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更名後,華夏視聽不但順利登陸資本市場,還受到資本市場的熱切追捧。

去年9月,華夏視聽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彼時,華夏視聽的名字還是“華夏視聽傳媒”,這份招股書隨後石沉大海。今年7月15日,華夏視聽以“華夏視聽教育”爲名,順利登陸港交所。上市首日大漲58.71%,半個月間股價已經幾近翻番。相比於同一天上市的“大山教育”,後者開盤即破發,華夏視聽教育無疑受到了資本的更多青睞。

更名背後,華夏視聽教育講了怎樣的故事?爲何能夠打動投資者?

“明星工廠”打動李嘉誠之子

兩次更名,反應的就是華夏視聽的兩大主營業務。

華夏視聽教育是典型的雙主業公司,其主營業務是影視製作和高等教育。2019年全年,影視製作實現營收4.36億元,佔比58.3%;高等教育營收3.12億元,佔比41.7%。

影視製作方面,據華夏視聽教育介紹,公司成立20多年來已製作或聯合制作33部題材不同的電視劇,共1279集,其中包括《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神鵰俠侶》等知名作品。華夏視聽教育稱,集團的暢銷電視劇集數在2018年至2019年上半年排名全國第四。

在教育層面,華夏視聽教育主要運營南京傳媒學院(此前稱爲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提供本科教育。課程涵蓋50個專業,重點爲媒體和表演藝術,於2019/2020學年擁有本科及專升本學生共1.43萬人。華夏視聽教育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稱,公司目前傳媒及藝術相關專業在校生12697名,是中國第二大民辦傳媒及藝術高等教育提供商。

與其他雙主業機構不同的是,華夏視聽教育的兩大業務有着密切的內在聯繫。影視製作配合高等教育,讓華夏視聽教育形成了“前店後廠”的獨特模式,標的具備很強的稀缺性。

這種“明星工廠”的故事的確很有吸引力,批量造星的想象空間像極了當年TVB與“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的模式,後者培養出周潤發、劉德華、鄭伊健、古天樂等影視巨星。

也許正因如此,華夏視聽教育引入了四家非常有分量的基石投資者。分別是李基培旗下的Highland Pines Limited、Snow Lake Funds(雪湖資本)、東方資產管理(香港)旗下基金GSC Fund、以及OceanicWisdom Limited。

據悉,Oceanic Wisdom由李嘉誠之子,號稱“小超人”的李澤楷間接全資擁有,OceanicWisdom在華夏視聽教育上市之際出資250萬美元認購625萬股。在香港上市、又有李嘉誠家族的垂青,這讓華夏視聽教育迅速受到資本追捧;也明顯地反映到其股價變化上。

扎眼的豆瓣低分

故事雖然很美好,但核心問題在於,華夏視聽教育能否成功把這個故事講通。

華夏視聽教育最大的不確定性就在於影視層面。以2019年上映的新版《倚天屠龍記》爲例,其評分只有5.8分;2017年和2018年推出的主要作品——《封神演義》和《鳳囚凰》在豆瓣評分甚至不足4分。

“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之所以大獲成功,關鍵在於彼時香港電影傳媒市場正值黃金時代,有持續不斷的優秀作品推出。而當前華夏視聽教育所處的階段和麪臨的大環境更加複雜,造星難度極大。模式即便能夠走通,真實的效果恐怕也會打上問號。

而實際上,影視層面的不確定性在華夏視聽過去的發展中已經表現得非常明顯。2018年,華夏視聽教育的影視製作收入只有4580.4萬元,比2017年縮水了近70%。這也讓華夏視聽教育的業績存在不確定性,可能會出現明顯的“大小年”現象。

作爲雙主業之一,影視製作的大小年對公司業績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也同樣會給業績帶來不確定性。這或許解釋了爲何華夏視聽要從“傳媒”更名“教育”——後者顯然更具穩定的現金流、更高的毛利水平。

擋不住的隱憂

在教育業務層面,過去四年,華夏視聽教育業務的在讀學生總數持續增加,從2016/2017年的12468人,增加到如今的14256人——四年間增加了1788人。但需要看到的是,在讀學生數量的增加,有兩個關鍵要素。

一方面,華夏視聽教育旗下的南京傳媒學院,前身是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在業內具有較高聲望。但2019年南京傳媒學院與中國傳媒大學終止合作,且計劃於2021年更名。失去了中國傳媒大學的“金字招牌”,華夏視聽教育能否繼續保持對學生的吸引力,目前來看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另一方面,最近四年華夏視聽教育的學費基本沒有變化,學費區間在14000-18000元。與行業中其他機構相比,這樣的收費標準近乎公立高校。而營利性的傳媒藝術類民辦學校,學費普遍高達4-6萬元。從好的方面說,脫離中國傳媒大學後,華夏視聽教育對旗下高等教育業務擁有更靈活的定價權,可進一步提高學費水平、增加收入。但從“硬幣的另一面”來說,此前“中國傳媒大學下屬學院+低學費”的雙重吸引力可能消失,南京傳媒學院未來在業務發展上或將面臨挑戰。

在溝通會上,華夏視聽教育表示,希望在未來4-5年間學生數能夠達到3萬人。但這十分考驗華夏視聽教育接下來在影視製作、造星成果等方面的表現。一旦長時間無法創造話題性較強的作品、無法給予新人足夠豐富的成名機會,對華夏視聽教育的衝擊可想而知。

在雙主業之外,華夏視聽教育還試圖進一步完善產業鏈條。在溝通會上,華夏視聽教育表示,公司將重點發力傳媒藝術培訓板塊。年齡在6-16歲之間,包括中文戲劇、英文戲劇、舞臺劇等等,佈局從少兒到中小學、高中到準備大學藝考的人羣。但一方面,這部分業務暫時並未給營收帶來實質性貢獻;另一方面,素質教育賽道競爭激烈,華夏視聽教育能否成功突圍、打造營收的第三極,還需時間檢驗。

疫情之下,影院停業、停課停學,這些都對華夏視聽教育產生衝擊。但即便如此,華夏視聽教育仍然獲得了資本市場的追捧。“明星工廠”的故事具備巨大潛力,也是目前資本市場非常稀缺的題材。但順利講通這個故事,需要強大的影視製作支撐,更需要顯著的成果,華夏視聽教育的前路依然漫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