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長江在此拐了一個90度的彎,武漢最險段是怎麼戰勝3輪洪水的?)

長江在這裏拐了一個近90度的彎

堤岸迎流頂衝,水流十分湍急

武漢市江夏區 和咸寧市嘉魚縣交界處
是長江流域的著名險段 ——四邑公堤居字號險段
今年汛期,三輪洪水俯首東去
四邑公堤江夏段
堤外江水奔流拍岸
堤內百姓生活如常
沒有出現一起大的險情

長江在此拐了一個90度的彎,武漢最險段是怎麼戰勝3輪洪水的?

江夏區長江干堤居字號險段,急轉90度的江水緊貼大堤高速奔流。記者李永剛攝

8月2日,武漢市氣象臺發佈高溫橙色預警信號,預計武漢大部最高氣溫將達37℃以上。

當日中午時分,長江干堤四邑公堤居字號險段,火辣辣的陽光直射下來,包裹嚴實、腳踩厚重套鞋的4名巡堤人員,手持鐵鉤、竹竿,不時往草叢裏戳一戳。一輪巡堤出發不到100米,4人的後背就已溼透,脖子和臉上滲出豆大的汗珠。

長江在此拐了一個90度的彎,武漢最險段是怎麼戰勝3輪洪水的?

江夏區長江干堤居字號險段,值守人員頂着烈日在堤內護坡上巡查。記者李永剛攝

堤外

迎流頂衝,就像開車拐彎時猛打方向盤

7月11日,來自武漢市水務科學研究院的孟仲華作爲技術支撐,進駐江夏區河道堤防管理總段。 在他看來,17.5公里長的四邑公堤江夏段集中了致富險段、譚家窯險段、紅燈險段、中灣險段、居字號險段、雙窯險段等六大險段,是長江干堤武漢段最險的一段,險段比例高達70%。

長江在此拐了一個90度的彎,武漢最險段是怎麼戰勝3輪洪水的?

孟仲華說:“六大險段中,居字號險段最險。

居字號險段是迎流頂衝的地方,就像開車一樣,拐彎時猛打方向盤,那個力氣是很大的。

史料記載,四邑公堤始築於北宋政和年間。當時,嘉魚知縣唐均見長江“南岸漸淤高厚”,即向朝廷請款並召集嘉魚、江夏、咸寧、蒲圻四縣民衆,在馬鞍山南麓修築江堤。後來,江堤不斷延伸,保護四縣利益,被稱爲“四邑公堤”。

長江在此拐了一個90度的彎,武漢最險段是怎麼戰勝3輪洪水的?

江夏區長江干堤居字號險段,江水緊貼大堤高速奔流。記者李永剛攝
7月31日下午5時,四邑公堤居字號險段水位28.92米。江夏區河道堤防管理總段綜合業務科負責人呂強勝的聲音幾乎淹沒在江流與堤岸的撞擊聲中:“這裏是僅憑耳朵聽就知道是險段的地方。”
站在四邑公堤居字號險段,江水拍岸如戰鼓擂動清晰可聞。“那裏就是1998年潰堤的簰洲灣。”呂強勝指向上游方向的洲灘,長江日報記者透過護浪林看去,距離有兩三公里。
呂強勝曾參與1998年抗洪。他說,22年前的四邑公堤只有6至8米寬,堤外的護坡都是草,浪打上來帶着泥。
1998年以後,四邑公堤得到全面整治。

呂強勝見證了堤防的加高培厚、堤基防滲、護坡護岸、植樹種草。

“如今,四邑公堤防洪能力得到極大提升。”

長江在此拐了一個90度的彎,武漢最險段是怎麼戰勝3輪洪水的?

江夏區長江干堤居字號險段。記者李永剛攝
今年7月12日晚11時,長江武漢關迎來歷史第四高的洪峯水位28.77米。此時,居字號險段水位29.41米。“當時,我就在堤上,水位很高,水流很急。”呂強勝指 着六棱塊石鋪就的護坡說,“現在,四邑公堤最窄的地方也有12米至13米,最寬的地方在居字號險段,有41米。堤防不僅‘長胖’了,而且經過水下拋石護岸,變得更加堅固,堤頂高度也升至32.5米至32.8米。再度抵禦洪水,我們有信心、有能力。”

堤上

聞汛而動,值守一線築牢“紅色堡壘”

8月2日下午1時55分,值守隊員徐鵬走出居字號險段3號哨棚。穿上套鞋、戴上草帽、拿起鉤子,他再猛灌了兩口水朝堤腳走去,開始新一輪巡防。“雨天不破晴天破,漲水不破退水破,大意不得。”徐鵬告訴記者,“現在,江水每天都以十幾釐米的幅度下降,更易產生脫坡、崩岸等險情。我們巡堤更要小心、仔細。”

長江在此拐了一個90度的彎,武漢最險段是怎麼戰勝3輪洪水的?

