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瓘,三國曹魏後期至西晉初年重臣,官至尚書令、侍中、太保。在三國時期,衛瓘的評價是兩極分化的,有人認爲他是忠臣,如司馬炎就說他:“忠允清識,有文武之才”,他認爲衛瓘是位文武雙全的大忠臣,知識淵博、清風亮節、正直公允,可謂是完臣。也有人說他是小人,杜預就說他:“身爲名士,位居總帥,既無德音,又不御下以正,是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當何以堪其責乎?”,他認爲衛瓘就是一個小人,擔不起名士這樣的稱呼。

而衛瓘之所以會得到如此兩極分化的評價,究其原因在於他被大多數人認爲是陷害“心懷至忠”的鄧艾的元兇之一,因他的存在,鄧艾被司馬昭下令捉拿,而後衛瓘爲了保命,更是不惜派兵夜襲鄧艾的囚車,將他殺死。如此,因他直接導致鄧艾的被殺,當時很多官員、文人都對衛瓘是深惡痛絕,更是冷嘲熱諷不已。

景元四年(263年)八月,魏軍兵分三路伐蜀,徵西將軍鄧艾率兵三萬餘人,由狄道(今甘肅臨洮)進軍,負責牽制在沓中(今甘肅舟曲西北)駐守的蜀漢大將軍姜維的主力;雍州刺史諸葛緒率三萬餘人,進攻武都(今甘肅成縣西北),從而切斷姜維軍的退路;鎮西將軍鍾會則率主力十餘萬人,趨成都,直取蜀漢。此時,廷尉衛瓘則以監軍的身份,並持符節監督鄧艾、鍾會的軍事行動,有先斬後奏之權。

同年十月,鄧艾在綿竹大敗諸葛瞻數萬大軍,綿竹陷落,蜀軍全線崩潰,而後鄧艾進至成都,劉禪率文武百官開城投降,蜀漢遂亡。

也就是在鄧艾平定蜀漢不久,鄧艾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他在沒有上報朝廷的情況下,就擅自照着東漢將軍鄧禹的作法,以天子的名義,在蜀漢任命大批官吏,他先是對蜀漢降臣進行了冊封,劉禪拜驃騎將軍、蜀漢太子拜奉車都尉、諸王拜駙馬都尉,而對於對蜀漢羣臣,則以其地位高低,來進行授官,或任命他們爲曹魏官員,或讓他們成爲自己的僚屬。同時他還將自己的親信派駐在蜀漢各地,師纂兼領益州刺史,牽弘等人兼領蜀中各郡郡守。

如此,鄧艾雖本質上是毫無謀反的心思,但在外人看來,他這就是想謀反,他大封蜀漢降臣,又讓自己的親信分駐蜀漢各地,這無意就是想將蜀漢打造成鄧艾自己的獨立王國。因此,他這般作爲也成爲了日後真正有異心的鐘會扳倒他的藉口。

當然最初司馬昭是深信鄧艾是不會謀反,他只是爲了穩固剛剛歸順的蜀漢的地盤,因此纔會在沒有得到朝廷的認可下,就擅自承製拜官。所以司馬昭在得知消息後,並沒有怪罪鄧艾,只是讓監軍衛瓘告誡鄧艾以後這種事情一定要上報,不要擅自決定。

可是,鄧艾雖打戰很在行,但政治卻實在是太低能,他不但不聽勸告,反而是上表反駁到:“我受命征討,有皇帝的符策,既然蜀漢同治者已經投降,那就應當按照舊制予以官職,這樣以便讓他們真心實意的歸順於我們,這是符合時宜的”。想想看,這般回話就是等於不給司馬昭面子,放到誰的身上,恐怕都是受不了的。

再加上之後鍾會和衛瓘又向司馬昭上表,說鄧艾已經在預謀造反。如此,司馬昭最終決定下令逮捕鄧艾,讓鍾會將其押送入京。這時真正有異心的鐘會本來是想要使用一石二鳥之計,他先是讓衛瓘以少量兵力先到成都收擒鄧艾,企圖借鄧艾之手將其殺死,然後再把衛瓘之死作爲坐實鄧艾謀反的罪證之一,以此徹底的搞垮鄧艾。

可是鍾會沒想到的是,衛瓘很聰明,他早就知道鍾會的陰謀,並有了相應的應對策略。他一到成都就向鄧艾手下的的將領發出檄文,稱“奉詔捉拿鄧艾,其餘人等只要向我報到,就一概不予追究,爵位、官職、賞賜等一切不變,但若是膽敢不出面,就誅滅他三族”,此後在他這樣的檄文下,鄧艾軍隊分崩離析,多數將領都選擇向衛瓘報道,以示對朝廷的效忠,如此衛瓘順利的捉拿到了鄧艾。

