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視導讀:如今的B站依然熱愛年輕觀衆,但在隱藏“年輕人限定”標籤方面也從未停止腳步。

作者:九元

編輯:青梧、王冊

不只是B站入門指南

《花樣實習生》是一檔由蔡明、呂良偉、韓喬生三位老師以實習生身份接觸Z時代(即95後年輕人)職場生活的真人秀。三位老師中最年輕的是59歲的蔡明,高齡實習生與95後年輕人橫跨40年左右的代際溝通問題給節目增添不少看點。

這種大齡實習生的設定與美國電影《實習生》中的情節有異曲同工之妙:年近70歲的主人公Ben不甘心就這樣淪爲普通退休老人中的一員,毅然決定再次進入職場,跟在一位年輕女上司身後做實習生。本在女上司的幫助下學習年輕人的新知識,女上司也在Ben豐富的生活經歷和睿智的談吐中找回自信的自己。

影片上映之後,很多網友評價說:“在這裏找到了和長輩交流溝通的新方式”。其實從芒果臺《我纔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主打的媽系閨蜜大獲好評,到《三十而立》網友爲王漫妮和母親的“交鋒”而備受感觸,都可以看出年輕人同樣希望與長輩的關係更加密切。因此減少甚至破除代際溝通間的壁壘其實是兩代人共同的心願。

但是影片中的高齡實習生在現實生活中很難見到,兩代人彼此學習互相進步的也不過是影片傳遞出來的“理想主義”畫面,真正能付諸實踐的點不多。

B站此次拍攝《花樣實習生》,從節目表面來看是對電影人物的一次場景重塑,但是看過這檔節目後會發現,B站也並非是簡單的將電影設定復刻到綜藝節目當中。

早在3個月前,B站推出的演講視頻《後浪》就有爲兩代人尋求破解之道的想法,但是視頻發出後卻被許多年輕人吐槽“爹味兒”十足。雖然《後浪》所表達的內容無不是對當下年輕人的肯定與讚美,但是這段溢美之詞卻並沒有在它所讚美的羣體中收穫認同與稱讚。

從《後浪》所引發巨大爭議不難發現,在兩個不同年齡層之間存在很深的代際壁壘,想要突破這個代際壁壘搭建起可以進行溝通的橋樑,就像是從2G跨越到5G,中間所需要的不僅僅是基礎設施的升級,更重要的是思想觀念更新。

《花樣實習生》中有一段情節是蔡明對宅舞區的一位UP主提出舞臺修改意見,擁有28年春晚舞臺經驗的蔡明非常精準的指出表演中所存在的問題,並給出可行性修改建議,UP主最後也採納了蔡明的修改意見,這段畫面全程飄滿“專業”的彈幕。

可是就在UP主離開後,負責對接UP主的B站工作人員卻跟蔡明指出了剛纔在跟對方溝通過程中的說法方式太過於像是一個長輩在說教,不像同齡人之間應有的平等探討模式,剛與UP結束愉快對話的蔡明聽到負責人這麼說後卻十分委屈的說道:“我這是爲她好。”

其實無論是《後浪》裏的何冰還是《花樣實習生》裏的蔡明,可以發現這一代人對於融入年輕人的世界並不是十分抵抗,相反還抱以極大的積極性和熱情,但是橫亙在兩代人之間的溝通模式壁壘,總是讓他們經常陷入“道士進廟”的尷尬境遇。

這時候就需要有人在他們身邊提醒他們“打開方式”發生錯誤。

B站的對外印象中,“年輕人最喜愛的App”是很多人對於平臺的第一認識,但是從局座到戴建業這些大齡UP主在B站上的走紅,可這個平臺上的年輕網友對於年齡層包容性也可見一斑。

現在回過頭再來看,《後浪》的不被理解和爸媽想要了解年輕人但沒能找到年輕人感興趣的點是一個原理。兩個年齡圈層如何做到互相融合、互相理解或許也是節目弱化年齡標籤之外想表達的更深一層的含義。

電影《實習生》中,主人公Ben對新生事物的追求,也體現出老年人對新文化的求知慾,如何讓年輕人理解老年人不想被時代拋棄的這種慾望或許就是節目想要做到的一種人文關懷。

就《花樣實習生》已播內容而言,節目中能引年輕人發笑的沙雕內容比例不大,佔時更多的是對三位老師具體表現的鋪陳直敘,以及對一些彈幕詞彙的理解、B站發展歷史的介紹等等,這些讓老師們大費腦筋的“挑戰”對於年輕人而言,幾乎就像喫飯喝水一樣簡單。但是三位老師幾近笨拙的去挑戰B站各項工作的畫面,似乎每個人都能從中都看到自己家裏努力學使用智能手機的長輩們的身影。

“去”年輕化有必要,但仍需謹慎

雖然“年輕人最喜歡的App”是B站出圈道路上最重要的一大品牌特色,但是對於一家已經走過11年的互聯網公司,已經走到了需要“轉型”的關鍵階段。起初,年輕化的標籤是B站最好的廣告牌,是將自身標籤由ACG轉向全部流行時尚的重要標語,但隨着年輕用戶的增加、市場飽和度的進一步提升,年輕受衆的增幅漸漸不足以滿足B站對用戶量的需求。

而解決這一現象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再次從年齡出發,通過不斷拓展其他年齡層次的用戶,並將原有標籤概念模糊化來獲得更多的用戶。

不管是實習生年齡還是環節設定,B站都通過《花樣實習生》表達了希望可以吸納更多年齡受衆的想法。當然,這不是B站第一次爲“去”年輕化做出的努力。之前,B站就在首頁推薦內容增設ACG區之外的其他板塊,引進多元化的UP主。

淡化年輕標籤是B站拓展之路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但熱衷平臺多元化的不只有B站一家,西瓜視頻就是其中之一。同類型平臺之間在競爭的同時,最需要注意的還是內容同質化的問題。

到目前爲止,西瓜視頻和B站之間的流量爭奪已經從最初的視頻模仿、模式雷同轉戰到頭部KOL之爭。兩大平臺對獨家優質內容的重視與日俱增的現象,也恰恰顯露出個人特色在框架相似時的重要之處。

因此就算要減輕年輕化給B站帶來的外界對於平臺用戶年齡層定位,年輕化的關鍵詞依然不能被完全拋棄,畢竟這可能會成爲B站完全實現多元化後的平臺特點之一。

但在今年1月份,B站入選的百大UP主中,生活區UP主足足有34位,而動漫區的UP主數量只有生活區的零頭。

就算B站自身沒有削弱原始ACG區的打算,生活區和其他類型區域在B站的崛起還是或多或少的影響到ACG區的分流。

隨之而來的老用戶選擇成了一種不確定因素,在B站大刀闊斧的改革之下,固然有老用戶堅定不移地陪在B站身邊,但也難免有老用戶因爲ACG區的失真而失望,離開並去尋找新的年輕化土壤。這對新生平臺的發展而言是一個機會,對於B站來說卻不是一個太好的消息。

兩種人羣的人數佔比雖暫不可知,就目前而言,去年輕化戰略方針雖然對B站的衝擊目前來說不算太顯著,但是這些可能出現的變故卻仍不能不被考慮進去。

年輕人在消費者中佔了很大比例,中老年人的市場同樣不可小覷。依靠“年輕”標籤C位出道的B站,也到了要“隱藏”年輕化標籤的時候。《花樣實習生》不是B站摘掉標籤的第一個舉措,也不會是最後一個。未來,如何在新入局“萌新”與平臺原住民之間找到平衡點,或許比擴張吸納新用戶更令B站“頭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