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这时候的大明首都正在经历一场沙尘暴,很多官员都认为这是不详的预兆,甚至有官员占卜,有暴乱的叛军攻破城的灾祸。没几天,太祖的家乡---凤阳祖坟发生了地震。初九那天,自称为大顺皇帝的李自成给崇祯发出了最后的通牒,要是崇祯再不同意各自为王,平起平坐,大顺的军队就要攻打都城了。

一朝天子,可杀不可辱啊,崇祯怎么敢自断祖宗的基业,于是断然拒绝。只是现在,他手中的筹码不多,南京为旧都,可以南迁,但是这样一来跟那个宋徽宗还有什么区别?

但是留守北京呢,兵力不够,只能招关外的吴三桂回来,对于吴三桂,崇祯皇帝还是很信任的,他出身将门,世代在关东一代效力,他的父亲和舅父都是名将。吴家承蒙圣恩,吴三桂的父亲年老以后得以在北京安养。吴三桂自己更是年轻的时候就被提拔为一方大将。可是招他回来,山海关外再没有猛将克敌。难保大清的军队不会前后脚跟着来打劫,这时候,崇祯非常焦虑。

形势没有多给崇祯时间,几天之后,大顺军队就形成了对北京的包围,加上黄沙漫天,凄风苦雨的天气,人心惶惶,纷纷觉得是亡国的架势。崇祯不能再犹豫了,于是赶紧下诏书,令吴三桂归来勤王。

接到诏书的吴三桂也是着急,他更无奈的是,手下的关宁铁骑是能征善战,但是他们经过漫长的岁月已经在辽东安家,此去勤王,必须动员他们回归关内,光是这工作就要花费一番功夫。更何况,山海关外,清军虎视眈眈,就等着捡漏呢。于是吴三桂带着军队和他们的家眷、其他官员开拔,但是走的挺慢。没想到在路上就接到了北京失守,李自成招降的来信。

身为心思深沉的政治家,吴三桂的第一反应可不是为皇帝悲痛,而是回望自己的军队,想想自己该怎么办。这时候的北京,大顺军忙着抢劫,杀富绅,原来明朝的几万官员除了几十人殉了皇帝,其余都已经准备好投降了。

这时候清军也抛来了橄榄枝,愿意答应吴三桂借兵的请求,没错,这时候,吴三桂还不想投降,还想着借助大清的军队剿灭大顺军队,力挽狂澜,之后用重金和土地酬谢大清来着。

但是后来,大顺杀了吴父,捉了陈圆圆,在此形势下,清军改了条件,不要合作了,要吴三桂做臣子了。眼见大顺对自己没诚意,所以识时务的吴三桂还是最终接受了大清的条件,国仇家恨一并报了。

李自成虽然夺了北京,但是他见识浅薄,残忍弑杀,终究浪费了大好的机会。同样农民出身,同样从事造反,这李自成与朱元璋是根本不能比的,李充其量可以占山为王,当个山大王,而朱注定做帝王。吴三桂也不是为了红颜冲冠,而是审时度势,在最差的情况下,做最佳的决定而已,可怜陈美人,担了这么多年骂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