江夏區長江干堤居字號險段,裝滿河道的長江水在此急轉90度。記者李永剛攝
“這羣年輕人來自江夏區城管局,平均年齡26歲。”呂強勝說,“值守險段,區裏派出了精兵強將。”
7月10日,江夏區長江干堤防汛指揮部把區城管局防汛人員從金口護鎮堤選派至四邑公堤,駐守居字號險段。這支由92人組成、平均年齡26歲的隊伍被寄予厚望,最險的堤段配備最年輕的力量。
“我們把防汛戰場當成檢驗黨性的考場,領導幹部靠前指揮,迅速進入戰時狀態。我們一來就組建了臨時黨支部,並開展支部主題黨日活動。”臨時黨支部副書記王波告訴記者,臨時黨支部設置在居字號險段3號哨棚,現有22名黨員,20多天值守期間組織召開了3次支委會,傳達防汛指揮部精神,壓緊壓實防汛責任。
“越是困難的時候,越需要黨員帶頭。”王波說,“2.8公里長的居字號險段共有4處值守點。值守人員每8個小時換一班,每班8人值守。
每班都有一名黨員幹部帶隊巡查,發現險情及時上報。”

長江在此拐了一個90度的彎,武漢最險段是怎麼戰勝3輪洪水的?

值守人員頂着烈日在堤內平臺上巡查。記者李永剛攝
今年梅雨季來得早、去得晚,雨水頻頻光臨,位於堤腳的平臺幹了溼、溼了幹,可有一處總不見幹。2號值守點帶班黨員張振濤巡堤時發現這一現象,“既然來到堤上,就要對大堤負責,不能放過任何一個可疑點”。他赤腳試了試,平臺鬆軟鬆軟的。擔心出現險情,他和同事堅持在這裏守了一晚。直到第二天按照技術人員的建議現場開鑿出Y形引水溝,水流汩汩而出,張振濤才鬆了一口氣。
“汛情就是‘集結號’,險情就是‘衝鋒號’,我是黨員我帶頭。”王波告訴記者,“在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引領下,所有值守隊員形成了共識——要打贏這場防汛大戰,必須擁有高度責任感,嚴上加嚴、細上加細、慎之又慎。”

堤內

唱歌跳舞,村民安居樂業生活如常

傍晚,在江面高度懸於頭頂約2米的江夏區金口街長江村,村民們像往常一樣在廣場上唱歌跳舞。村支書陳定發從村頭走到村尾,叮囑大夥兒不要上堤。

長江在此拐了一個90度的彎,武漢最險段是怎麼戰勝3輪洪水的?

江夏區長江干堤居字號險段,大堤上旌旗獵獵。記者李永剛攝
因江得名的長江村位於四邑公堤致富險段附近,陳定發的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兒。1998年,陳定發參加了抗洪,負責開船運送搶險物資、查險和救援。
對比1998年,人防、物防的能力今非昔比。今年58歲的陳定發告訴記者,以前巡堤,就是人加電棒;現在巡堤,除了雨衣、套鞋、反光背心外,還有鐵鏟、鐵鉤等工具。“晚上就更不一樣了。以前,只在險工涵閘的地方設置馬燈,守堤的人坐在堤腳,每隔10米一個,誰都看不清誰;現在,燈火通明,老遠就能看到哨棚亮起的光。”
“1998年以後,我看着四邑公堤一步步從弱小到壯實。”陳定發說,以前每年汛期,只要洪水稍微大一點,當地老百姓就開始拾掇包袱,準備隨時撤離。 現在眼見着堤防變得堅固,防汛人員一批一批地上堤,老百姓安心了許多。
“以前,抗洪全靠堵;現在,有計劃、有準備地提前給洪水讓路,將損失減至最小。”陳定發說,今年洪水來得大,村裏位於沿江垸行洪區的3戶人家共15人全部被轉移了出來。袁山一家六口住進了村裏安置點。“我們搬過來20多天,村裏送來了米、油、風油精等物資。”袁山說,“我家房子位於村子邊緣最靠近江邊的區域。

現在的安置條件比過去好很多,年輕人繼續忙碌,老人和小孩在家中消暑,全村一派和諧。”

長江日報出品 記者:吳冬三 黃師師 胡維瓊 通訊員:廖宇智 吳光文 製圖:文字|李玉瑩  製作|趙健 校對|熊琳琳 編輯:費吟梅 校對:劉永傑

相關推薦
  • 颱風“黑格比”進入長江下游 人船撤離列車停運
  • 這是一場事關所有人的洪水
  • 權威圖解來了!看2020年長江第1、2、3號洪水如何調度?
netease 本文來源:長江日報 責任編輯:於正心_NB1580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