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春秋時期,秦國的實力一直弱於晉國,直到“商鞅變法”纔算翻身。但奇怪的是,實力不如晉國的秦穆公卻決定了晉惠公夷吾、晉文公重耳兩代晉國國君的人選。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由於“曲沃代翼”和晉獻公時的內亂,晉國出現了“國無公族”,非公族大夫控制了很大的實權。晉獻公的三個兒子(申生、重耳、夷吾)都有才幹見識,各自將不少非公族大夫收在麾下。

雖然晉獻公後來殺了申生並迫使重耳、夷吾逃出晉國,但無法清除支持三公子的晉國大夫和臣屬。晉獻公剛一死,支持重耳、夷吾的晉國大夫就發動政變殺死了晉獻公的近臣和兩個小兒子。

解決共同的政敵後,支持重耳、夷吾的兩派晉國大夫圍繞國君人選而爭鬥不休,重耳、夷吾誰能帶來強大的外援誰就是晉國國君。而在鄰近晉國的諸侯中,實力最強的就是晉獻公女婿秦穆公。

雖然晉國的實力強於秦國,但此時根本無法集中力量,很多大夫還盼着秦穆公打進來。而秦穆公考慮後決定立夷吾爲晉國國君,派兵與當時的霸主齊桓公一起護送夷吾回國繼位,是爲晉惠公。

然而晉惠公的繼位雖然抑制了晉國的內亂,但沒有將其真正結束。隨着晉惠公一系列大失人心的表現,晉國重耳派的大夫臣子的勢力越來越大。晉惠公到死都沒能解決,直接坑了兒子晉懷公。

本來在秦國當人質的晉懷公在晉惠公死後私自逃回繼位,結果不僅沒能制服重耳派還得罪了秦穆公。於是秦穆公找回已經在外流浪多年的重耳,派兵護送重耳回國繼位,晉懷公則派兵阻截。

但由於晉惠公不得人心,晉國人大都支持重耳回國。結果是支持晉懷公的軍隊一觸即潰,重耳回國繼位,是爲晉文公。晉懷公也被重耳所殺,惠公、懷公的殘黨也被晉文公借秦穆公之手清除。

綜合來講,雖然秦國實力不入晉國,但晉國內亂導致秦穆公只是與晉國的部分反對派而非整個晉國爲敵這才能數次決定晉國國君的人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