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的建立,是商朝自取滅亡,還是西周能力強大

紂王那時候要搞改革,要廢除人牲,解放奴隸,這嚴重打擊了商王朝中強大的宗教力量和貴族勢力。所以宗教貴族們纔會勾結西伯共同翦商。周翦商時的口號之一就是紂王不遵守祖先殺人祭祀的規矩,不孝。這也是爲什麼那麼巧西周翦商時,紂王的主力軍隊正在征伐東夷,國都無兵可守。這都是宗教貴族們透露的情報。牧野之戰紂王無奈只能武裝奴隸作戰,最後死了。這個時候小邦周才偷襲成功。一個月滅了大邑商。

畢竟大邑商畢竟是大國,畢竟邦畿千里、維民所止。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所以周公才紮紮實實的打了三年。大邑商是大國,沒有那麼容易在一個月內猝死的。而小邦周這邊呢,大國也不是一個月內就可以建成的。周的確是被商扶植起來幹戎狄的,但到紂王時,商周兩國已經鬥了好幾代人了,紂王的爺爺殺了武王的爺爺,周是鐵狼,不存在疑心不疑心的問題。但商沒有能力直接干涉周國的事務,人能殺,國不滅,就算殺了一個西伯,也有下一任西伯,分封制的規矩就這樣。

而且周世世代代和商朝貴族聯姻,兩邊關係很親近,和商王室也有聯姻,可以說周本來就是商朝內部的大貴族。不能以漢唐帝國對肛的模式去套,更像歐洲國王和大貴族的鬥爭。商都原本在淮河流域,爲避黃河奪淮之患,經過多次遷都才遷徙到黃河北部。這也使它遠離了傳統的資源供給地,商朝貴族們日趨驕奢淫逸,首先激起了資源供給地人們的反抗,淮夷九侯,江漢噩侯的率先謀權,絕對不是因爲一個女人“不喜淫”這麼簡單。

在淮夷和江漢土著謀權與商王朝拼了個兩敗俱傷後,西周勢力再次與西土、南土諸侯結盟,給商王朝致命一擊。西周爲了對抗商朝,可是積蓄了兩代皇帝的力量,姬昌即位的時候,討伐商朝這個事情就已經在準備了。國庫充裕,兵力強盛,國土面積不斷擴張。後來姬發繼位,也是一個勤勤懇懇認認真真上班的好皇帝,接着好好治理國家。這樣的精心準備,誰能擋得住!

商朝有個很大問題是人牲太廣泛,而且又特別依賴祭祀,導致大量的祭祀活動和普遍的人牲嚴重拖了生產發展的後腿。這不是商紂王一個人的問題,這是商朝制度和過度的巫神崇拜長久積累的問題。那時候商屬國的主要義務就是給商朝提供大量人牲,周族其實就是靠替商收割西部各部落奴隸起家的。那時候祭祀要殺牲,修建要殺牲,耕種要殺牲,葬禮要殺牲,幾乎可以說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進行這種血腥殘暴的活動。

尤其是安陽殷墟遺址發掘後的大量人牲骸骨也佐證了這一點,其人牲規模時常竟以千數記。甚至王族平時沒事卜個卦也要殺幾個牲來解決,這在殷商甲骨中也常有體現。這樣的血腥落後制度註定了商制度下社會的崩潰。即使周不推翻,也會有其他朝代取而代之,這不是某個人某個政權能決定的,而是生產力的發展規律決定的。當然不是說人牲人殉商之後就完全被禁止了,但後世一直是局部和少量現象,再沒有商那樣的全社會“大力弘揚,普遍施行”的情況了。

周王伐商的一大罪狀就是說帝辛輕視祭祀,也就是說帝辛其實是大量減少人殉的,反而將奴隸用於生產和軍隊,並且任用底層和外來官吏,這也是另一大罪狀,就是不任用兄弟王族;其實說到底就是帝辛的改革得罪了本國的王族,如微子啓,比干,和大奴隸主,包括周,同時對外的征伐,一方面消耗國力,另一方面也四面樹敵,最終導致滅亡。其實和秦王朝的情況是很類似的,對內的激烈改革得罪了舊貴族,對外的兩線戰爭使得國內軍事力量空虛,同樣導致了滅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