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的韓國,原先是春秋時期晉國的一部分,趙魏韓三家分晉以後,韓康子得到了周王室的認可,成爲了新的諸侯,建立了韓國。

韓國大致的範圍,在今天的河南省中部地區加上山西省的東南部地區。同時被秦國、楚國、魏國以及趙國等強大的諸侯國包圍着,所以很難有生存空間。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滅了韓國。韓國也是戰國七雄中,第一個被秦國所滅的國家。而張良正是這次滅國之戰的親歷者。

張良是韓國的貴族。

張良家族在韓國的地位實在是有點高,他的爺爺張開地在韓國連續擔任三朝宰相,他的父親張平也曾經擔任韓國兩朝的宰相。

留侯張良者,其先韓人也。大父開地,相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歲,秦滅韓。良年少,未宦事韓。韓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爲韓報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韓故。---《史記》

到了張良長大以後,本來也是有機會成爲韓國宰相的。可惜這個時候秦國已經開始了滅國戰爭,韓國迅速衰敗滅亡,使得張良失去了與爺爺、父親並肩的機會。

韓國被滅了,那麼他們的家族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榮耀。張良只能是四處逃竄,尋找報仇的機會,畢竟國仇家恨都逼着張良要滅了秦國。

爲了報復秦國,張良將所有家產散盡,找了一票武功比較高的人,想要刺殺秦始皇。其中有一個大力士,張良爲這個大力士打造了一個60公斤的大鐵錘,想要趁着秦始皇東巡的時候,用這個大鐵錘砸爛秦始皇的馬車。

我們需要理解張良的耿直和魯莽,畢竟那個時候他還很年輕,而且剛剛經歷了亡國之痛。他要是普通百姓也就算了,可他們家卻世代都是貴族,這口氣哪裏順得下去?

刺殺秦始皇失敗,張良再次浪跡天涯。

張良事先摸清楚了秦始皇東巡的路線圖,按照當時秦朝的規定,秦始皇所乘坐的是天子六駕,也就是六匹馬拉的車,其他大臣只能坐四匹馬拉的車。

這樣一來,目標就非常好確定了。只要讓大力士把大鐵錘扔向天子六駕,那麼就能夠將秦始皇給擊殺了。

良嘗學禮淮陽。東見倉海君。得力士,爲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遊,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誤中副車。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甚急,爲張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史記》

不過普通人要是這麼容易就掌握秦始皇的蹤跡,那秦始皇可能早就被暗殺一萬次了。上次荊州暗殺他的事情他到現在還心有餘悸,此後當然不敢掉以輕心。

當秦始皇的車隊到達了陽武縣的時候,張良帶着大力士來到古博浪沙這個必經之地埋伏着,等到秦始皇的車隊經過這裏的時候,張良傻眼了,沒有天子六駕,全部都是四匹馬拉車。

無奈之下,張良只好選定了中間最豪華的那一輛。大力士帶着60公斤的大鐵錘就衝了過去,一眨眼功夫就把那輛車給砸了個粉碎,坐車的人也被砸死了。

很可惜這裏面坐着的不是秦始皇,秦始皇多賊啊,這麼容易就被刺殺了,他還怎麼在江湖上混?所以他每次出行都是各種換馬車坐,誰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一輛馬車裏。

計劃失敗後,張良也不管大力士了,自己跑路了。張良刺秦是希望給自己的韓國報仇雪恨,可惜秦始皇沒那麼容易被殺。

張良幫助韓王成復國。

張良再次浪跡天涯後,得到了黃石公的真傳,學習了一套太公兵法,成爲了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人物。

張良想要幫助韓國復國的心思,從來沒有斷絕過。眼看着項梁和項羽不僅恢復了楚國,而且輔佐楚懷王的孫子熊心做了楚王。

及沛公之薛,見項梁。項梁立楚懷王。良乃說項梁曰:“君已立楚後,而韓諸公子橫陽君成賢,可立爲王,益樹黨。”項梁使良求韓成,立以爲韓王。以良爲韓申徒,與韓王將千餘人西略韓地,得數城,秦輒復取之,往來爲遊兵潁川。---《史記》

張良心裏也着急,他找到了韓王的後人橫陽君成,希望將他立爲韓王。由於張良和項梁早在下邳的時候就有交情,所以項梁便大力支持這件事,韓王成恢復韓國的事情也就有了着落,張良對恢復韓國有大功勞,所以被任命爲司徒,相當於韓國的丞相。

此後張良一直跟隨韓王成,幫助韓王成奪回了大量韓國的土地。可惜由於韓王成的實力始終不夠,所以與秦國處於拉鋸戰之中,始終沒有較大的成績。

楚懷王與諸侯商定,先入關中者爲王,所以劉邦帶着軍隊前往潁川,在這裏劉邦終於見到了張良,並且與韓王成的軍隊會合了。此後張良便跟隨劉邦一起征討秦國,張良也幫助劉邦趕在項羽前面,進入了關中。又在此後的鴻門宴上,幫助劉邦躲過一劫。等到項羽大封諸侯的時候,劉邦被封爲漢王,前往蜀中。而張良爲劉邦爭取到了漢中之地後,離開了劉邦,繼續給韓王成效力。按道理張良和劉邦的緣分就這麼走到盡頭了,可是項羽這個時候估計腦子被驢給踢了,他在彭城誅殺了韓王成,使得張良復國任相的理想再次破滅,不得已之下,張良再次投靠了劉邦。等於說張良是項羽主動推給劉邦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