當然在準備將鄧艾押送入京時,衛瓘得到消息部分依然忠於鄧艾的將領準備率軍攔截囚車營救,而後在不久他們就率軍前來,但此時衛瓘早已做好準備,他先是穿着輕裝出來迎接,然後又假稱正在寫奏章,準備替鄧艾申辯,如此當時準備要援救鄧艾的將領在聽到這樣的回答後,也就不再援救,而是選擇聽信衛瓘的話,等待朝廷的發落。

再之後隨着鄧艾的被捉,鍾會則開始掌控這支魏蜀組成的二十餘萬大軍。而鍾會不像鄧艾,鄧艾在外人看來是有反心的,但實則卻沒有,可鍾會卻是一位真正有反心的人。不久鍾會在到達成都後,即決意謀反,景元五年(264年)正月十六日,他以爲郭太后致哀爲由,將死忠於司馬昭的胡烈等將領請至成都皇宮,然後趁機將他們軟禁起來,之後並舉兵叛亂。

而此時衛瓘也在成都被鍾會囚禁,最初鍾會是想讓他一起跟着造反的,可是聰明的衛瓘知道鍾會不可能造反成功的,因此自然是不願意跟從,但因害怕鍾會殺了他,衛瓘並未直接拒絕,只是含糊其辭。就在這段時間,衛瓘偷偷的讓胡烈的親將丘建將鍾會造反的消息傳至在成都城外的軍隊,而後城外的軍隊在得知鍾會要造反,一些忠於司馬昭,忠於曹魏的軍隊就欲攻城,但因衛瓘還在城中,所以他們此時皆不敢亂動。

但不久之後,隨着衛瓘假借生病瞞過了鍾會,並順利的在城外帶着,他們開始對鍾會的部隊發起了總攻,不久鍾會兵敗,死於亂軍中。

隨後一些依舊忠於鄧艾的軍隊想要追上囚車救出鄧艾,迎接他回成都主持事務,而衛瓘自認爲他曾和鍾會一起誣陷鄧艾,所以擔心鄧艾迴到成都他會遭到清算,於是決定一不做二不休殺掉鄧艾,隨後他就派親信田續率大軍至綿竹夜襲鄧艾於三造亭,最終鄧艾被殺。

從以上種種來看鐘會、鄧艾的死雖然很大程度是咎由自取,但衛瓘的陰險與狡詐也是不容忽視的,尤其是他爲了保命,居然讓人暗殺了對朝廷是忠心耿耿的鄧艾,而殺他的原因就僅僅只是因爲他害怕鄧艾會成都後有可能會清算他,一個莫須有的猜測就讓這麼一位名將鄧艾死於非命,這未免讓人太恨。

當然,衛瓘在旁人看來就是一個陰險小人的嘴臉,但對於司馬昭這位當權者來說,他卻是一個忠心耿耿的忠臣,因此自益州平定後,衛瓘是平步青雲,官是越做越大。先是出任使持節、都督關中諸軍事、鎮西將軍。不久又轉任都督徐州諸軍事、鎮東將軍,同時被封爲菑陽侯。鹹熙二年十二月(266年2月),晉王司馬炎建立西晉,衛瓘又被加封爲徵東將軍,進爵菑陽公。

泰始五年(269年)改授爲都督青州諸軍事,兼任青州刺史,後加封徵東大將軍、青州牧。二年後,他又任徵北大將軍、都督幽州諸軍事,兼任幽州刺史、護烏桓校尉。咸寧四年(278年),衛瓘入朝爲官,升尚書令,加侍中,等同宰相。太康三年(282年),升任司空,兼領尚書令、侍中。

元康元年(291年),衛瓘走上了人生最爲巔峯的時刻,在這一年,衛瓘與汝南王司馬亮共輔朝政,錄尚書事,同時被賜予“劍履上殿,入朝不趨”的榮譽。但也是在這一年,衛瓘走向了末路,因衛瓘不願以賈后同流合污,因此賈后以“謀圖廢立”的罪名,下令將其滿門抄斬,衛瓘遂被殺,享年七十二歲。

只得說,衛瓘在某些事情上的確做得有些不地道,但對於西晉來說,他絕對是一個大大的忠臣,他盡心盡力的輔佐着西晉兩任皇帝,從未有過反心,而且也頗具才幹。只是可惜,他最終還是在死在西晉皇室的手中,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相關文章