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5月15日,美國商務部發布了針對華爲華爲實體清單的最新一波禁令。在新禁令裏,除了延長美國企業對華爲出售的臨時許可外,還聲明要全面限制華爲採用美國軟件與技術生產的半導體元器件,當中包括在獲得美國政府許可之前,禁止企業使用被列入美國商務部管制清單的生產設備爲華爲海思生產其設計的芯片。

對華爲來說,新規定的出臺,讓他們很難再使用包括臺積電在內的晶圓代工廠的產線生產芯片。臺積電在上個月中的財報說明會上也表示,自9月14號之後起不向華爲供貨。

這對於對先進製程工藝有極高依賴的華爲來說,無疑是致命打擊。這也是爲什麼市場屢屢傳出華爲要打造晶圓廠甚至研發光刻機等可靠程度極低的傳言,還有人相信的原因。

但因爲華爲是一個年營收達到千億美元規模(2019年營收1220億美元),芯片採購金額也是全球前三的企業(據Gartner,華爲2019年的半導體採購金額爲208億美元,僅位於三星和蘋果之後)。

極端情況下,華爲既買不到國外的芯片,又不能做自己設計的芯片,這勢必會引致整個芯片市場發生一些變化。而據筆者觀察,很多事件正在悄然發生。

華爲轉向國內帶來的共贏

其實行業內的人員都知道,華爲在過往與國內的供應商打交道的時候,顯得不是很積極。從做生意的角度,這是可以理解的。作爲一家將目光瞄向全球的企業,華爲對自己產品有高質量的要求,尤其是在基站產品方面,對可靠性有着嚴格的要求,那麼他們擁有較高的要求,這是無可厚非的。

但在2019年五月的華爲禁令出來以後,這家ICT巨頭已經意識到了國內供應鏈的重要性。爲此他們在給去的一年多里,一直在攜手國內供應鏈進步,他們甚至還成立了一個相關小組,推動國內半導體產業的進步。

筆者曾經聽過一個傳言,華爲在使用測試某國產芯片之後,發現這個芯片的性能,不符合他的要求,爲此他們派了一個比供應商研發團隊還多的人去幫助解決問題,由此可以看到華爲的鼎力支持對於國內芯片產業的利好。

華爲的Kirin 710A使用了中芯國際的14nm工藝。在這個合作背後,我們也能預見到華爲之前對先進工藝的理解以及華爲龐大的出貨量能給中芯國際帶來的技術和業績的雙豐收。文章中談到的思瑞浦和燦勤這兩家企業,也在華爲的支持下業績飛漲。

以上企業只是華爲對國內供應鏈扶持的一部分。正如前面所說, 對於這些供應商來說,能跟華爲合作,除了能在收益上獲得不錯的表現外,華爲對產品和技術的見解,必然能給他們帶來技術上的提升。對華爲來說,這也是一個雙贏的合作。

除了直接在產品上合作外,華爲也在於國內高校的合作方面,投入了很多精力。最近,華爲公司創始人任正非帶隊訪問了上海交通大學、東南大學、復旦大學和南京大學。

在訪問復旦的時候,任正非表示:“我們帶來客戶現實的需求,你們帶來科學的理想。現實和理想結合,就是執行的戰略。”

希望從這些合作開始,我們能夠看到中國半導體產業在產學研合作方面發生質的變化。

華爲加緊囤貨帶來的繁榮

在美國商務部更改新的華爲禁令的時候,曾經強調,會給華爲和相關供應商120天的寬限期。這也是爲什麼臺積電說自9月14號起不給華爲供貨的原因。

據筆者從多方面獲悉, 華爲在這個過程中,也在向各大供應商加緊下單備貨。這也是爲什麼之前有傳言說臺積電將產能優先給到華爲,幫助他們備貨。

對於媒體報道的某芯片廠配合臺積電,優先華爲生產的傳言,我們無法求證,但華爲上半年加緊在臺積電的投片,這是一個可以佐證的事實。

據相關產業鏈消息透露, 華爲今年所需的包括5nm的Kirin 1000在內的麒麟處理器,多個先進工藝的芯片將會在9月前交貨,其中不少需要在臺積電處流片。

根據之前相關消息顯示,臺積電的5nm芯片在今年二季度量產,這也符合目前的進度。相信華爲的投片也是臺積電Q2業績在當前疫情影響下還實現暴漲的原因之一。

在上個月中,臺積電發佈了Q2的財報,財報顯示,臺積電第二季度合併營收爲 3106.99 億元 (新臺幣,下同,較上年同期的 2409.99 億元增長了 28.9%;淨利潤爲 1208.22 億元 ,較上年同期的 667.65 億元增長 81.0%。這些營收中,有18%來自16nm,36%來自7nm,由此可以看到先進工藝的投片率。

