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文《罗贯中为什么将诸葛亮作为小说《三国演义》的第一主角?》中提到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基本立场是“尊刘反曹”,这是以诸葛亮为第一主角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有意思的是,“尊刘反曹”的《三国演义》对曹操却仅次于诸葛亮。

比如每当重要人物去世的时候,小说《三国演义》都会为这个人物写一首总结性的诗词。其他人物的总结诗词都是几十个字的绝句或律诗,唯独曹操是一篇近两百字的《邺中歌》。在《三国演义》中,去世后的总结诗词最长的就是曹操和诸葛亮。

《邺中歌》:“邺则邺城水漳水,定有异人从此起,雄谋韵事与文心,君臣兄弟而父子;英雄未有俗胸中,出没岂随人眼底?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文章有神霸有气,岂能苟尔化为群?横流筑台距太行,气与理势相低昂;安有斯人不作逆,小不为霸大不王?霸王降作儿女鸣,无可奈何中不平;向帐明知非有益,分香未可谓无情。呜呼——古人作事无巨细,寂寞豪华皆有意;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既然是“尊刘反曹”,那么《三国演义》对曹操的刻画为什么仅次于诸葛亮呢?

首先,《三国演义》对历史整体结构为“七分实,三分虚”。而曹操在汉末三国的影响极大,就算讲述汉末三国前半段的历史也基本都是以曹操为主线的。因此在诸葛亮正式出场之前,曹操自然是第一主角。

其次,《三国演义》是英雄传奇,曹操作为“三巨头”中能力最强、成就最大的一个,自然成为重点刻画的头号英雄。曹操在历史上有“奸雄”的评价,而《三国演义》对曹操的描写是“雄”大于“奸”。同为“大白脸”,也没有人会把《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与秦桧、蔡京当做一类人。

最后,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除了能塑造生动的主要人物之外,也要能塑造出同样生动的对立面人物。既然“尊刘反曹”的《三国演义》要以诸葛亮为第一主角,那么作为诸葛亮最大的对立面,曹魏一方的主要人物就必须要花心思和笔墨来重点刻画。

不把曹操这个“奸雄”的形象刻画的生动丰满,那么蜀汉方面的主角形象塑造也会大打折扣。试想一下,如果曹操是一个片面单一、猥琐无能的小人形象,那么与曹操并列天下英雄的刘备,与曹魏奋战一生的诸葛亮又是什么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