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軍非常擅長游擊戰,尤其是在紅軍時期和抗戰時期,對游擊戰的運用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打得敵軍聞風喪膽。

但鮮爲人知的是,在抗美援朝時期,中國志願軍也組建過游擊隊,同樣讓美軍非常頭疼。

1950年11月,抗美援朝剛剛打響後,彭老總就命令志願軍組建兩支游擊隊,但由於是在異國作戰,需要與當地羣衆密切聯繫,所以游擊隊必須由中朝兩軍共同組成。

游擊隊第一支隊,是由志願軍第42軍125師354團2營和朝鮮人民軍第7師7團一個聯隊組成,125師副師長茹夫一任支隊長兼政委,人民軍7師崔鳳俊任副支隊長,作戰區域是平壤、三登裏、順川、成川、陽德一帶。

第二支隊,則由志願軍125師357團1營和朝鮮盂山郡委、寧遠郡委的游擊隊組成,125師副政委王淮湘任支隊長兼政委,作戰區域是德川、孟山、寧遠一帶。

這兩支游擊隊擔負的任務是深入敵後,襲擊攪擾敵軍,伺機打擊小股敵軍,抓舌頭、搜情報,粉碎敵人建立的地方勢力,破壞道路、鐵路、橋樑和通訊設施,並跟在戰爭前期與大部隊失去聯繫的人民軍失散部隊取得聯繫。

我軍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游擊戰術那是爐火純青,所以這兩支游擊隊都是駕輕就熟,根本無需訓練,立即就開始行動。

他們專門在夜晚行動,從敵人的空隙部位穿行,爲了讓敵人摸不到規律和行動方向,每一次行軍制定的目的地,都是一夜之間必須到達的,而且出發後,先向錯誤方向走一段路,然後突然祕密改變方向。

需要嚮導時,也是一段路程一個嚮導,再開始新的路程就要換新的嚮導,這樣即使嚮導被敵人抓獲,也不會知道游擊隊的全部意圖。

游擊隊到達一個目的地後,首先是集中當地的居民,誰也不得外出,這樣就不會走漏風聲。

這些都是我軍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取得的寶貴經驗,美軍就算聘請再“高明”的戰術專家,也是“研究”不出來的。

游擊戰最大的困難就是傷員的處置,由於部隊需要不間斷地運動作戰,所以途中出現的傷病員不可能隨軍,只能就地安置。在國內作戰時,因爲我軍羣衆工作做得好,到處都有革命羣衆出手相助,可是現在是在異國他鄉,就有很大的困難了。

不過,志願軍瞭解到,朝鮮有不少華僑,附近就有一個開飯館的山東籍華僑張興盛老大爺,跟他聯絡後,張大爺爽快地答應了,把20多個傷病員全部接納下來,祕密隱藏了起來。

就這樣,游擊隊兵貴神速,很快就潛入敵軍後方,並與滯留在敵後的朝鮮人民軍第二軍團兩萬多人取得了聯繫,游擊隊首戰告捷!

彭老總和金日成得知這個消息後,都非常高興,分別給游擊隊發去嘉獎電報。

游擊隊不僅敢打小股敵人,甚至敢以小搏大,把成建制的敵軍打得坐臥不安!

一天夜裏,清川江邊的美軍一個炮兵營和英軍一個旅,就同時遭到了游擊隊的突然襲擊。美軍炮兵根本不知道對方是誰,有多少兵力,只好慌亂地將大炮炮口平放,向黑暗中所有不確定的“目標”胡亂開火,直到炮彈浪費乾淨,纔在援軍的接應下撤離。

他們哪裏知道,襲擊他們的人,其實只有幾百人而已,武器更是遠遠不如!

英軍就更加狼狽了,在不知道對手是誰卻一直遭受攻擊的情況下,徹底崩潰了,丟掉所有陣地後撤,英軍專門用來安慰士兵的隨軍牧師也嚇傻了,不停地禱告:“上帝啊,今夜地獄的惡魔都出來了!救救我們吧!”

直到天亮後,美軍和英軍才緩過神來,在大炮的掩護下,戰戰兢兢地向失去的陣地試探進攻。但奇怪的是,陣地上靜悄悄的,有膽大一點的士兵靠近陣地後,探頭一看,陣地上竟空無一人,夜裏進攻他們的人,早已不見了蹤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