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60年,白起統帥的秦軍與趙括統帥的趙軍在長平決戰,結果秦軍取得了巨大勝利,趙國損失四十五萬軍民,實力被大大地削弱,爲秦完成統一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因此,在長平之戰勝利後,白起建議分兵三路,擴大戰果:一路由王齕率領,攻佔趙國武安、皮牢;一路由司馬梗率領,揮師北上,奪取太原,佔據上黨地區;一路由白起親自統帥,攻打趙國首都邯鄲,準備一舉滅亡趙國。

秦軍東取武安、北佔太原時,韓國、趙國都異常恐懼。兩國於是合謀,派蘇秦的弟弟蘇代攜帶重金赴秦,遊說秦丞相范雎。

蘇代對范雎說:“趙國一亡,秦王便可以稱王天下了;那時武安君白起將位列三公高位,您能甘心在他之下嗎?即使不願意屈居其下,也不得不如此了。秦國曾攻擊韓國,圍攻邢丘,困死上黨,上黨的百姓反而都去投奔趙國,天下人不願做秦國的臣民,由來已久。現在把趙國滅亡了,北部地區的人逃到燕國,東部地區的人奔往齊國,南部地區的人流入韓國、魏國,你們能控制的老百姓就沒有幾個人了。你們不如乘勢割去趙國的一些領土,就此罷手,不要讓白起獨享大功。”

范雎被蘇代說服,以“秦兵勞”爲由建議秦昭襄王接受議和,秦昭襄王採納了范雎的意見,允許韓國割垣雍,趙國割六城,達成和議,於公元前259年一月下令罷兵。白起得知此事,遂與范雎產生矛盾。

公元前259年九月,秦昭襄王派王陵再次率軍征伐趙國。白起因病,不能前去。

次年正月,王陵幾次進攻邯鄲失利,損兵折將仍不能勝。這時白起已經病癒,秦昭襄王想派他去替代王陵。白起卻說:“邯鄲實在是不容易攻下的,而且諸侯救兵一天便可到達。那些國家對秦國的怨恨已經積蓄很久了。秦國雖然在長平一戰大獲全勝,但自己士兵也死亡過半,國內空虛,再長途跋涉去遠攻別人的國都,這時如果趙國在內抵抗,各國在外圍進攻,秦軍必然大敗。”

秦昭襄王見親自下命令不行,又讓範睢去勸說白起。白起始終以病堅決推辭,不肯前去,秦昭襄王只好改派王齕代替王陵統率部隊。王齕率秦軍圍攻邯鄲,也未能攻下,反而還被信陵君所率領的諸侯聯軍打敗,損失慘重。白起獲知前線戰況,說:“大王不聽我的建議,現在如何?”

秦昭襄王聽到此話,惱羞成怒,強令白起前去統兵,白起又稱病重,不肯起身。秦昭襄王於是罷免白起的官爵,貶爲士兵,把他遷到陰密。

十二月,秦昭襄王調動更多士兵駐紮在汾城旁,被貶爲士兵的白起因病,未能出征。此時,由魏國信陵君率領的各國援軍向秦軍發動進攻,秦軍幾次敗退,告急使者往返於秦國。

戰場上的失利令秦昭襄王更加羞惱,於是派人驅趕白起,不讓他再滯留在咸陽城中。

白起離開咸陽後,秦昭襄王又與范雎等人商議,以爲白起遲遲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於是便派使者賜劍命白起自刎。

白起舉劍自刎時,仰天長嘆曰:“我對上天有什麼罪過,竟落得如此下場?“過了好一會兒,又說:“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軍降卒幾十萬人,我卻用欺騙的手段把他們全部活埋了,這就足夠死罪了!“說完自殺。

白起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統帥,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擔任秦國將領三十多年,指揮過伊闕之戰、鄢郢之戰、華陽之戰、長平之戰等重大戰役,一生攻城七十餘座,殲滅近百萬敵軍,未嘗敗績,爲秦國立下了赫赫戰功,受封武安君。尤其是長平之戰,白起一舉殲滅趙軍四十五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故毛主席說:“論打殲滅戰,千載之下,無人出其右。”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功勳赫赫的傑出統帥,卻被秦昭襄王賜死了,實在可惜。那麼,秦昭襄王該不該賜死戰神白起呢?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另外一個故事。

