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隨着白玉蘭獎一一頒出,第26屆上海電視節正式謝幕。

這一屆白玉蘭獎,是特別的,因爲入圍名單上首次出現了網播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高水準製作再現大唐盛世,《慶餘年》將熱門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引發觀看熱潮,《鬢邊不是海棠紅》攝影、美術考究精細。這三部熱門網播電視劇憑藉優良品質躋身白玉蘭獎評選,與臺播電視劇同臺競技。於上海電視節,這是回應中國電視劇發展的整體形勢和需要;於網絡平臺,這是對其不斷提升的整體制作水準的高度肯定。更特別的是,昨晚白玉蘭獎將最佳編劇(改編)獎毫不吝嗇地頒發給了《慶餘年》。這甚至也是該劇在所獲得的六項重磅提名——最佳中國電視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改編)、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陳道明、田雨雙雙提名)中最爲重視和珍視的。這背後,是網絡文學IP改編影視作品的一次成功探索,是七個月拍攝,是三年攢局,也是十年等待。內容產業,需要耐心。

圖說:《慶餘年》劇照 官方圖

小說《慶餘年》講述了一個少年的成長故事,自海邊小城初出茅廬,範閒歷經家族、江湖、廟堂的種種考驗和錘鍊,其情節跌宕起伏,人物羣像清晰,語言輕鬆詼諧,而且呈現出強烈的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思維交織的碰撞。作爲閱文集團白金作家貓膩的經典作品之一,該小說自2007年在起點中文網連載後,持續保持歷史類收藏榜前五名,擁有超高粉絲基礎。毫不誇張地說,《慶餘年》代表了網絡小說的一個高峯。但不可否認的是,《慶餘年》原著接近400萬字,格局宏大又人物衆多,改編影視作品難度着實不小。小說在2009年更新完畢後,版權幾經流轉,到2019年播出,有整整10年。

可以說,這一版的《慶餘年》是幸運的。因爲它生在上海這方文化創新的沃土裏,得天獨厚的政策和環境,幫助具有中國特色的好作品生根、發芽、枝繁葉茂。也因爲它的主創團隊,從出品人程武、曹華益,到導演孫皓、編劇王倦,男主角張若昀,都是原著粉絲,每個人都對《慶餘年》裏的故事念念不忘,整個主創團隊對原著的內核把握及對其多視角的詮釋,下了很多功夫,最終達成一致,沉重故事輕鬆講。

圖說:《慶餘年》劇照 官方圖

也可以說,尊重原著的故事內核,尊重原著的核心價值觀和粉絲需求的改編原則,是劇版《慶餘年》受歡迎的重要原因所在。在改編的過程中,閱文作爲IP內容和粉絲的源頭積極參與探討,明確原著內核價值,並組織原著粉絲進行提前觀影,在改編過程中給予意見和建議。

編劇王倦昨晚摘下白玉蘭獎最佳編劇(改編)獎,足見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其改編功底對網絡文學IP擴圈的重要貢獻。首先,在故事推進過程中劇版《慶餘年》特別設計了非常多有趣的、互動性強的點,能夠引起大家的共鳴和討論;其次,在內核設定方面,主題爲現代思維和古代制度的碰撞,這樣的衝突和矛盾讓讀者和觀衆投入了更多情感,更關注主角的命運進程,從始至終保持現代思維的獨立性,擁有清醒而獨特的視角;另外,在角色人性設計方面,突出人物的精彩和複雜,故事本質上都是人性的展現和碰撞,所有的矛盾都圍繞最根本的人性衝突而爆發,把人性的精彩做到極致。還記得廣電總局在審查時就表示:“該劇以一個文學青年的視角敘述古代故事,以當代價值觀燭照虛構的古代時空,傳遞了真善美的價值觀。敘述視角有創新之處,虛實相間的語言,詼諧有趣。全劇有較好的可看性。”昨晚,白玉蘭獎給出的頒獎詞則是:“在原著小說的基礎上嘗試了獨特的表達,細處見微光,輕鬆幽默的語言風格,有新時代年輕感的人物設置,讓人耳目一新。”

圖說:《慶餘年》劇照 官方圖

這樣的《慶餘年》是面向所有用戶的作品,不僅改變了以往男頻大IP破圈不易的問題,還憑藉劇集的熱度和口碑,在播出後反哺了網絡文學IP。在《慶餘年》播放期間,原著在起點讀書APP上的在線閱讀人數、單書在線閱讀收入增長超過50倍,小說在完結十餘年後重登閱文平臺暢銷榜榜首。共收穫了350萬次推薦和60餘萬次打賞。

相比沉甸甸的白玉蘭獎盃,相比累累的紀錄和榮譽,對書迷和劇迷來說,更好的消息是——騰訊影業是以“五年三季”的模式進行的《慶餘年》規劃和開發,去年播出的是第一季,第二季和第三季都已在籌備中。(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孫佳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