會在“十四五”時期收穫更爲穩定、持續的產業導入和經濟增長。

實習生萬芮霖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