中國歷史上的大變法家商鞅,原稱公孫鞅,是衛國宗族旁支後裔,喜好法家刑名之學,曾在魏國國相公叔痤手下做事。

公叔痤深知商鞅有才幹,但還未來得及推薦,就重病不起。

魏惠王前來看望公叔痤,問道:“您如果不幸去世,國家大事如何來處置?”公叔痤說:“我手下任中庶子之職的公孫鞅,年紀雖輕,卻有奇才,希望國君把國家交給他來治理!”魏惠王聽罷默然不語。

公叔痤又說:“如果國君您不採納我的建議而重用公孫鞅,那就要殺掉他,不要讓他到別的國家去。”

魏惠王許諾後告辭而去,對左右近臣說:“公叔痤病入膏肓,真是太可憐了。他先讓我把國家交給公孫鞅去治理,一會兒又勸我殺了他,豈不是糊塗了嗎?”

也就是說,魏惠王后來既沒有重用公孫鞅,也沒有殺死公孫鞅,而是任由公孫鞅去了秦國。結果,公孫鞅在秦國受到秦孝公重用,令其主持變法,幫助秦國迅速強盛起來。

公元前353年,田忌採用孫臏圍魏救趙之計,在桂陵之戰中打敗魏軍。公元前341年,田忌和孫臏在馬陵之戰中再次打敗魏軍,迫使魏將龐涓自殺,令魏國實力大幅受損。

公孫鞅見時機已到,便向秦孝公提出建議說:“秦國與魏國的關係,譬如人有心腹大患,不是魏國吞併秦國,就是秦國攻佔魏國。爲什麼呢?魏國東面是險厄山嶺,建都於安邑城,與秦國以黃河爲界,獨享崤山以東的地利。它強盛時便向西侵入秦國,窘困時便向東收縮自保。現在秦國在您的賢明領導下,國勢漸強;而魏國去年大敗於齊國,各國都背棄了與它的盟約,我們可以乘此時攻伐魏國。魏國無法抵抗,只能向東遷徙。那時秦國據有黃河、崤山的險要,向東可以制服各諸侯國,就奠定了稱王稱霸的宏偉大業。”

秦孝公聽從了公孫鞅的建議,於公元前340年派公孫鞅率兵攻打魏國。魏國派公子昂爲將軍前來抵抗。

兩軍對壘,公孫鞅派人送信給公子昂,寫道:“當年我與公子您交情很好,現在都成爲兩軍大將,不忍心互相攻殺。我們可以見面互相起誓結盟,暢飲之後罷兵回國,以使秦國、魏國的百姓安心。”公子昂信以爲真,便前來赴會。兩方盟誓已畢,正飲酒時,公孫鞅事先埋伏下的甲士衝出來,俘虜了公子昂,又乘勢攻擊魏軍,使其大敗。

魏惠王聞知敗訊,十分驚恐,派人向秦國獻出河西一帶的地方以求和。此後,魏惠王只好離開安邑,遷都到大梁,並嘆息說:“我真後悔當年不聽公叔痤的話殺掉公孫鞅!”

我們提起這件事,目的是爲了說明秦昭襄王爲何要賜死白起的問題。

商鞅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傑出人才。魏惠王既未能採納公叔痤的建議重用商鞅,又沒有聽從公叔痤的建議殺死商鞅,任由商鞅去了秦國,最後悔恨不已,只能空嘆“我真後悔當年不聽公叔痤的話殺掉公孫鞅”。

與商鞅一樣,白起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曠世奇才,但白起後來一再拒絕領兵攻打邯鄲,這在秦昭襄王看來,白起已經不能爲己所用。

一個不能爲己所用的曠世奇才,自然不能讓他活着離開。因爲魏惠王對待商鞅的問題就是前車之鑑,秦昭襄王肯定不願意學魏惠王,最後也是空嘆“我真後悔當初沒有殺了白起”,因此,他最後纔會下定決心賜死白起。

從這個角度來看,秦昭襄王賜死爲秦國立下赫赫戰功的戰神白起,似乎也情有可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