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西楚霸王,善用兵,会打仗,有一美人伴身旁,他就是项羽。

他是布衣出身,为人豁达,知人善任,最终成为汉朝开国皇帝,他就是刘邦。

秦始皇病逝后,秦二世昏庸无能,政治上臣子专权乱政,天下百姓苦不堪言。随着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失败,各诸侯国自立为王,当时楚国在其中略胜一筹。楚怀王上位后,封刘邦为武安侯,封项羽为长安侯。接着,楚军分兵两路,项羽率军北上救赵,刘邦率军西进伐秦。两边的战况最终都是胜利,各路都收复了一些地区,而刘邦率先进入关中。

楚怀王曾说:“先入定关中者为王”,这让刘邦得意,自称“关中王”。后来项羽也杀进关中,欲杀刘邦得王位,在项伯的劝说下并未杀刘邦,也有了后来的鸿门宴之说。项羽不尊楚怀王之命,自主分封,号“西楚霸王”,并将汉中巴蜀地区封予刘邦。刘邦最初不愿意,听了萧何的建议后,便屈就汉王封号。之后,刘邦项羽心中各有算计,汉元年八月起,刘邦、项羽开始为争夺政权进行了四年的大规模战争。

在汉四年八月,刘邦、项羽两方已经纠缠了许久,两方都有损失,于是,他们俩达成了和平协议,楚汉双方以战国时魏国所修建的运河—鸿沟为界,划分天下。这一鸿沟协议签署后,项羽率十万楚军绕南路撤军,而刘邦也率军向西回去。可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进言:“汉有天下太(大)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疲)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建议“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刘邦认为这是个可行的办法,便撕毁了鸿沟协议,战略追击楚军。

刘邦之所以背信弃义,其实也不难发现,那个朝代,人人都觊觎王位,想要无上的权力。刘邦毁约追击楚军,也是看好形势的。

首先,项羽已经在撤退的路上了,全军都以为战争就这么结束了,并没有很强的戒备心。而且这份鸿沟协定是项羽提出的,当时项羽军方远离封国和刘邦作战,打仗必须的粮食储备已经不够,且后路也皆数被切断,再打下去,必定失败。而刘邦那边粮草供应源源不断,十分充足,并没有什么影响。

其次,在签署鸿沟协议的时候,鸿沟以西的地区自然归刘邦所有,但是鸿沟以东的地区却并不是都归项羽的。当时,曹参,韩信已经南渡黄河了,占领了齐国;彭越已经占领了西楚国西面的梁地了;还有黔布,他和汉将刘贾一起攻略了楚国的都城寿春,在彭越以南地区。后来又对楚国的大司马周殷进行策反,这时候,项羽的西楚国已经被四面包围了,西楚危在旦夕。

最后,刘邦和彭越,韩信等人联盟合并进行攻楚,对彭城进行攻围。项羽并未向彭城撤退,而是走阳夏-固陵-垓下这条路线,一路向南撤退。

汉五年十二月,在垓下这个地方,项羽和其十万楚军被包围,刘邦方歼灭项羽的全部楚军。那晚,项羽带着800余骑兵逃走,刘邦发现后,便进行追击,最后,在乌江上,项羽自刎。

楚汉之争,最终,刘邦完胜,建立汉朝,成为汉朝的第一位皇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