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晚期,宋徽宗的時代。一般講,瓷器歷史是明清的天下。但是,宋徽宗新造禮器,全瑪瑙玉石入釉,把宋瓷在技術和品質上推到了一個歷史高峯,其特有的品質,不容忽視。甚至可以說,在很多方面,現代都無法超越。趙佶作爲朝廷上的皇帝,或許不合格,但作爲藝術家之中的皇帝,卻當之無愧。憑着絕逸羣倫的天才和生命力,他不但自身的創作成就高超,而且獨具慧眼,賞識了無數卓爾不凡的藝術家。如果他不是搞垮了國家,後世的名聲大概不致太差。北宋清涼寺金扣汝官窯水洗真品約公元1115 年~公元1125年,宋徽宗皇位後半程10年鼎盛期。

比常規清涼寺汝窯薄很多,真正的蟬冀紋而非蟹爪紋,屬於半瓷半陶,燒造溫度1100度左右。本人承諾:如果此器的珍貴程度沒有超過已知的存世65.5件當中任意一件,本人願意無條件贈送並全額退款。

北宋清涼寺金扣汝官窯水洗

【北宋頂級清涼寺汝官窯特徵】:該藏品具有青如天, 面如玉,蟬翼紋,晨星稀,芝麻支釘,釉滿足,當然最大特點在於全器泛出古瓷特有的寶光,釉面及氣泡幾乎完全玻化。

蟬翼紋

芝麻釘

【北宋清涼寺普通汝窯特點】:古人的"汁水瀅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隠若蟹爪","梨皮,蟹爪,芝麻花"等各種描述,及當代專家認可的清涼寺汝窯一些基本特徵外,還要有"迎光可見紅光"(其實是有的有,有的沒有),積釉處泛湖綠色,呵。而古人的各種描述是在封閉的社會環境中,針對自己手中單個個體的描述,有的是對的,有的是指其他窯口的汝瓷。(屬不知宋徽宗是多麼高雅的人,怎會喜歡有很多棕眼梨皮缺陷的普通瓷器呢?)

清涼寺汝窯

但是,頂級汝官窯歷代不可仿的地方有兩點,由此並可斷代:一,"晨星稀"指的是北宋汝窯在強光下可見銀光閃爍的無數的星星點點光芒,非常耀眼,而在自然側光下僅僅能見"寥若晨星";(不是指氣泡,要知道古人哪有放大鏡?所謂氣泡"寥若晨星"是那些國寶幫的人杜撰出來的),二,瑪瑙入釉指的是人爲添加的"非線性晶體",與其汝州周邊礦土本來就含有少量瑪瑙(二氧化硅)物質有區別,在高倍放大鏡下可見密密麻麻不規則的近白色有棱物質或似融化比較好的白霧狀(不明真相的人以爲是釉汁堆積泛出酥光的就是瑪瑙,呵)。如果非要加一個特徵的話,那就是"隨着光線的強弱,薄如紙的天青色也隨之變色",明清兩代仿汝目前在任何展館及市場均未發現一件是真正天青色,基本只是豆綠色或接近而已,當然,也是大多數某些走馬觀花般去過博物館參觀過的專家所不瞭解的。有興趣的可索細節圖。

品鑑清涼寺汝窯有以下幾點注意事項供大家參考

一,青如天,

二,面如玉,

三,蟬翼紋,

四,晨星稀,

五,芝麻支釘

六,釉滿足

七,半陶半瓷

九,自然光下天青釉色隨光線明暗而變化

十,古瓷特有的寶光,釉面氣泡幾乎完全玻化,只見邊緣處留存有少許氣泡

宋徽宗是以爲崇尚道教的帝君,道教講究“天玄地黃”,而這完美的汝窯天青釉色,實際上展現初的正是“天玄”的意境。而於宋徽宗來說,“天玄”的標準,應該說的是“汝窯的標準而有關“地黃”,應該說的是“哥窯”的黃色,畢竟彼時宋朝有五大名窯。不過這裏,小編不予以贅述。

看着和“雨過天晴雲破處”的那一抹天青如出一轍的天青釉,當時的工匠們必然是做了不少的努力的,才非常幸運地得到了這種介於藍與綠相融而成的天青色。

其實說到這裏,依然要再和大家強調一次,汝窯絕美的“天青釉”絕不是宋徽宗偶然做的一個夢,夢見雨過天晴後的天空顏色,心生喜愛,便命人作成瓷色。

此拍品爲深圳市博雅拍賣有限公司春季拍賣會拍品之一,如需對此物件競投,

1. 藏品的清晰彩色照片(單附落款、印章的局部放大圖)。

2. 藏品的尺寸,材質及其他細節描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