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記者孫斌於建平北京報道

7月底,《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修改〈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規定〉的決定》已審議通過,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這條將引起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又一輪迅速演進的消息,被淹沒在中國頭部互聯網企業字節跳動與美國政府的命運博弈輿論場中,並沒能在資本市場得到廣泛傳播,但卻實實在在引起了衆多海內外車企的關注。

工信部修改的《准入決定》公佈後,包括設計開發能力,代工生產等長期橫亙在主管部門和新能源車企間的問題,可能就此打開死結,而無論是當下忙着IPO集結資金的中國造車新勢力,或是恒大式的“一夜造六臺車”的房企造車,抑或是目前希望如特斯拉一樣在中國新能源市場分杯羹的國外車企大鱷,都很可能借此在2020年新學期看到一個嶄新的中國造車開放體系。

造車人應該嗅到給時間給市場

7月30日,剛剛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下半年以及中國未來經濟的政策已經確定,其中“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戰略定調被海內外明確關注,這既是發生在當下中國須從中美經濟大循環的一個“賬本”中分出“國內經濟循環”的內因,也是中國要啓動經濟“雙循環”的外因。

而這種高瞻遠矚的戰略構想,細化到汽車產業,則意味着更大力度的開放和鬆綁,最大程度的釋放企業動能。

對於此次修改《准入規定》,工信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負責人解讀修改內容主要涉及了四個層面——1.刪除申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准入有關“設計開發能力”的要求;2.將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停止生產的時間由12個月調整爲24個月;3.刪除有關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申請准入的過渡期臨時條款,激發市場活力,加強事中事後監管;4.有序放開新能源汽車代工生產,推動自檢自證,實行品牌授權試點。

行業主管部門站在高處,一針見血的看到了當下發生在中國新能源造車的現實,大量造車實體與地方經濟捆綁,而從造車到實現單車正向利潤完全是長尾項目,越來越多可能在電動化,自動駕駛芯片製造等決定國家未來綜合競爭力的項目上形成規模效應的投資,受制於當下的新能源汽車管控體系,可能剛實現產業露出就可能活不過疫情左右的當下,因此給出充分的成長時間和市場增長空間預留,是行業主管部門充分考慮後給出的現實處理辦法。

造車的中國人要珍惜時間

如把時間線往前回溯幾年,在中國的新能源造車審批還處於發改委,工信部多頭管理的年代,即使是當下貴爲造車頭部企業的蔚來,理想,小鵬也曾爲一紙“資質”打破頭,花大價錢買生產資質沒少讓當下忙於ipo的何小鵬與完成上市夢的李斌,李想費盡腦細胞,而現在,留給許家印或者是下一位造車大咖的時間成本可能要小的多,沒有技術可以導入國外先進造車工藝,建了廠房產能暫時無法啓動可以租,市場淘汰週期短允許你拉長產品下架時間。

做企業要花錢,每一個投資汽車製造業的都是拿着真金白銀進場的,因此,在產品尚未成熟或是剛起量的當下,主管汽車生產准入的行業部門多留一刻時間,即意味着中國的造車新勢力能夠在自我淘汰中多爭取一份市場主導優勢,也才更有希望在國際品牌快速進場的過程中獲得喘息。

“車企在地方的投入越大,對於所在地區的經濟貢獻程度越大。車企相應也能獲得政府給予的土地、政策、稅收、資金等各方面的支持,讓車企的抗風險能力變強。同時車企發展達到一定級別規模後,也容易形成梧桐引鳳的效應,爲當地政府吸引更多上下游產業打下基礎。”江蘇蘇南地區一位負責地方汽車項目招商的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而面對當下競爭格局越加慘烈的新能源造車淘汰賽時,幾位來自浙江,廣州的地方政府人士都表述了一種積極的態度,無論是車用半導體規格芯片的導入,或是對於閒置地塊的再次使用,上述人士都認爲正是通過了行業的優勝劣汰,才促進了地方經濟和新能源車企的再融合,並通過政企聯動一起找到了更準確的該使勁的方向。

造車的外國人看清中國親和力

而之於特斯拉這樣的新興海外車企,當下中國給予的安定團結的發展局面,良好的疫情治理環境,以及由工信部出臺的最新的新能源汽車准入機制修改意見,無疑是給其篤定發展打樁的基石。

上週,在上海市政府舉行的新聞辦發佈會上,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副主任呂鳴表示,上海市領導牽頭建立“特斯拉式”工作專班,開展“特斯拉式”招商,瞄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主動出擊,引進一批產業鏈關鍵控制點企業和龍頭項目;提供“特斯拉式”服務,落實服務專業和幫辦制度,爲重大產業項目提供全過程服務;實施“特斯拉式”審批,針對關鍵環節簡政放權,並通過“一網通辦”平臺,加大推進力度,簡化審批手續、縮短審批週期,讓“特斯拉速度”成爲項目推進新常態。

特斯拉官方對於上海的回應稱,上海工廠年產15萬輛的目標並沒有受到疫情影響,反倒可能加速完成。目前,這座工廠是特斯拉全球仍在運營且效率最高的工廠。

兩年前,因屢次無法完成交付目標而直接睡工廠當監工,甚至在Twitter上自嘲“特斯拉已破產”的馬斯克,如何也想不到作爲全美疫情影響下開工都要靠爭取的現實另一面,特斯拉在中國可以遇到如此好的發展前景。而上海市實際上也通過特斯拉這樣的外企,在建立市場供應機制內循環的壓艙石基礎上,同步實現了經濟增長的“外循環”。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中共中央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折射到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的具體修訂量化上,國內外車企都應看準節奏,找到位置,珍惜時間,珍惜市場。(責任編輯:於建平主編:趙雲)

來源: 華夏時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