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吹”的大國重器?“最強地圖編輯器”?沒錯,今天的主角就是它!

吹填造陸的能手——我國首艘自主研發,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挖掘系統亞洲最強,泥泵遠程輸送能力世界第一的重型自航絞吸挖泥船天鯤號。

8月6日,“天鯤號”順利完成連雲港港贛榆港區10萬噸級航道延伸段工程南部吹填造陸任務,比計劃工期提前一個月。

該工程的完工,使“天鯤號”最重要的性能指標——超長排距輸送能力得到檢驗,至此“天鯤號”的挖掘系統、輸送系統等主要性能全部通過實戰檢驗,均超過設計標準,正式畢業!

作爲我國首艘從設計到建造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型自航絞吸式挖泥船,“天鯤號”遠程輸送能力世界第一,其泥泵電機總功率17000千瓦,最大設計排距15公里。

“天鯤號”在連雲港贛榆航道工程施工期間,克服該地區超遠距離輸送粘土球混合姜結石水力阻力大、易堵管等困難,完成了7.2公里超長距離輸送的疏浚施工任務。將輸送粘土球混合姜結石工況的排壓換算成標準土質細粉砂的輸送能力,排距將超過15公里設計標準。

自下水以來,“天鯤號”各項性能都已得到實戰檢驗

2018年6月12日,“天鯤號”完成試航,船舶的動力系統和推進系統等設備經受住了海洋環境的考驗。

2018年11月12日,“天鯤號”自動挖泥系統調試成功,開啓了我國無人操控全自動挖泥的新時代。

2019年3月12日,“天鯤號”正式投產,承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工程建設任務。

海外施工期間,“天鯤號”成功“啃”下硬度高達70兆帕的岩石,挖掘系統性能發揮遠超設計標準,且全船電力系統、推進系統、鋼樁臺車系統、智能集成控制系統等均經受住了實戰檢驗。

如今,“天鯤號”主要性能指標皆得到實戰檢驗,該船正式具備了在國際疏浚市場的高端競爭力,成爲我國建設海洋強國、共建“一帶一路”名副其實的國之重器。

“天鯤號”全解讀

“天鯤號”是我國首艘自主研發、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一款綠色環保、高效智能的6600千瓦絞刀功率重型自航絞吸挖泥船。該船由中交集團所屬中交天航局投資並聯合相關產學研單位設計建造,2019年3月12日正式投產。

“天鯤號”船長140米,型寬27.8米,型深9米,設計喫水6.5米,挖深範圍6.5-35米,總裝機功率25843千瓦,設計每小時挖泥6000立方米,絞刀額定功率6600千瓦,設計航速12節。

一圖讀懂“天鯤號”請將手機橫過來看▼

“天鯤號”融合了當前世界最新科技,是國家工信部立項的科研項目,爲雙槳、雙轉動導流管、全電力驅動的自航絞吸挖泥船,全船佈置、柔性鋼樁臺車系統等技術國際先進,三纜定位系統、航行視線問題解決等技術國際領先。

“天鯤號”裝備了亞洲最強大的挖掘系統、最大功率的輸送系統,配置通用、黏土、挖巖及重型挖巖4種不同類型的絞刀,不僅可以疏浚黏土、密實砂質土、礫石、珊瑚礁,還可以開挖單側抗壓強度50兆帕以內的中弱風化岩石。泥泵輸送功率達到17000千瓦,爲目前世界上最高功率配置,最大排泥距離15000米,泥泵遠程輸送能力居世界首位。

“天鯤號”裝配了當前國際最先進的自動控制系統,並具有全球無限航區的航行能力和裝駁功能,可實現自動挖泥、監控及無人操控,將極大提高作業效率,適用於沿海及深遠海港口航道疏浚等工程。

“天鯤號”是中交天航局繼成功建造“天鯨號”後的又一疏浚利器,代表中國疏浚史上高新技術與重型裝備製造高度融合的里程碑。

那麼,如此優秀的它究竟和南通有多少淵源呢?請看——

出生地“天鯤號”是“天鯨號”系列裝備中的最新成員,全稱爲6600KW絞刀功率重型自航絞吸挖泥船“天鯤號”,由上海振華重工啓東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建造,是國內首艘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型自航絞吸船,挖泥能力亞洲排行第一,多項製造工藝填補國內空白,技術先進性和結構複雜程度在世界同類船舶中位居前列。它入選了“全球十大名船”,與國產大飛機、航母等並列“央企十大國之重器”。

上海振華重工啓東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大型控股子公司。公司以特種海洋工程船舶、各類海上平臺等海工裝備船舶的設計、建造爲主,兼顧普通類散雜貨船、多用途船等船舶類型的設計建造,並已積累了豐富的工程業績。

上海振華重工啓東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位於江蘇省啓東市寅陽鎮船舶工業園,擁有80萬平方米的海洋裝備製造廠區和全套世界先進機械加工設備,和大量在國內外多家一流船廠工作經驗的生產、設計及項目管理人才,具備建造各噸位級幹散貨船、特種船舶、海上平臺的經驗及能力。

2016年年初,天鯤號開工建造。2017年11月3日上午,中國自主設計並建造的亞洲最大、最先進的絞吸挖泥船“天鯤號”在江蘇啓東成功下水。

“天鯤號”除了智能化的國際領先優勢,它適應惡劣海況的能力全球最強,輸送能力世界第一,挖掘深度亞洲第一,挖掘系統能力居世界前列,真正實現了中國在該領域的“揚眉吐氣”。

