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融藝:分享影視資訊,感受影視文化

上週末,克里斯托弗·諾蘭的經典科幻大作《星際穿越》重映,加上衆多新片上映,吸引了大量觀衆走進影院,使週日票房突破五千萬,並拿下影院復工後單日票房最高紀錄。

這週末,同樣有許多新片上映,而其中最讓人期待的,則是在第92屆奧斯卡頒獎禮上一舉拿下10項奧斯卡提名,並最終摘得了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最佳混音三項大獎的戰爭片——《1917》。

雖然由於《寄生蟲》的橫空出世讓《1917》錯失了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這兩項大獎,但不得不說,《1917》依舊是這屆奧斯卡得獎影片裏最值得去影院觀看的影片之一,甚至從某種程度而言,"之一"二字都可以去掉。

《1917》採用精巧的拍攝和剪輯技術,實現了一鏡到底的效果,因此這部影片將會帶來最佳的視覺體驗,你將以第一人稱視角體驗,跟隨電影主人公體驗整個戰爭環境。加上出色的音響效果,可以說《1917》這部影片就是爲了影院而生。

所以,如果你是通過其它媒介觀影,那麼觀看體驗將會大打折扣。

除了技術層面的優勢,《1917》的故事本身同樣極具魅力。

影片講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軍與德軍正處於激烈的對峙。在一場戰爭中,爲了防止前方一支1600人的隊伍落入德軍早已設計好的圈套中,英軍司令在前方通訊設備盡毀的情況下,只得派出兩個年輕的士兵,命他們奔赴前線,傳遞停止進攻的指令。

兩個16歲的年輕士兵接下了這個重要的任務,但留給他們的僅有8個小時的時間以及爲數不多的彈藥和武器裝備。

至此,前方1600人的生命都寄託在了布雷克和史考菲這兩個年輕的傳令兵身上,其中還包括史考菲的哥哥。

不同於其它戰爭題材的影片,《1917》在對這場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進行描述的時候,並沒有進行太多大場面的展現,而是將目光聚焦在了兩個年輕的士兵身上,通過他倆的這段從後方到前線的傳令過程,以小見大地呈現了戰爭的殘酷。

我們也可以跟隨布雷克和史考菲這兩個年輕士兵,通過沿途發生的一切,以及他們的心態變化,對戰爭獲得更多認知。

提及《1917》,就不得不說說去年上映的戰爭片《他們已不再變老》,這部影片同樣也是對第一次世界大戰進行展現。

該片由執導了《指環王》三部曲以及《霍比特人》三部曲的奧斯卡金像獎獲獎導演彼得·傑克遜擔任導演。

不同於他被觀衆熟識的作品,彼得·傑克遜導演的《他們已不再變老》並未使用任何特效技術。不過從技術難度上來講,這部影片卻比他之前的任何一部作品都更加費時費力。

片中所有視頻、圖像均由一戰時期的真實影像修復而來,畫面中的一個個士兵都是那場戰爭中真真切切的參與者。

當受損、模糊的黑白圖像通過技術手段修復,以彩色畫面呈現在眼前,衆多士兵一波波趕赴前線,這種戰爭真實感就變得尤爲強烈。

從最開始"爲榮譽而戰"到後來"爲戰而戰",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接連消逝,戰爭的殘酷和無意義展現得淋漓盡致。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1917》與《他們已不再變老》這兩部影片正好形成了互補,從大、小兩個層面對一戰進行了展現。不過,從結果來看,兩部影片同樣令人震撼。

在《他們已不再變老》裏,年輕的人們懷着滿腔熱情和建立功勳、獲取榮耀的目的,甚至謊報年齡也要積極地應徵入伍,期待着能在戰場上大放光彩。

但英雄式的幻想終在戰場這個絞肉機面前只能化爲泡影,之前追求的所謂"正義""榮耀"在戰爭的巨口吞噬掉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之後,變得虛無縹緲。每一個士兵需要面對的,只有一次次麻木的衝鋒,在戰鬥中剝奪敵人的生命或者交出自己的靈魂!

《1917》中,兩個年輕士兵越過彈坑密佈的陣地、遭遇德軍的零散部隊、穿過層層鐵絲網、遊過漂浮着大量發脹死屍的河流,在臨近到達前線時,布雷克甚至丟掉了自己的性命。

當史考菲費盡千辛萬苦將命令送給麥肯錫上校之後,雖然阻止了士兵們這場無意義的進攻,但是整個大戰場並不會因爲他傳遞的命令而暫停,之後還有更多進攻的命令到來,停止這場戰爭的唯一方式,只能是戰鬥至最後一人!

所以在這個相對和平的年代,《1917》這樣的影片還是非常值得一看的,至少它能讓我們記住歷史的教訓,認清戰爭的殘酷和無意義!

EDIT&TEXT:小H

THANKS FOR WATCHING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