雖然臺積電在財報中並沒有披露5nm芯片的營收貢獻,但他們表示,這個節點在三季度將會貢獻8%的營收,這也和上面的說法吻合的。

在華爲的備貨計劃中,其中還有一個供應商,那就是中國臺灣的聯發科。作爲全球第二大的手機芯片供應商,聯發科推出了天璣1000、天璣800、天璣600和天璣400等系列的5G SoC,從高中低端三條產品線與高通競爭。而在面對華爲這個客戶的時候,市場上也屢次傳出利好聯發科的消息。

今年六月,日經經濟新聞報道指出,華爲欲規避制裁擬通過聯發科採購臺積電芯片。針對這個問題,聯發科方面回應稱,絕無違反或規避相關法律和法規的行爲。他們進一步指出,手機芯片均爲“標準品”,並無任何爲特定客戶而特製的情況。其中的“標準品”也許就是關鍵。

根據媒體之前的報道,華爲海思的芯片之所以被封禁,一個原因就在於美方把海思的芯片看作是專供華爲的定製化芯片。這也就是爲什麼在上個月底有報道指出,臺積電計劃通過SIA,爭取將手機、AI等非5G基站芯片以外的芯片列入標準品的原因。

日前也有消息指出,聯發科聘請了一位曾擔任美國商務部聯絡人的前官員威爾森出任副總經理,期待他能協助聯發科更加掌握產業政策發展,而威爾森或將成爲連接聯發科與美方的關鍵角色。

昨日更是有傳言華爲給聯發科下了1.2億顆芯片訂單的消息。筆者從行業處獲悉,甚至連華爲的智慧屏也都在尋找聯發科方面的供應可能。

以上很多都是傳言和猜測,但聯發科的業績暴增是不爭的事實。

聯發科第二季度的財報顯示,公司當季的營收爲676.03億新臺幣,環比增長了11.1%,同比增長則增加了9.8%。在毛利方面,公司做到了 294.07億新臺幣,同比增長14%。淨利潤更是爲73.1億新臺幣,同比增長12.4%。針對第3 季的展望,聯發科執行長蔡力行表示,預計將再較第2 季有約22% 到30% 的成長,而且營業毛利率預估將爲43% ± 1.5%。

其實因爲各種原因,並沒有廠商直或間接提到華爲對他們業績的貢獻。但FPGA龍頭Xilinx的CEO在財報會上則暗示了這點。該公司CEO Victor Peng在財報會上表示,公司本季度業績表現出色的原因之一是得益於公司多個實力組合產品在終端市場上的表現。同時,最近美國政府對某些Xilinx中國客戶實行的貿易限制而推動的訂單也對此貢獻不少。

“小海思”的市場怎麼辦?

其實對於華爲海思來說,他們不但需要擔心是“大海思”芯片,“小海思”芯片也是他們需要重點考慮的。

在2019年舉辦的AWE展會上,華爲消費者業務首席戰略官邵洋曾經透露, 華爲有大海思和小海思的概念,大海思就是這個芯片做出來是華爲自己用,比如麒麟芯片;小海思的意思就是芯片做出來是給產業用的。

在後者,IP SoC和電視機芯片是他們極具影響力的兩系列產品,面對着兩個供應的不確定性,國內包括芯片供應商和終端廠商都在悄然發生一些變化。

首先看IPC SoC,在半導體行業觀察早前的文章《華爲海思正在這個市場被MTK狙擊》裏面,有對這個市場進行了描述,我們在這裏就不再贅述。

但對華爲而言,本來,因爲他們自己進入IPC業務,就引起了他們本來客戶的不滿;再者,他們的IPC SoC也因爲外國政府對華爲的偏見,導致一些之前使用華爲海思芯片的客戶,加速向其他芯片供應商轉移。而這次的美國新禁令,更是讓華爲這部分業務雪上加霜。

據筆者瞭解,包括寒武紀、RK、Novatek、聯發科、國科微和瓴盛在內的衆多芯片廠都對這個市場虎視眈眈,再加上之前的雄邁、富瀚微、北京君正以及Sigmastar,整個IPC SoC市場變得熱鬧非凡,而瓴盛也在早前發佈了他們的產品。

而在電視芯片市場,本來是一個華爲海思、聯發科和Amlogi三分天下的市場,但現在華爲海思的不確定性,也讓MTK有望成爲當中的大贏家。

綜上所述,對華爲和華爲海思來說,困難的時刻纔剛剛開始,期望他們能安然度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