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从三国曹丕建立魏国开始,到东晋在动荡中灭亡,这一段历史显然不是太平盛世的景象。国家的动荡不安和经济萧条、政治的腐朽深切的影响着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文学也是如此。魏晋时期的文学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寒门学子的鸣不平和文学家族的出现。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一个现象呢?是多方面原因的结果。

首先就是政治上的专制隔断了寒门学子的进仕之路。世家大族的传统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形成规模,这些人世世代代都是公卿贵族,又广纳贤才,经营门生,势力和影响都很大,在政治上经济上都占据着有利地位。这样一群世家大族在曹操时期被打压和抑制了一些,毕竟曹操也是一个专政的人。但是到了魏晋时期,这种风气又重新兴,起政治上的通路重新被打通。

曹丕称帝建魏,大刀阔斧的改革中有一项制度对当时的官府以及对后世的影响都非常大,那就是九品中正制度。这个制度大家都不陌生,简单来说就是选官看家世背景,需要有权有势的人举荐,虽说保留了公共意见和群众舆论,但是那些势力庞大的世家大族们的盘根错枝的权力网络,又怎会让官职落入外人手里。于是这就形成了典型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政治局面。

面对这样黑暗的政治内幕,那些出生寒门的士子们毫无办法,内心的愤恨不平,他们只能把抱负和埋怨愤怒寄托于文学,于是就有了大量的寒士鸣不平的呐喊和渴望改变地位渴望得到重用的呼声。

门阀制度的出现阻碍了寒士的升官道路,但在令一个方面却促成了文学家族的大量产生。文学家族即文学集团,是那些门阀贵族们广纳贤才、养士之风兴盛的结果。在魏晋时期,有许多文学家族尤为引人注目,比如我们熟知的三曹,即曹操、曹丕、曹植。他们在政治上得势,又好风雅文学,于是集聚在他们身边的贤才颇多,形成独具风格的建安风骨。另外还有曹魏后期的竹林七贤等等。这些人在政治的影响下写下了许多后世传唱的经典作品,开启了魏晋时期独特的文学风格。

除了门阀制度文学家族,还有一个方面值得注意,那就是对宗族和伦理观念的强调。这也是对重视门第的一个表现。这样的一些作品多出于一些世家大族,作品的内容多是歌颂先祖和弘扬家风,是他们对世家地位维护和振兴的愿望。这样一些作品也是构成魏晋文学独特风貌的部分,完善了对魏晋政治观念,宗族伦理观念的一个展示和丰富。

魏晋时期二百年的历史长河流逝,我们回首看只能看到在这历史长河中或淹没或挣扎的众多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事件,从中窥见他们的命运和走向。分析整个朝代的政治变化,引发的文学和观念的改变,领略其中的文化内涵,丰富当代人的涵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