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9年建國之初,我國雖然擁有較爲強大的陸軍,但在海空軍建設領域卻嚴重滯後,導致在實戰中處處陷入被動局面。自此以後,我國開始將發展空中力量作爲國防建設的重點目標予以打造,提出了追趕發展目標。

經過數十年的韜光養晦,我國持續加強國防工業發展,並已取得長足進步。據有關媒體報道,經過兩次試飛後,國產“鯤龍”水陸兩棲飛機再次實現了第三次試飛,在技術上逐漸走向成熟,爲最終服役奠定了良好基礎。那麼此次試飛有哪些顯著特點呢?

據瞭解,早在2017年“鯤龍”飛機就在陸地完成了首次試飛,而次年水上試飛活動也在經專家深入選定的日照山字河機場迅速展開。由於已成功完成兩次試飛,所以這次內測更加引發各方關注,是一次對正式服役具有決定意義的活動。

爲深入探究試驗結果,在對有關專家進行採訪後,我們得知了不少內幕信息。作爲水陸兩棲飛機,“鯤龍”需要在滿足不同條件下開展水上,陸上甚至是海上各類試驗,具有明顯的區別。

雖然具有一定的試驗共性,但水上和海上試驗還是有所區別的。其中前者以風浪較小的湖面爲試驗地點,以測試飛機應對突發環境的能力爲目的而展開。而後者則以大風浪海面爲立足點,主要檢驗飛機的抗腐蝕性,抗衝擊性以及起降性能等方面的特點。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兩類不同試驗不僅存在試驗場所選定上的不同,而且對水的鹽鹼度要求也有差異。比如海水因爲鹽度較高,可以集中檢驗飛機在抗腐蝕性方面的適應性。這款飛機在經過三輪嚴苛的檢驗後,距離正式服役已近在咫尺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