建設者

袁晶,男,1979年8月出生,滿族,中共黨員,高級工程師。現任上海振華海洋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上海振華重工啓東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支部書記。

袁晶(圖中)

袁晶說:“天鯤號”絞吸船是國家工信部重點項目,我們要把這個產品當成自己的孩子,發現有什麼問題,只要我們全力去解決,就一定要做到最好。

袁晶始終把質量當成企業生命線,“天鯤號”的質量控制近乎嚴苛,一絲一毫都不馬虎。當時,橋架龍門架起升滑輪運行時,發現起升鋼絲繩和起升滑輪之間存在3.4°的夾角,儘管符合5°之內的國家標準,但可能對後期的使用埋下安全隱患,得知情況後他立即組織行業專家召開技術評審會議,決定參照歐洲標準1.5°對鋼絲繩夾角進行修改。修改過程是艱難曲折的,但最終控制在1°之內,超出世界標準,徹底排除了鋼絲繩後期使用中的風險。

“天鯤號”被譽爲大國重器,亮相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參與“天鯤號”建造,袁晶也收益頗多,他參與“天鯤號”項目新工藝推廣應用,推廣應用的“天鯤號”大型絞吸船建造工藝研究獲振華重工“工藝創新特等獎”,企業獲得2018年度南通市工人先鋒號、2018年度振華重工優秀項目集體等榮譽稱號。

試航船長

出生於通州四安鎮的周永峯從小就有一個海洋夢。周永峯告訴記者,有一次他去上海,看到黃浦江上船來船往,覺得穿着制服的船長特別威風。他下決心長大後也要當船長。

2006年,他跑船生涯的第11個年頭,他終於實現了兒時的夢想——成爲一名船長。

大量的實戰積累,以及冷靜果敢的性格,讓周永峯不僅成爲了船長,還是一名非常優秀的船長:在亞洲最大的重型自航絞吸船“天鯤號”、中國國內綜合性能最先進的科考船“科學號”、代表我國乃至世界海洋工程裝備製造的最高水平“海洋石油691”深水三用工作船等大國重器的首次海試任務中擔任船長。

“‘科學號’沒有船舵,靠的是船尾兩個360度全迴轉的螺旋槳提供動力和方向,很多船長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往往無法勝任。”周永峯說,幸虧此前他曾經駕駛過沒有船舵的海工船,積累了這方面的操縱經驗。

“科學號”試航期間,周永峯揹負着重重壓力,在一週內圓滿完成了船體性能試驗、動力試驗、操縱性能試驗等,向祖國航海事業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2018年6月8日下午4時許,“天鯤號”駛離啓東的船廠碼頭,前往浙江花鳥山海域,開啓首次海試之旅。

在這趟世界矚目的試航任務中,周永峯擔任了船長,並贏得了央視、新華社、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聚焦。

“‘天鯤號’被譽爲‘造島巨獸’,幾天就能造出一個島,還能實現無人操控挖煤,是真正的大國重器。”周永峯說,能夠擔任試航船長,他在倍感壓力的同時,更多的體驗是一份光榮和責任。

他說,由於“天鯤號”喫水比較大,進出港口離靠碼頭比較困難,同時要密切關注航道水深的變化。4天的試航經由長江口北角開往浙江花鳥山海域,而長江北支水道水深變化十分複雜,給試航帶來了重重困難。“當時船上有船東、船檢、船廠調試人員、設備服務商等100多人,加上這條船光造價就達4億,我必須全神貫注,分秒都不能鬆懈!”由於事前制定了完備的試航計劃,試航十分成功,周永峯英俊的面孔和堅毅的表情也被央視科教頻道《中國建設者》欄目“捕捉”並放大,贏得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喝彩。

同樣優秀的挖泥船“兄弟”海上大型絞吸疏浚裝備俗稱挖泥船,它能疏浚航道、吹填造陸、建造碼頭,是科技含量非常高的“造島神器”。從“天獅”號到“天鯨號”,直到如今被譽爲“造島神器”的“天鯤號”和“新海旭”號。望中國疏浚產業的國產化之路,每一艘啓航的船都見證着中國疏浚行業的前進軌跡。

作爲“天鯤號”的優秀挖泥船“兄弟”,“新海旭”號是被國家點名稱讚的哦!

2020年1月10日,在京召開的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傳出喜訊:由上海交通大學牽頭,我市的江蘇海新船務重工有限公司、江蘇海宏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參與完成的“海上大型絞吸疏浚裝備的自主研發與產業化”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獲獎項目中的“新海旭”絞吸挖泥船,由上海交大領銜設計、江蘇海宏公司投資、海新重工建造,是目前世界上疏浚能力最強的非自航絞吸疏浚裝備,其標準疏浚能力達到每小時6500立方米,具有定得穩、挖得快、排得遠等優勢,是絞吸疏浚裝備自主研發製造中一個新的里程碑。

“新海旭”從開始設計到建成歷經26個月,其絞刀、鋼樁臺車、泥泵、疏浚監控等核心技術均由我國自主研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標誌我國已經形成了大型絞吸挖泥船設計、製造和使用的完整技術體系,並形成了我國大型絞吸挖泥船的總裝建設和配套設備建造的完整產業鏈。

去年4月,“新海旭”從位於海門開發區的海新重工碼頭啓航,赴沙特阿拉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