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裏是風子紅的旅行專欄,歡迎關注,一起探討旅行與生活。

我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衆多,苗族可以說是西南地區一個很龐大的民族,歷史底蘊深厚,苗族的服飾、歌舞、聲樂、飲食、習俗等等,都是遊客們喜聞樂見,並充滿嚮往的。在龐大的苗族村落,有一種樂器,可以說是苗族人特別喜愛的古老樂器,這次來到苗寨,就趕上了一場蘆笙會,欣賞了一番苗族的蘆笙舞。

來過黔東南地區的朋友一定見過蘆笙,它其實是西南地區苗、瑤、侗等民族的簧管樂器,逢年過節,他們都要舉行各式各樣、豐富多彩的蘆笙會,吹起蘆笙跳起舞,慶祝自己的民族節日。 而苗族的蘆笙歷史更是淵遠流長,我們說蘆笙是苗族歷史文化發展的見證之一一點都不爲過。根據歷史考古發現,其實蘆笙是源於古代苗族先民,由於苗族歷史上的不斷遷徙而形成了蘆笙的文化體系,並在苗文化中佔了主導地位。

我們這次來到的苗族村寨,位於貴州黔東南的朗德鎮的南猛村,這是一個典型的黔東南苗族村落,沿山而居,依山傍水,古樹參天,村境內有望豐河繞東而過。行走在村子裏可以看到,苗族傳統樣式的吊腳木樓比比皆是,在叢叢翠竹點綴和高大古楓、杉木、香 樟的映襯下,顯得環境清幽,古樸典雅,吊腳樓與這山水、農田形成一幅美麗的山水田園風景畫。

南猛村在黔東南的蘆笙文化中可是佔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素有“蘆笙舞之鄉”的美稱,一般我們看到吹蘆笙的多是男人,但是在南猛村,這裏的女人也能吹蘆笙跳蘆笙舞,是一個女子也能吹笙狂舞的村莊。而且村子爲了蘆笙文化的傳承,還專門培養村裏的孩子們學習吹蘆笙跳蘆笙舞,我們當天去的時候,穿着整齊的男孩女孩也拿起蘆笙爲我們表演,那個認真勁,蘆笙文化後繼有人啦。

走進南猛村,他們的蘆笙場坐落在上寨寨中,蘆笙場上用鵝卵石鋪砌而成,鋪成一個大大的銅鼓圈,每每逢年過節,男人便在這蘆笙場上吹響蘆笙,女人則穿上盛裝,在這場上跳起蘆笙舞。當然現在有遊客團體的時候,村民也會換上節日盛裝爲大家表演着傳統蘆笙舞。

南猛村的村民男女老少,個個都是能歌善舞,並且酷愛蘆笙吹奏藝術的,尤擅高難度的蘆笙舞蹈,都是從十一二歲的孩子開始培養學習的。一般南猛村的蘆笙曲調有50多種,蘆笙舞的尋常跳法有30多種,更有難度大且動作頻率高的“滾山珠”、“老虎戲豬”、“猴子掰包穀”、“溪邊水車天天轉”、“雙人交換吹同跳”等地方色彩濃郁的民間蘆笙舞技藝。

如今,名聲遠揚的南猛村正吸引着越來越多的遊客慕名而來,感受這裏的苗族文化同時,還能欣賞這裏的蘆笙舞表演。這不僅爲村民增加了生活收入,更能將蘆笙這個傳統藝術傳承下去並且發揚光大,如果有機會去黔東南旅遊的話,可以走進南猛村,現場感受一番蘆笙舞的魅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