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記得一位學者曾經說過:世界歷史中,最注重教育的民族只有兩個,一個是華夏民族,另一個就是猶太民族。

災難不代表毀滅

上面這句話並非是妄下雌黃,中國注重教育很早就有,特別是隋朝科舉制度,讓中國的教育更加的平民化,這個制度讓窮苦百姓有了希望和盼頭,只要認真努力的學習,就可以通過考試博取功名,從此走上人生巔峯。

而猶太人的教育理念卻很單純,爲的只是建立子女的自尊和自信心,並且要學會延遲滿足以及善於學習等,說的明白一些,就是要讓孩子有一個全面且優秀的個人素質。

其實這支善於教育的民族來自亞伯拉罕,曾經經過了多次變革,特別是公元1世紀,羅馬大軍擊敗了猶太民族所建立的國家,燒燬了他們的聖殿,無奈之下,他們開始流落他鄉生活。

此後他們來到了世界各地,和各地的人民進行同化,但他們有着非常執着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理念,不僅堅持使用自己的文字、發揚宗教精神,還依舊保持着民族獨立性。

在此後的發展中,雖然猶太人經歷了幾次毀滅性的災難,但他們依靠民族的凝聚力,在1948年再次建立了屬於他們自己的國家。

與此同時,猶太人依靠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在歷史上留下了太多耀眼的名人,他們活躍在各個領域,有的在科學,有的在醫學,還有的在商業。

“賣豆子”

特別是在商業領域的發展,猶太人的貢獻有目共睹。有意思的是,一些具有富人思維的猶太人,總喜歡給子女講述一個“賣豆子”的故事,也正是這個看似簡單的故事,影響着一代代猶太人的命運,這個故事的大概內容如下:

豆子雖然很普通,但卻最好賣。

如果因爲自己很笨賣不出去,那麼就把它們都帶回家,然後培養成豆芽後再去賣。

如果你蠢到豆芽也賣不掉的話,那乾脆帶回家讓他們長成豆苗再去賣吧。

然而這次你還是失敗的話,還可以把它們做成盆景來銷售。

如果盆景銷售也不行,那麼就把它們深埋在土裏吧,只要等待一段時間,原來的豆子就可以成倍的增長,然後從零售改爲批發,或者把它們磨成豆漿供應給餐飲店。

故事到這裏其實並沒有結束,因爲豆子的用途遠遠不止這些,只要思維足夠開闊,這個故事可以一直講下去。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故事,卻有着一套複雜的理論思維,那麼當你看到這個有趣的小故事時,你讀懂了多少呢?讀懂它又將給自己帶來怎樣的變化呢?

對於這個故事,許多人都試圖去解釋其中的奧祕,其中就有以下幾條比較有說服力的解釋。

一,昨天、今天、明天。

昨天豆子賣不掉已經成爲了事實,那麼不要煩惱,煩惱只會讓人失去正確判斷的能力,長此以往就會成爲習慣,這絕對是災難性的。

今天正在進行之中,而且使用了新的方法進行銷售,雖然新的方法有很多不穩定性,但不必煩惱,大不了再想一個辦法。

明天其實還沒有來到,即便明天的情況可能更糟糕,那也是明天的事情,做好今天的事情纔是最爲重要的,說不定今天的某個舉動會化解了明天的危機呢?

所以總結之後,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快樂纔有可能帶來成功和機會,而煩惱只會讓自己越來越糟糕。

二,執着最可貴,但也最可怕。

如今的社會最爲缺乏的就是可貴的執着精神,不論是在學習、工作、婚姻,人們往往都表現的浮躁,不能冷靜執着的去面對和選擇。

比如許多家長認爲子女不是學習的材料,就乾脆讓其退學。

還有些人總喜歡跳槽,最終也不知道自己適合哪種職業。

另外還有婚姻,燈紅酒綠的世界,總能牽動人們的心,從而不願意執着的把家庭關係處理好。

所以,如果執着的把一件事情做好,那麼你的人生不會差。

但執着也是可怕的,這種可怕就在於不懂變通,單一無趣的執着,在面對發展和困難的時候,這種不求改變的執着只會讓事態不受控制。

所以想要把事情做好,執着是必不可少的,但也要講究方式方法,就像這個故事一樣,只要尋找到合適的商機,成功是早晚的事情。

三,你就是豆子。

其實豆子就是我們自己,在漫長的成長過程中,機遇一直伴隨着我們,而我們也在抓住和錯失中逐漸的蛻變,但只要努力不服輸,成功也是早晚的事情。

所以人千萬不要在受到挫折和困難的時候而選擇放棄和貶低自己,懂得改變思維,發展自己,才能讓自己蛻變,最終變成你想要成爲的樣子。

以上的解釋,只是最具代表性的三種,還有許多的解釋和看法,這裏就不再闡述,不過我們可以通過這些觀點看出,猶太人在歷史的發展中,總結出了屬於自己的一套理論,也是他們對生活熱愛的一種表現,即便是遭遇了幾乎要被滅族的危險,他們依然可以成爲一顆“豆子”。

小結

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故事,卻可以分析出這麼多的道理,而這些道理成爲了猶太人一代代傳承的真理,所以說,他們的成功並非偶然,只要我們能夠讀懂,相信那些覺得自己很平凡的人,也可以變得不平凡。

參考資料:《塔木德》、《猶太人智慧書》、《歐洲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